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骑见状如何肯舍,在后追赶。
两军皆是骑军,比起步军那是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李文侯边章二军有心追赶却也无力。
韩遂心中感到一丝不安,本想劝说北宫伯玉穷寇莫追,只是想到其他,却是闭言不说了。
第四十七章:三战西凉扬威名(十二)
董卓所部还不到五千人了,身后是那一万七八千的胡骑追兵。
两方追赶了近三十里后,董卓见到前方有汉军列阵,当先大将正是皇甫嵩安排的第三路人马荡寇将军周慎。
周慎早早在此等候,前方是弓箭手,中间是长枪兵,两侧则是骑军,只等胡骑来。
远处两边有人举起火把挥舞,那是边线的意思。
董卓大叫令所部人马从旁撤走,整支人马好像突然从中一分为二切开。
胡骑自然也看到前放的亮光,知道这里还有汉军的照应,但是他们却没有选择返身,而是继续冲上去,因为在他们看来,羸弱的汉军就算来十万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很快,前方胡骑逼近了周慎的部队。
周慎下令放箭,弓箭手拉弓放射,在前方形成一个包围圈,受到攻击的胡骑纷纷落马。
只是对于骑术高明的胡骑来说,经过这么多年与汉军作战,早就习惯这样的情况了。
年轻的胡骑学习他们的前辈俯下身,侧着抱住马脖子,躲过那些箭支。其中一个年轻人心里暗暗向草原之神祈祷千万不要被射中。幸运的他似乎得到了草原之神的保护,直到冲到那汉军前三百米处,依旧没有中箭,感谢草原之神。
还不等他再多一点感谢,突然他感觉自己猛的下沉,马儿也跟着陷下。那是一道深沟,年轻人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背上一重,接着又是压来,那是他身后那些同胞随着他陷了下来,沉重的压力直接将他的背脊压断,呼吸渐渐不济,直至死亡。
“骑军出阵,枪兵出阵……”周慎见胡骑中了埋伏,大声发令。
胡骑这才明白当先的那些人是中了埋伏,掉落到那横沟中了。虽然后面的胡骑即使拉住,但是至少已经有两千人马陷入动弹不得,敌人的弓箭手更是射得欢快,这让胡骑的阵型一挫,大乱之下让汉军近身了。
胡骑其实依仗的是他们的机动性与弓箭,所以当年汉军的铁甲骑军遇到胡人是频频打败仗,因为他们根本就进不了他们的身。而胡骑为了增加自己的机动性,就连几名首领都没有穿甲胃,如今被汉军近身,尤其是那长枪兵更是糟糕。
几名首领见状只得留下少许人马用来抵挡汉军,舍小保大,意图撤退。
却不想左右又是杀出两军,那是郭汜李催等人所带兵马。
董卓这次倒是在后激励而没有亲自上阵,因为目的已经达到了。
等李文侯边章的人马赶到的时候,战斗已经快要结束了,一万七千胡骑只剩下五千人马不到。
董卓令人击鼓撤退,这次倒是真的撤退。
李文侯与边章见平时不可一世的胡骑大败而归,心惊之下却也有几分高兴,毕竟他们可是汉人。
收拾残军,李文侯等人回去禀告北宫伯玉。
北宫伯玉却是无法再淡定了,破口大骂,就连前去援助的李文侯,边章二人也是波及。
二人虽然心中不服,但是碍着对方实力,只得忍气吞声。
待北宫伯玉骂了一阵后,韩遂这才说道:“大帅,还是收拢人马回营再议吧。”
北宫伯玉怒极,连韩遂也不放过,指着韩遂的鼻子骂道:“你身为我军军师,居然不查敌军奸计,害我折损了这许多人马,还有脸开口?”
韩遂却道:“此皆是末将之过,害了众多兄弟,只是几位将军奋勇杀敌,已然累了,此时大帅还要意气相争,只怕将士们无力再战。”
北宫伯玉见韩遂极尽卑微之色,心中有火却是找不到地方发泄,只得下令全军撤退。
不料风云又起,后方又杀出一支汉军。
北宫伯玉视之,居然是那皇甫老儿。
原来皇甫嵩与吕布分兵后,一直躲在北宫伯玉身后,后来见贼军的胡骑追赶而去,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大半,又等了许久,见那败军撤回,士气低落,精神恍惚之时才突然杀出,直取北宫伯玉。
北宫伯玉虽然还有六七万人马,而皇甫嵩那边只有两万五千人,但是一方是久战不获,一方是守株待兔;一方是刚经大败,士气不振,一方是名将亲带,士气如虹。
战争,不仅仅只要人多就可以了。
双方一交战,胜败立分。好在皇甫嵩这只人马虽然也有骑军,但多数还是步军,却是冲杀一阵后追赶不及,只是杀了一些残余,终是让北宫伯玉他们突围出去。
想不到反而是身为主将的皇甫嵩这支部队战斗最为轻松,敌人无心作战之下,只是损了千余人而已。
随后,皇甫嵩追杀一段路后,便下令前去寻找董卓等人的部队。
不多时,皇甫嵩见前面行来几骑,正是汉军。
有一人道:“将军,董卓将军在等候将军,其余人马已经先行退回破羌了。”
皇甫嵩问道:“可曾知道敌我损失?”
那人回答道:“因为时间紧凑,还没来得及点查,不过前方满地都是胡人的尸体,兄弟们都在庆祝。”
皇甫嵩大笑道:“好好,快快带路,我去见见仲颖。”
军中两个头脑相见,皆是大笑,向来对这场大战很是满意。
董卓笑着对皇甫嵩道:“此战之后,胡骑再无需担心,已然不成气候,剩下的对付那残留的贼军。”
皇甫嵩道:“此战多亏将士用命,听说仲颖你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之后更是独挡断后,真乃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