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18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王绾也看完了,看完之后脸色大变。身为国尉有权调阅任何关于战事的文件,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阅以前关于匈奴和百越相关的战报,对匈奴和百越可以说是有一定的了解。
匈奴和百越人其实有一个共同点,这两个部族都缺少金属兵器,匈奴人是马背上的胡人哪怕缺少兵器也不好对付,百越人却是不同。
自大秦与百越人摩擦不断之后,国尉署像是在研究匈奴人那样研究过百越,百越是一个擅长在森林环境下偷袭的部族,正面会战的战斗力其实不强。
王绾看见白娟吕哲所写,三次作战基本都不是森林的环境,战事的经过也写的比较清楚,他还是相信吕哲真的是带着两万多人击败了十万百越的,只不过吕哲所写的那些战法还需要推敲推敲。
身为国尉,王绾和蒙毅的想法也不太相同,他所关注的是白娟上吕哲写的那些关于动乱会祸及南郡周边郡县的事情。他心想:“动荡在所难免,不过南方各个郡县陷入兵灾倒是夸张了。”
李斯和姚贾对兵事都不太了解,他们从白娟上看到的是另一个意思。吕哲暂领主将之职,这完全是符合秦军惯例的事情,毕竟正副统帅包括校尉、军侯全死了嘛。只是他们觉得那些高于吕哲的军官死得也太蹊跷了一些,怀疑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始皇帝在四人传阅白娟的时候也在心里面思量,他也同样认为吕哲说得太过严重,南方各郡是会被波及到形成动荡,但是在大秦如日中天的时候谁敢浑水摸鱼酿成大乱?!
至于吕哲自己用猜测口吻描述的六国旧贵族会起兵的事情,不但始皇帝不以为然,哪怕是看后的王绾、李斯、蒙毅、姚贾也觉得根本没那个可能。
应该说秦国的高官们太自信了,还是他们把天下间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想得太无能了呢?
这个时候始皇帝和王绾似乎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近段时间各地已经有不少官员上报民情不稳,也不是没人上报过关于南方郡县动荡的事情。而这两个在场有权管军事的人,一个忙着追求永生,一个整天扑在匈奴和百越的竹简上,似乎没怎么去关注过那些。
李斯是廷尉,不过他在秦国有“万事通”的美称,似乎发生点什么事他都知道。他对最近各地的上报倒是有一些印象,可是他是管刑法的,现在也不好提醒。要是真的提醒岂不是告诉始皇帝自己把手伸的太长了?
蒙毅呢?他这个内谋则是完全在忙关于北疆的事情,毕竟他的哥哥蒙恬现在是北征将军,即将率领大军与匈奴展开战争了。
几人交换着意见,对于还没有明确的事情,身为臣子的人倒是不敢太快下定论,统一的论调就是先派人查探一下。
始皇帝倒是还算清醒,他认为查是一定要查的,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应该提前最好相应的准备。
他们谈论着白娟上的内容,倒是上报者吕哲根本没被提起过。似乎这样也不是什么值得意外的事情,他们除了皇帝就是中枢大佬,谁会去把一个军侯……哦,是南郡的一个临时主将当人物。
徐岩来了之后,白娟到了他的手上时吕哲的名字总算是有人提了,这位徐氏家主倒是把吕哲率军作战的战法好好地夸了一通,不过到了涉及南方各郡动乱的内容,他与那些大臣一样选择避而不谈。
或许是迷信,或者是命运,不同的掌权者,经过似乎是一样。
嬴政是根本不相信那些人会那么大胆……
胡亥则是没那个智力或者说被瞒骗……
但是,为什么秦国中枢就那么看不起那些六国旧贵族,哪怕已经有人上报他们举兵反叛了,依然没人当回事?
第0154章 各方动向
以始皇帝为首的一帮大佬对吕哲的上报真的是不以为然吗?其实国家无小事,怎么可能知道南方动荡还觉得无所谓呢。只是始皇帝没有表态,包括王绾在内的所有大臣不知道嬴政的想法,每个人都不愿意说出心里的想法罢了。
一个没有在场的人物却是意识到这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也收到吕哲信件的赵高!
官职为中车府令,掌管着皇城在内所有马车,赵高还因为始皇帝的信任代为保管天子六玺,可以说官职不高却是大秦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
天子六玺的重要性在平时其实比传国玉玺要重要的多,那是一些发布政令的重要印玺,要是始皇帝发布命令没有盖章,底下的人根本不敢依令行事。任何没有天子印玺的命令都是矫命,只有盖了印玺才算是皇命,因此可见六颗不同用法的印玺是多么重要。
当吕哲的信件传递倒赵高手中的时候,他看了里面的内容的第一个反应是,大秦的南方要反了天了。
吕哲写给每一个人的信件内容都不同……
国尉署的那封多达五万多字基本是在叙述式的介绍发生过的事情,里面没有一点加油添醋,虽然有故事性却不存在任何的猜测。
本来是要写给蒙恬结果被蒙毅拿去,毕竟蒙恬确实不在咸阳。那些封信件则是一些闲聊加上讲故事,蒙毅只当是吕哲要套交情什么的,根本没当回事。
写给徐岩的是以晚辈在向长辈进行问候,同时隐晦的点出南方即将大乱的消息。提示如果徐氏想获得什么做点什么,那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写给赵高的那封就比较诡异了,不但将屠睢和任嚣的明争暗斗写出来,更是将夷陵爆发的动乱描述成是因为正副统帅的争斗才引爆,其中将南方的一些旧贵族包括项氏想干什么给写了出来,期间还加入非常多的猜想。
吕哲的猜想显得很有根据,特别是将范增前去蛊惑六国遗民的经过描述得绘声绘色,躲在会稽郡的项氏在做什么也依靠自己的猜想描述出来,赵高一看有些将信将疑利用皇帝近臣的便利去查阅会稽郡的典籍,一看之下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
有很多事情在没有得到“提示”前哪怕看到了都会省略而过,但是得到“提示”之后就不一样了。赵高查阅会稽郡的典籍发现很多细节,比如某个县的税金比较多,那个县里面又有很多需要用到劳力的作坊。
税金多是交易的次数增加、贩卖的货物多,虽然无法查出到底都卖了什么东西,可是这个县本身就是个穷乡僻壤,又不是什么交易集中地,那么一定是粮食上的大宗交易多了才会产生那么多的税金。而且呢,没有什么特产的县,那里需要那么多作坊干什么?这足以说明很多东西,看出那就是一个异常!
得出这个结论,赵高对吕哲发来的信件内容就信了大半,他又去查阅南方各郡近一个月发来的公函,看到的是大量反应民情不稳的内容。结合之前各个郡县的人口流动,包括税金一方面的信息,他才完全相信吕哲的判断。
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南方各郡的动乱早就埋藏下来,那些躲藏起来的旧贵族每时每刻都在等待机会,南郡的混乱只不过是一个诱因。
说真的,要是始皇帝或者国尉王绾有心去查一查南方各郡的典籍,以他们的便利可能查出来的踪迹会比偷偷摸摸查阅的赵高查出更多。
意识到南方各郡是真的要大乱了,赵高脑袋发懵了半天,有些拿捏不定要怎么办。
吕哲成了南郡的主将,这点十分出乎赵高的意料。是屠睢将吕哲调到南征军的序列,不过赵高自觉也出了不少的力气给予方便。
后面,吕哲后续递送的信件又陆陆续续到了咸阳各方手中,连续得到吕哲信件的赵高对南郡发生的事情越来越清晰。其余各方因为不重视或者由自己思虑的关系,倒是表面上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不过暗中的准备已经在展开。
连续得到信件的赵高觉得吧,吕哲果然不负他的栽培,心想:“安排这颗棋子果然是安排对了。”
没错,赵高是真的想要在军方有话语权,他前前后后安排了不少人进入军队,可惜的是因为秦军讲求有军功才能晋升,安排进去的人可能是能力有限还是什么,大力栽培之下也不过才出了一个校尉五个军侯。
赵高的弟弟赵成依靠大量资源只成了军侯,掌兵不过才五千,驻扎地倒是离咸阳不远,在三川郡的渑池。
五个军侯有三个在北疆军序列,一个叫董翳、一个叫赵平、一个叫狄英。余下两个都在代郡那边。
吕哲不过是赵高笼络的很多人之一,没想到吕哲现在成了南郡主将。按照吕哲自己亲笔述说麾下更是有了五万部队,这对于赵高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然,不是说赵高想要谋反还是什么,他没有多余的心思,只是觉得始皇帝衰老太快且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身为皇帝近臣的他,亲近自己的始皇帝一死,那下一任皇帝可不见得会像嬴政那么宠信自己,失去皇帝的宠信那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而且,赵高心里还有一根刺,那就是长公子扶苏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始皇帝又十分喜爱这一位长子,可见始皇帝宾天后大秦下一任皇帝应该会是扶苏。
下一任的皇帝不喜,这对于赵高来说太要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