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

第3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张燕还想上前,被众近卫死死拉住,方悦一看身边,似乎就己一人,怕不讨好,遂杀向别处。
近千的徐州精兵入虎入羊群,端的是锐不可当,大多被杀的黄巾从梦中惊醒,还没明白发生了何等事,便作了那刀下之鬼。
随着人流杀了一阵,方悦突然看到一处,脸上一喜,大喝道,“烧了此物,吾等此行之功,成也!”
不好!被近卫死死拉走的张燕顿时醒悟过来,若是他们……
还未等他想完,就看见火光冲天而起,心中顿时黯然,那粮草想必已经被烧了……
喝住了近卫,张燕还想聚集黄巾士兵,一来拒敌,二来拯救粮草。
不想那些从营帐中跑出的黄巾将士,都惊慌失措,来回奔走,人声嘈杂,张燕的喝声没有传多远就被掩盖。
想必又是那陈元龙!张燕狠狠地将头盔砸在地上,取过宝剑在手心一划,然后握拳起誓,“陈元龙,此仇不共戴天!某必灭汝三族!”
同时,远在徐州的陈登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也不为意,继续对江哲说道,“老师真是神机妙算……只是苦了宣扬兄与两百家将。”
“不苦不苦……”孙茂这时正冻得直打哆嗦,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说道,“只是某第一次去的时候,心中甚慌……”
“想必早早地便跑远了吧?”陈登揶揄道。
孙茂面色一红,不服气地说道,“某又不是武将,又无守义老……咳,又去守义的才智,如何不慌?白日见那黄巾军,真是煞气遮天!”
“夫君……”秀儿一边给江哲递去一块热毛巾(这个叫什么),一边有些疑惑地说道,“妾身有些不解。”
“有何不解?”
“若要偷营,让孙先生诈他几次便可了,为何要一直等到近邻日出?若是那黄巾军早早起来,岂不反而误了大事?”
五六点睡得最沉的时候,你想起来?说句夸张的,打雷都不会醒。
江哲摇摇头,笑着说道,“此乃人睡意最足之时,此为其一,其二,若是那黄巾贼子刻意防备,到了那时,早已全身麻木,如何能战?”
不然怎么说,黎明前是最黑暗的呢?
“老师是早有定夺,不然如何会让方悦那一千将士吃饱喝足,足足在陈府内等了数个时辰呢?”
“此胜甚是取巧……”秀儿微微笑着看向江哲,“今后之战夫君切莫大意……”
“那个自然……”江哲点了点头,随即说道,“秀儿,要不我们先回去休息会?”
“……”
此战,方悦率军一千,杀敌数百,损兵数十,烧却粮草无数,大胜!张燕拔营后撤十里!
第三十二章 备战
张燕折了两阵,损了足足近千的黄巾将士。
虽然低下的将士没什么想法,但是张燕却板着脸怒火中烧,一边令三千黄巾自去安营扎寨,一边领着另外三千余前往徐州搦战。
虽然经过了昨夜那么一下,众黄巾脸上显得有些疲惫,但是他们的斗志依然高昂,他们深信,他们的大贤良师会庇佑他们,取得圣战的最后胜利。
“陈元龙!给我出来!”张燕老远便是一声大喝。
徐州东门城墙上的守将面面相觑,其中一个犹豫了一下说道,“待我去喊陈先生。”
陈先生陈元龙此刻正在家中睡觉,在房中听到下人的禀报不禁疑惑万分,心道,不知那贼将喊我做甚?
心恐东门有变,他急忙穿好衣物,匆匆赶到城门,一到那就听到一声喝骂,“卑鄙小儿,出来见我!”
莫不是喊我?陈登心中顿时五味俱全,暗暗叫苦。
“我便是陈登,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我乃张燕张子安!卑鄙小儿,可敢出城与我一战?”张燕一拉缰绳,握着宝剑摇摇对着陈登。
“……”陈登有些无语地看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对对方这种无理的要求感到十分生气,我一个书生,你让我出城和你单挑?
陈登总算是陈登,面色不改,淡淡说道,“我之所学乃是大道……胜败之法,兵家之道,不逞那匹夫之勇,我劝尔等还是乖乖退去,不然必有大祸!”
“伶牙俐齿!”张燕不屑地说了句,“待到午后,我亲领大军踏破徐州,到时便是你的死期!”
陈登心高气傲,只对才学比自己高的客气,见张燕如此说,顿时脸色一冷,讥笑着说道,“某等着!不过,为何要等到午后?哦!某明白了,怕是诸位昨夜不得安宁吧!”
“匹夫敢尔!”张燕平生所受之辱莫过于昨夜,见陈登刻意提起,顿时将其恨之入骨,收回宝剑说道,“我不与你逞口舌之争,待我午后……哼!”
说完便率先走了,众黄巾跟上,张燕也算明白了,对方怕是不会出来的,也是,没有城墙之护,他们如何挡得住黄巾力士的锋芒。
张燕倒是走了,陈登反而郁闷了,昨夜为了江哲的计谋,他一直焦急等待,也是整整一宿未睡,方才刚刚睡下,却闻报黄巾搦战,结果却是这么一档子事!
顿时气得瞪了那名好心的将士一眼,恨恨地离开了。
午后你想强攻徐州城?那还得问过老师!陈登得意地走了。
张燕回到营地,郁闷难耐,左右上前说道,“少帅,军中粮草不足,是否派人去大帅处……”
张燕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道,“粮草早有分配,如今我失了粮草,自当我亲自处之,去大帅处要粮?那置其他军兄弟于何地?”
一通话顿时将那人羞地退后几步。
但是张燕的心中却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想的,他素来高傲,从来不靠张牛角,完完全全靠着自己的能力做了副将,昨日分开之时粮草平分,如今自己大意失了粮草,如何与渠帅去说?
“不如……”身边一人犹豫着说道,“徐州附近皆有民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