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应该加上掷斧兵或者投枪兵,这样一来陌刀阵才算是完整。可惜的是多兵种配合十分复杂,对排兵布阵以及兵种之间层次的要求非常高,哪怕是布下阵型,控制不好兵种的层次就会乱掉。
目前为止,苏烈还无法控制太多兵种的阵型,他只能从简单到复杂慢慢来。
现下苏烈掌握的陌刀阵,前列是五排手持三尖两刃刀的重步兵,第六排开始是连续十排的弓箭手,而后是十五排的弩兵。战法无外乎是列阵等待,敌方进攻则以弓弩手作为先期打击,敌军靠近后则用重步兵与之肉搏。
在吕哲看来,苏烈的做法根本脱不开秦军战阵的影响,只要把重步兵换成长矛手,那活脱脱就是一个最传统的步与弓两个兵种的方形阵。最要命的是苏烈自己觉得无法控制骑兵,其实就是无法掌握时机在什么时候应该投入骑兵,更加直白点就是苏烈对自己大局观信心不足。
之所以将苏烈留下,吕哲为的就是这件事情。如果按照苏烈这种练法,重步兵防御有余,进攻性却是一点都没有,练一百年也练不出陌刀阵。
稍前是没空,现在吕哲有空闲了必需纠正一下,“烈,去集结部队。”转头看向蒯通,“先生若是无事,一起前往?”
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两个月的苏烈兴奋地应“嘿!”,用跑的去集结部队。
蒯通知道吕哲托付苏烈在练重步兵,也知道吕哲的重视,只是他一直没有机会见见。现在,吕哲邀请,他怎么会拒绝呢?
通知翼枷准备护卫工作,等待亲军准备妥当,吕哲要发出时却是接到燕彼从长沙郡发来的公函。
燕彼去长沙郡已经有八天,他此去主要是邀请吴芮来亲自来南陵城。另外,燕彼也受命前去看看连氏的象兵是怎么回事。
吕哲顿足去掉盒子封漆,里面竟是有两封信?他先挑出燕彼的公函一字一字地
吴芮与四氏酣战正烈,曾经一度被四氏联合压迫到湘水中游一线,大有抵御不足溃败的趋势。
“屋漏偏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用这句话形容吴芮的遭遇再恰当不过,前方战事不利,侧面吕哲攻下黔中郡大举在临沅屯兵,可以说情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在这种情势下,吴芮竟然借兵三万给吕哲换取三千兵器和二十万箭矢,又派出吴英表示愿以吕哲马首是瞻的态度,怕的就是吕哲在临沅的重兵突然袭击。
吕哲哪有余力去进攻长沙郡,可是吴芮并不清楚这点。吴芮只知道与四氏战事不利,战线一溃再溃实在是扛不住了,无论是四氏联合昂或是吕哲插一脚他都无法避免败亡,只能选择臣服于吕哲。
此次燕彼从长沙郡写来的公文除了通报吴芮已经答应前往南郡之外,还附上了吴芮请求吕哲派军进入长沙郡的亲笔信。
“派兵进入长沙?”吕哲瞬间苦笑,有三十万秦军进攻的威胁之下,哪还有兵力派去长沙郡?他将两封信递给一旁的蒯通,“连氏、黄氏、阳氏、甏氏的联军连续突破吴芮设立的几道防线,他请求我派兵进入长沙郡。”
蒯通看信的速度很慢,看完闭眼思考了大概半刻种,缓声道:“结合之前的情报,吴芮的态度十分诚恳,不是计谋。”
吕哲知道不是计谋,那是吴芮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他现在无法顾及长沙郡。
“连氏的象兵很厉害?”蒯通没有见过象兵,燕彼的描述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什么身躯庞大,什么皮粗肉厚只能用弓箭射其眼睛,“三百多头象兵奔跑起来地动山摇,兵卒军阵无法阻挡?”
“驯化的大象而已。”吕哲有些不以为然,“凡是动物就会怕火,吴芮怎么就没有想过这点呢?”
“火小了没用,除非是大规模放火,或是以床弩一类的器械攻击。”蒯通补充完之后“哈哈哈”一阵大笑,笑完却说:“主上,现在派兵前去,少了没有用处,多了我们的部署会受到影响。您的意思是?”
“让徐志和骆摇从苍梧郡威胁四氏的后方,逼迫他们不得不派人回防。”吕哲觉得这样也就可以了,没办法派出大规模的军队与吴芮换防,还不如让他们来来回回的继续僵持着。
用很少的时间写回执,吕哲让信使原路返回后,也就出发前往重步兵的军营。
心里着急的苏烈早就集结好部队的等待,左等右等总算把吕哲给盼来后,他迫不及待地迎上去:“两千甲士,五千弓弩手,一千骑兵,五千轻步兵。”
吕哲早看见列队等待的部队了,他下了战马径直走上能够纵览全局的高台。向下看去时,军阵果然就是一个方形阵,而苏烈总算还知道将骑兵分在左右两翼,只是五千跳荡兵分混在弓弩手的箭阵里是想干什么?
五百主还真的就是五百主,哪怕是当了八个月的校尉,苏烈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局限性依然还是存在。
“重步兵换成至少五个纵队,前列三排、后列三排,纵队相距五步。四个方向都要有这样的安排,整个阵型要成为棱阵。”吕哲就郁闷了,只有前方安排重步兵,那叫陌刀阵吗?他接着安排,“每道重步兵的后面,弓箭手在其后也要与前方的重步兵有五步的间隔,弓箭手与重步兵的间隔地带安排两排紧密的跳荡兵,而后是十二排的弓箭手。弩手……嗯?他们的弩是什么弩?”吕哲离得远有些没看清。
苏烈很专注在听,立刻答:“是我们自制的黄蜂弩,射程可达四百五十步。”
“四百五十步?那安排三十个纵列。”吕哲暗自计算了一个,弩兵的杀伤范围从四百五十步到两百五十步,再近那就是没有角度的平射,前方被自己人挡住,平射不可取。弓箭手的杀伤范围是两百步以内,中间也就有五十步是杀伤空白区域,得想办法来弥补这个空白。
“看到了吧?这么一个四面皆有重步兵的棱形阵,它有四个棱角,它们就是锋锐!”吕哲提点着苏烈,却看见苏烈两只眼睛有些失神,也不知道是听明白了没有。
“正前的棱角要成为锥形,那叫阵头,作用与鱼鳞阵相同。左右的棱角不需要太过锋锐,还要在外侧安排骑兵分为左右两翼。除了间隔带需要的跳荡兵,在整个棱形阵的后方,还需要跳荡兵组成后阵组成一个后翼拱卫的队形。”吕哲看着下方的军卒正在按照命令摆阵,很严肃地看着苏烈:“整个阵势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后面我会专门书写下来,你需要认真专研!”
苏烈露出渴望的表情,不断地点头。
“每当战斗展开时候,敌人在一百五十步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候,弓弩手发箭后长矛手……”吕哲没看见长矛手,真正的陌刀阵其实也有长矛手,那是陌刀阵反冲击的死士兵种,“长矛手呢?”
苏烈大呼小叫,让人赶紧让长矛兵集结过来。
“长矛手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吕哲越说越低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练出来的。他抛开杂念继续道:“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敌军退却,马军不得轻易追击,必须确认敌人真正溃败后,才能相继掩杀。”
苏烈的两眼已经直了,非常负责任的讲,他完全听晕了。
第0216章 秦国的向北向南试探?
练一强军又谈何容易?光是军阵的操演就是长期累月的积累,而后还需要不断地经历苦战,养成该支军队的铁血的与军魂。所谓铁血不是嗜杀,军魂的含义就更多了。一支军队变得铁血不容易,想要拥有军魂更是难上加难。
苏烈应变不足,让他练兵必会死板。不过,重步兵本就需要死板,不需要有太多的变化,吕哲选择他的原因就在与此。
死板可以练成坚韧,这是重步兵练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陌刀军阵遥遥无期,但是先将重步兵方阵练出来也是一个能够借鉴的方式,隋唐的陌刀阵不也是从历史长河的重步兵战法中领悟出来的吗?
“需要开一个速成班了!”吕哲看着下方忙碌的苏烈,对着蒯通说:“军中将领大多是跟随我从夷陵平乱的微末有了今日,他们本是五百主居多,提拔成军侯已经是极限,没有相应的知识来履行校尉以上的职责。”
自掌控南郡以来,吕哲就建立起一套制度,每战必有文吏会记录战事经过。这样做的用意是做战后总结,以审查不足之处。后来,记录战事经过演变成更加规范,除了战事的经过之外还会叙述参战军官在战时的表现,本意是便于核实军功,将官们经常会查看同僚在战时的营地,渐渐成了互相借鉴的途径。
蒯通听不懂什么叫速成班,不过他也早就发现吕哲麾下很多将领是提格在用。他仔细查看过衡山郡之战的文牍,从五百主被提拔为统军之将的义兼打起来缺乏掌控全局的才能,作战的指挥战术也十分僵硬,根本不适领兵作战。衡山郡之战中,副将徐志的表现要比义兼好上一些,虽说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操控战局的眼光,可是在临战的战术上运用得非常不错,在他看来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将才。
苏烈、梅鋗、季布、陈宣、义兼、雕定、共尉、娩杓、赵显、昆川、武梁……蒯通也一一查阅军侯以上军官的战绩,从夷陵平乱到衡山郡之战,每场战事的文牍都没有放过。
这些人,有人从稚嫩变得成熟,例如梅鋗、共尉、武梁这三人在作战时有的稳重有的善于临机破局,现下共尉更是被吕哲委以重任成为衡山郡的驻军主将。有些人呢,如季布本也该绽放光芒,可是折戟于黔中郡的武岭之战。有些人职能转换成了文官,更多则是原地踏步。
有些文牍还不是蒯通能够查阅,例如陈宣和赵显的资料他就无权查看。
三郡之地缺战将,亦缺管理地方的文官,这就是为什么说扩张到了极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