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笑道:“不辛苦,不辛苦啊……”
得了大胜,黄忠自然高兴,而且以他老将的身份却是能擒获如今刘璋手下的第一大将,因而得意。
魏延,王威等人俱是荆州旧将,因而黄忠有此成就,他们也是高兴,皆是上前恭喜。
待得好生赞许了黄忠之后,那诸葛亮方才想起张任,故意言道:“蜀中诸将,望风而降,汝何不早投降?”
张任睁目怒叫道:“忠臣岂肯事二主乎?”
诸葛亮笑道:“汝不识天时耳,降即可免死。”
张任冷笑道:“今日不降,久后也不降!可速杀我!”
诸葛亮道:“将军乃是将之翘首,为何要为刘璋这等暗弱之主已尽忠名?”
张任闻言,只是厉声高骂。
诸葛亮心中不忍,再三劝慰,却是行不通。
黄忠,魏延等人,敬佩张任忠义,皆是暗暗赞许。
诸葛亮还待再劝,那张任却是突然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亲卫上前观看,却是张任咬断舌根,自尽而亡。
诸葛亮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黄忠,魏延等人皆是敬佩,纷纷上前敬了一杯水酒。
张任一死,西川再无能手。
次日,诸葛亮令严颜、吴懿等一班蜀中降将为前部,直至雒城,大叫:“早开门受降,免一城生灵受苦!”
刘璝闻言,在城上大骂,只是张任等人战死,那吴懿等人又是投降,再无帮手,士气大落,因而虽然是大骂,却还是显得底气不足。
严颜大怒,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
诸葛亮军马皆是大喜,纷纷涌入雒城。
刘璋之子刘循眼见事不可为,打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
诸葛亮站的城池,还是照旧出榜安民,之后召见那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是好好记上一功。
诸葛亮得了雒城,重赏诸将,其后言道:“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宁,可令张翼、吴懿引黄忠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处所属州郡,令严颜、卓膺引魏延抚巴西德阳所属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
黄忠,魏延领命,各自引兵去了。
孔明又问:“前去有何处关隘?”
蜀中降将道:“止绵竹有重兵守御;若得绵竹,成都唾手可得。”
孔明便商议进兵,道:“雒城既破,蜀中危矣。我欲以仁义服众,且勿进兵。某作一书上刘璋,陈说利害,璋自然降矣。”
诸将躬声道:“军师之言最善,我等自当效力。”
于是诸葛亮显示令写书遣人径往成都,以观奇效。
第七十七章:三虎相争我得利,一人献计祸西川(十一)
刘循逃回了成都之后,便就叫消息禀告给了刘璋,说雒城已陷。
刘璋闻言大惊,慌聚众官商议言道:“这该如何是好?”
从事郑度献策道:“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刘璋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他的心中自小便是受到了儒家的教育,因而对其思想影响的十分重大,对于百姓而说,刘璋这一点是一个极好地优点,因而他是爱民。
刘璋若是在太平之时,想来是可以作为一个极好地官员,但在乱世中,他永远当不成一个可以让属下托付一切的君主,因而闻言便道:“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于是,人后的刘璋只是叫大将费观,李严前往绵竹固守,等其他地方的援军到来之后,便可反戈一击。
诸葛亮的军马入驻雒城,不久所差下书人回报说:“郑度劝刘璋尽烧野谷,并各处仓廪,率巴西之民,避于涪水西,深沟高垒而不战。”
众将闻之,皆大惊道:“若用此言,吾势危矣!”
诸葛亮却是笑道:“诸位勿忧。此计虽毒,刘璋必不能用也。”果然,不一日,人传刘璋不肯迁动百姓,不从郑度之言。众人闻之,方始宽心,对诸葛亮也是更为钦佩。
数日整军之后,诸葛亮道:“可速进兵取绵竹。如得此处,成都易取矣。”遂遣黄忠、魏延领兵前进。
绵竹守将费观听知诸葛亮兵来,差大将李严出迎。
严领三千兵也,各布阵完。
黄忠因这次出战连连获胜,因而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敌,加上他本身的实力又是极为的高强,因而得了这先锋之功,率先出马。
黄忠入得场中,见李严面貌不凡,气势汹汹,暗赞西川多才俊,也是秉着不伤人才的前提下,意欲招降,便就大叫到:“敌将报上名来,我不斩无名之辈。”
李严冷笑道:“西川李严,老匹夫,你可是前来送死?”
黄忠闻言顿时大怒,也忘了那招降之意,便就拍马上前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诸葛亮在阵中见状,一怕黄忠年老体力不支,二也怕折了李严这人才,故而先且教鸣金收军。
黄忠回阵,问道:“军师,我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
诸葛亮笑道:“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