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54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始皇帝不是华夏历史上追求长生的第一人,但绝对是成为皇帝后追求长生的首位。似乎是自灭赵,秦已经打下一统天下的基础之后,始皇帝就开始在追求长生,先后吃下所谓的“仙丹”有多少?七八年长期服食能使人慢性中毒的玩意,也该是身体垮下来的时候了,更添加天下大乱的局面,那肯定是雪上加霜。
始皇帝的生与死关于到大秦帝国的国运,有嬴政存在的秦国哪怕是历经“分封”与“郡县制”的风波,再怎么也还有再次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但要是嬴政不在了,秦国的未来就真的堪忧了。
“……数十年来没有立后,太子的位置也一直空闲,若是陛下不在秦国必然动荡。”蒯通脸上满是迷惑,估计他也搞不清楚那么贤明的一位皇帝为什么会不立后也不设立太子,使一国后位悬空,连带没有储君之下朝臣也不知道下一任该效忠于谁。
吕哲大概知道始皇帝为什么不立后和册立储君,不过他所知道的不一定正确。
始皇帝之所以不立后不是深爱着某个女子,是因为嬴政继位以来经历不少动荡,其中伤害最大便是楚系连同成蛟叛乱那一次。嬴政后宫中有着太多国家的公主,大概是担心立了某国公主为皇后会引起什么不良后果。至于不册立太子则是比较玄乎了,似乎是认为长公子扶苏“不类己”,扶苏性格太软弱深怕会葬送大秦基业,另外一些公子中也没有一个是嬴政看得上的。
“主上的说法有可能,但是……”蒯通当然是不能直直白白的反驳,只能委婉道:“成蛟叛乱是十九年前的事情了。扶苏性格仁慈,大秦一统天下正是需要仁慈君主治国的时候,怎么会因为这个就断定不是一名合格的储君人选呢?”
吕哲也迷糊啊,不是当事人,谁又能真正理解始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估摸着吧,楚系叛乱要是有影响,过了将近二十年也早该淡化了,连带仁慈的扶苏再怎么不类似嬴政也是亲儿子并且是嫡长子,不会单单因为一个性格仁慈或者软弱就认为不适合继承大统。
乱猜的事情只会越猜离答案越远,始皇帝为什么不立后和册立储君与现在的态势也没有太大的关联,他们应该去思考的是秦国在接下来会采取什么策略。
“职认为这一次派人观盟是一个迷惑性的计谋。”蒯通没有用任何迟疑的字眼:“是想要麻痹列国,试图让列国放松警惕,在草原胡人南下之前进行最后也是最猛烈的一次尝试,若是能一举击垮列国,秦国也就有更多的地盘个人口来增强国力,那么抗击草原胡人南侵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吃力。”
秦国现在的疆土只保留下陇西郡、上郡、内史郡、北地郡、汉中郡、蜀郡、巴郡,治下的人口大概是六百来万,以这样的疆土和人口抗击机动性相当强的草原胡人,说实话真的会比较困难。特别是秦国不但要应付草原胡人,还要面临列国的反扑,以那些地盘和人口,要做那么多事,真的是极不容易。
“匈奴的挛鞮头曼能纠集起码三十万骑兵南下,一次不成还有邀约东胡人,再次纠集三十来万胡人骑兵第二次南侵。”蒯通要感谢吕哲对草原情报的重视,他是趋于草原上的格局和牧人数量来计算的:“这一次胡人之所以会南下,是因为某些中原人去蛊惑,那么胡人与某些中原国家结成暂时性的同盟,一共对付秦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秦国自然是会最大程度的削弱中原列国的实力,不然到时候北疆战事爆发,中原列国反扑,秦国哪怕是想退守函谷关保持老秦地都会十分艰辛。”
早不是那种龟缩回函谷关内就万无一失的年代了,毕竟现在不是秦孝公也不是秦惠文王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能够进入老秦地的道路不再只有函谷关那么一条。再则,之前龟缩回函谷关内能保证安全,不止是因为有函谷关这么一座雄关存在,更因为秦国有足够的军队、国力、人力和万众一心。
现在的秦国基本谈不上什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类的,毕竟搞那个什么一切都属于皇帝的法律,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要没那么一回事的话,虎狼秦军的好战性肯定还在,秦国的情况也不至于变得这么艰难。
“这么说,如果秦国没能一举削弱中原列国,等到草原胡人南下,秦国两边被夹击真的危险了?”吕哲想了想,用着不太确定的语气问:“还建立在我们也会发兵攻入秦地的基础上吧?”
“正是因为这样,职才说陛下现在病重真的不是时候。”蒯通在颔首,他有些忧虑:“我们崛起的时间毕竟太短太短了,内政出于梳理期,军队虽然能打可是建制还不完全。”
是啊,吕哲或许能在南方百战百胜,那是建立在对手太弱和补给线不长的基础上。
这么说吧,打百越换做任何一个中原国家,哪怕是曾经战国时期最弱的韩国,只要百越敢进行会战,韩军也能把石器时代的百越人打得满地找牙。吕哲能一再战胜百越,到目前歼灭百越的那么多有生力量,也是因为崛起时间短,让百越人为一个新生势力再强也有限,若是不是因为这样,百越才不会傻乎乎地打什么会战,就该是流窜在深山老林玩阴的了。
打赢楚国?吕哲真正算是与楚国交战也就是那么一次,而且是建立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哪怕是准备充分,庐江郡的正面会战,八万多吕哲军有地理优势对上项梁的楚军也是处在劣势,若不是吕哲闪击会章郡成功,又冒险勾引楚国的后续军队在丹阳进行一场有补给优势的会战,胜负真的非常难说。
司马欣率领十五万秦军南下那次交战就更别说了,吕哲对上的是一支失去作战目标的秦军,秦军再闹那么一场疫病,能赢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短短两年之内扩土万里,又在大战中没有输过,这样的“历史”确实是蛮辉煌的,可是水分着实也多了一点,外人不清楚吕哲他们这些人还不清楚吗?所以说什么天兵一到天下无敌,吕哲一出谁与争锋,等等之类的话是骗人骗己。
现在对于吕哲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消化胜利果实,处理好内政的同时在南征岭南的时候用实战来锻炼出一批经验的军官,也用实战来锻炼军队。
说白了吧,吕哲一直死盯着百越狠揍除了百越真的是个麻烦种族之外,是想要用百越人的血来喂饱军队,等待岭南打下来了,部队一再轮换之下,应该也有三、四十万士卒是见过血的老兵了。
有三、四十万有宰过人的士卒,再用几年的时间完善军械,那时候内政也该见到一点成效,这才算是真的稳定下来,也才是时候与那些老牌的列国叫板,就算是真的要攻打秦地也会有点把握。
在此之前,吕哲为什么从来没有否认过那个什么能纠集起一百八十万士卒,甚至还有这么荒谬的谣言在推波助澜,纯粹就是想要让别人摸不清楚情况吓唬人的。
事实上一个势力崛起速度迅猛,历场战争中也没有失败,肯定是会慢慢产生一种威慑力,哪怕是有人觉得不会像传言中那么强悍,可是该有的顾虑依然会有,谁都不会想做那个第一个前去试试能耐的人。
吕哲这一势力一直在交战从来没输过,最弱的百越已经被干得生活不能自理,最能打的秦军也沉戟折沙,不服气的楚国也被干翻了,还有谁傻乎乎地去试啊!
自己的情况只有自己清楚,现在要是秦国真的在两面夹击之下要完蛋,那对于还没沉淀好实力的吕哲来说绝对是件最为糟糕的事情。
“要说列国对我们是完全善意,我是不信的。这一次的情报反馈让我想到一个可能性。”吕哲的脸色是越来越阴沉:“他们一直的示好是不是对我们的一种麻痹策略,是在逗着我们玩?连带这一次会盟也是经过长久时间的布置,有什么陷阱在等着我们?”
“……”蒯通是彻底的目瞪口呆了,他仔细想了想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政治从来都是尔弥我诈的。再则胡人这个列国争取的外援,也是最大的奥援,就快要南下了啊!
第0513章 捉摸不透啊
春季末尾,第一批轮换的部队从南陵行走苍梧郡路线,南下与之先期攻伐岭南的部队进行轮换。
十万大军出南郡之际,齐燕那边也正式传来消息,齐王儋与燕王昌将会共襄盛会,将于一个月后抵达泗水郡,等待吕哲出发,他们就会启程前往慎。
魏韩那边也传来消息,用于会盟的高台已经在建造当中,必定会在正式举行会盟之前将誓盟台建造完毕。
所谓誓盟台很有讲究,在春秋战国时期“台”并不是谁都能造,要看建誓盟台的人是什么身份,由什么样的身份又能造几阶梯的誓盟台,分为王级、霸主级、一序列强国、二序列中等国家、三序列小国家。
不过嘛,现在早就没人将誓盟台的等级约束当回事,只要是需要建造誓盟台的时候都是按照王级的规模来建。
为了在前去会盟时能拉上更多装备铁器的军队,吕哲下发行政指令,命各越城暂时停下其它的活,专门集中人力物力制造铁兵和铁甲,务必在一个半月之内赶出至少六千的军械出来。
南郡越城有五十六个,这是建立在矿业发达的情况下。同时,因为对苍梧郡矿业的开发,吕哲又在武陵那片矿产集中地新增了三十个越城。越城的规模有大有小,规模最大的自然是靠近南陵的这边,目前能够月产千件铁兵的越城在南陵边上有两个,一个是在苍梧郡新设立的武陵县。
所谓的越城其实就是治金城郭,会有“越城”这个称呼是延续战国时期楚国的叫法。
新生的制铁技术才诞生没有多久,吕哲还没来得及对各个越城的职能进行整顿,目前很多越城还是在生产青铜兵器,对于铁质兵器的产量自然是不会高的。
吕哲预计用一年的时间来将治下总数一百四十三个越城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南郡的越城进行整合,整合为十个专门制造铁质兵器的越城,三十个中型的越城,小型的越城则没必要继续存在下去。
除了南郡之外,其余各郡也看实际情况,如苍梧郡的武陵那边被证实铁矿较多且矿石质量上优,预定置办的大型越城也会有五个,中型越城会建造二十个。余下各县若是有铁矿出产也会置办相应产能的越城。
在矿产地建造越城能节约很多运输成本,毕竟吕哲开始正规化在治理了,会分出专门对矿石进行处理的越城来炼出铁锭,再有专门的生产成品的越城加以配合,职能分清之后再运用秦国那边的流水线制造工艺,产能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当然,因为是战乱之秋,吕哲比较重视的方向只会是针对兵器的生产,关于农具等等的铁质工具则是需要为服务军事进行让步了。
对于越城的规划只是内政的一部分,其它还有田亩的划分,水利和道路等基础其实是占了大头,而这些也是一时间难以建设起来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打下厚实的基础。
说到田亩,吕哲治下现在已经是一个半中原的大小,又因为各郡都是在经过战乱之后被军队攻下,官府目前手里握着的土地真的难以计算。他虽然一直厚待军队,可是士卒获利军功得赏田地只是分出五万多顷,按照萧何命各县初步丈量,属于官府的熟田和生田还在一百五十万顷左右。
一百五十万顷就是两亿五千万亩,而所谓的熟田就是已经开发得当的,生田则是新近开发的田地。
说实话吧,一个半中原的疆域,哪怕南方并没有开发完善,但是田地拥有量起码是二亿亩,现在会有三分之二还多的田亩落在官府手中那是因为原本的持有人死或失踪了。任何一次动荡,田亩被官府大量掌握已经是一个常例,不是官府蛮横霸道没收什么的,只因为战火抹除了一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