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59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什么!吕侯?就算是有吕侯撑腰又怎么样,有他们撑腰就能夺兵权嘛!”龙且挥舞着战剑,一副怒发冲冠的模样:“众将随我走,一定要好好的给宋义这条老狗一个教训!”
丁公一拍额头彻底失去了说话的欲望,他看着被龙且带着急匆匆离去的一帮人,转头时却是看见陈平没有跟去,狐疑地问:“你还留下来做什么?”
陈平苦笑:“丁将军,您为什么留下来叹息,平就是为什么留下来。”
丁公一愣,苦笑连连:“完了啊,是彻底的完了。”他露出颓丧的表情,“宋义敢这么干,那是有十足的凭仗。说不定……”
“丁将军,不是说不定,而是项梁公和诸位项氏必定是不在人世了。”陈平说着话眼睛还四处乱瞄,就像是在寻找帐内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准备裹几件好在跑路的时候换取吃食:“丁将军,您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自然是听天由命。”丁公说着找个位置坐下:“别看了,你不跑还好,一跑就等着送命吧。”
这下换陈平发愣了。
“明摆的事,既然宋义来了,王上也由吕(哲)军护卫着停在五里外,本将军敢确定方圆十里之内早就布置了无数的吕(哲)军士卒。”丁公苦笑着:“吕侯是一位用兵大家,不会有疏漏的。”
“是、是吗?”陈平对吕哲可是说是如雷贯耳,毕竟吕哲是项氏的死敌,项梁可没少念叨。同时,项梁无论再怎么忙都会抽出时间来算计,就看有什么办法能不能阴到吕哲,作为项梁的幕僚,陈平对吕哲怎么可能陌生得起来?
“放心吧,你没事的。”丁公说得异常笃定。
陈平这就不解了,他可是项梁的得力幕僚来着,项梁在算计吕哲的时候没少出力,这样吕哲还不把他给恨死了,怎么可能没事?
丁公看着坐立不安的陈平感觉很奇怪,他可是亲耳项梁讲过吕哲点名讨要陈平,只是这件事情项梁严禁任何人与陈平提起。
吕哲显然是知道陈平这人,且丁公听项梁阐述吕哲讨要陈平也不是为了杀掉泄愤什么的,是一种爱才欲要任用的行为。丁公除了奇怪之外就是羡慕陈平,项梁等重要项氏成员很可能已经被杀,那么楚国还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实在是个未知数,楚王熊心现在不知道是被软禁还是保护,应该是被保护的成份多一些,毕竟宋义可是持着楚王节仗过来的。
楚国该是要没了,龙且等项氏的心腹估计是难逃一死,丁公因为跟共熬是好友,而共熬的爱子是吕哲的大将,估计能逃过一劫?似乎楚国所有人都是前途飘渺未定,只有陈平这个家伙因为被吕哲看重眼看就要飞黄腾达?
“人生啊……”丁公发出了非常复杂的感慨。
第0575章 即将到来的乱世重典时代(一)
总有人说某个谁武勇冠绝天下,一人可以对付数十乃至数百,吕哲后来发现还真的不是虚构出来的,是真正有这种的人存在。
不过说实话,个人的武勇用在街头斗殴非常不错,但是拿来在战阵上展现,一波箭雨就能让再武勇的人挺尸了。
一个人的武勇是因为力气大且有发力技巧和打击技巧,另外还需要一套防御措施非常完善的甲胄,这套甲胄不但要合身且不能妨碍到身躯的灵活性。
有了巨力与发力技巧,更有了完善的防御武装,人在搏杀时确实是能做到以一敌十或更多。
身穿特制铁甲的曹参内里还有一整套的锁子甲,他一手挥舞着战剑一手持着盾牌正对着龙且一阵狂劈。
话说,剑刺死刀砍伤。强盛如东方的秦汉,西方的罗马,军队的制式短兵从来都是剑和矛,概因剑或矛一刺,只要刺中要害必然是死,只有游牧民族才是选择以刀为主战兵器,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主要是骑乘作战的特色,在战马驰骋的时候可没空去刺,高速的奔腾之中借速度摆出兵器杀伤或者劈的姿势才顺手。
龙且带着一帮人过来中军大帐是个错误,他应该做的是集结军队才过来,而不是带着二十来个武将、文士来问罪。
宋义带来的五百甲士都是有勇力的骁果,五百甲士中有两百各个靠拢楚王熊心集中起来的门客,另外的三百人是吕哲从数十万大军中挑选出来的武勇之士,龙且贸贸然的过来立刻就是被围上。
一场五百甲士对二十来人的拼杀在龙且踏进包围圈的敌意刻起就爆发了,丝毫没有事前的任何废话。
在第一瞬间,以曹参为首统属吕哲一方的甲士就是一波手弩激射,龙且自己是好运只被射中肩旁,另外的二十来名武将第一时间就倒下了十三人,文士更是第一波箭矢射来后就全灭。他们在发懵的时候一阵浩大的喊杀之声中,宋义带来的甲士已经发动冲锋。
本来应该是连续多波手弩覆盖的啊,只要离得远远的直接用手弩消灭就好了,偏偏那些穿着战袍甲胄的门客脑子坏了玩什么冲锋,让曹参他们为了避免误伤也只能上去肉搏。
宋义带来的门客表现很威猛,可是实际威猛不代表神勇,第一波冲上去的二十来个门客“哇哇”大叫中与龙且残存的十来人搏杀,竟是在不到二十个呼吸之间全灭,第二波冲上去的五十来个门客倒是杀掉四名对手才全灭。
门客的厮杀不讲究团队合作,曹参傻了才会带人去打这种没有任何章法的乱战,直至门客损失近百崩溃转身逃跑时,龙且那边还站立着七个人,看上去根本就是一场傻透了的拼杀。
等待门客崩溃逃跑,曹参本来是该下令以手弩解决的,可是他是楚人啊,浪漫且有英雄情结的楚人,竟然犯傻命大部分人围住,自己带着十个人就冲上去了……
回军中的吕哲一直在反复念一首赋,注意听的是:“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一句听上去非常的雄壮,且有一种披靡天下的气概,可是之后的词……说实话实在是太悲惨了一些,渐渐也就没有人认为那是自己效忠的对象原创,该是从哪个地方听来。
他们比较好奇的是,这么一首讲自己有披靡天下气概的人,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有“时不利兮”的悲叹,似乎他的座驾也非常的雄峻才会有“骓不逝”的感慨。至于那个“虞”该是一位绝世的美女,不然这么一个盖世的豪杰怎么会在落魄绝命之际还念念不忘,或者说不舍?
“主上是说以一人的武勇来征战天下吗?”郦食其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答:“个人武勇不足道哉,但是统帅的武勇确实能够振奋士气,激发士卒拼劲搏杀的勇气。”
陆贾接过话题:“史书上记载的勇士非常多,但是皆以刺杀之勇流传于世,统帅的武勇并不多见。”
叔孙通道:“统帅武勇是有例子的,如秦武王,但是他给人的例子是负面的。”
秦武王?就是那个率军跑到周王室都城洛阳的嬴荡?这位秦国的君王是以武勇传世,在军中的威望也因为其武勇深得军心,可是……这位一根筋的君王非要以一己之力举起王鼎,结果脊椎被压断了,回去之后没多久就在剧痛之中伤逝。
叔孙通举出这样的例子是在劝谏吕哲可不要追求什么武勇,战争之道讲的是众人的力量,个人的武勇在千千万万人搏杀的战场上显得微不足道。
吕哲当然知道个人武勇在战阵之上显得微不足道,他一直在研究楚人的性情,所收集来的资料显示浪漫的楚人十分崇拜武勇的领袖,反而是那种讲求众人团结合作,且讲究军律阵法的统帅不是那么受士卒欢迎。
吞并楚国已经是势在必行,那么吕哲治下就会增加大约两百三十万的楚人,将之前八郡中的楚人算上,他治下的总人口七百六十万中,能算是楚人的人口可是达到了六百三十万。
吕哲目前的常备军是四十五万,其中楚人贯籍的士卒是将近二十万,其余要么是来自原六国遗民,要么就是整编于原秦军或是后期投奔而来的中原人士。
每一个族群都有该族群的特性,那是因为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别所养成。
例如秦地的秦人,因为穷山恶水和商鞅变法的影响,他们是华夏大地上最吃苦耐劳的族群,且因为有法律的监督和约束也是最讲求团队合作的一类人,所以秦人的军队到处能看到森严的法度痕迹,军队也就显得刻板和严谨。
中原的族群,以赵、魏、韩为一个文化族群,燕人自成一个体系,齐人又成为一个体系。
赵、魏、韩三国皆是分裂于晋国,前期三国的军队确确实实是保留着晋国的遗风,也既是能征善战和好整以暇,可是当时间日久新的社会风气产生一切就都变了。三晋中的韩国不用说,自分裂出去后就没怎么扩张,但是赵国和魏国可都是称霸过的国家,晋国的遗留被冲淡之后,经历惨败精锐损失殆尽却是怎么都恢复不了了。
燕人嘛,也是生活在一个穷山恶水的地理环境,要说也是拥有吃苦耐劳特征的族群,可惜的是燕国是所有国家中内乱最严重的一国,王室成员之间因为争夺王座经常是杀来杀去,最后还被齐国差点给灭了,当时要是没有几个国家帮忙就真的完了,虽然有燕惠王的变法图强,又有乐毅合众差点灭了齐国,但是怎么也没有寻找到正确的强国之策。
齐人,东西两帝中的东帝之国,但是用“其盛也勃,其衰也忽”来作为概括最为合适,这个珠瑙必较的国家因为寻找到正确的经济国策而强大,但是也因为过于重视利益而衰弱。曾经“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的强大国家,在利益的追逐中一度闹到举世皆敌的地步,最后更是发生了足够羞愧上起码一千年的举国不战而降丑事。
赵人与燕人慷慨悲歌,有着所谓的“燕赵壮士”的美名,秦人以古板严谨而据称,齐人从来都是被当成爱计较的小气鬼,楚人却是从来都以浪漫和目无法纪所闻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