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的唐杰消化了很久才开口说话:“我做了个梦……”,他停顿下来看了看帐内的周敢和陈绍,那个医匠就自动忽略了:“夜间蛮子发动袭击,我们全部战死在西岸。”惨惨地笑了笑:“不过因为我们的拖延,来攻的数万蛮子被主将包围全部歼灭。”
古人迷信,非常非常的迷信,凡事只要跟鬼神扯得上关系,能稍微有点证据就会深信不疑,特别是对于梦境的“预言”更加的确信。
听罢的周敢和陈绍只感觉头皮一阵发麻,面面相觑之后由周敢问:“校尉的意思是,今晚蛮子就会发动总攻击?”
唐杰不是在故弄玄虚,不过他也不太记得自己到底梦见了什么,会那么说是周敢介绍的战况进行了一种潜意识的暗示,他又根据梦中一些还记得的片段将这个梦境的“剧本”给补充上了。
西岸的吕哲军之剩下不到一千五百战力,可以很确定的说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敌军统帅不是傻瓜,怎么也能看得出是发动总攻击的机会来了。
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复杂,岭南的那些蛮子本来就不分昼夜在进攻,按照正常的交战状况,他们这伙只剩下一千五百战力的残部再支撑两次就真的是顶不住了。所以唐杰根本就是在说废话,可以把他的行为当成是在部下面前炫耀的一种装X。
古时候装X是一种必然性,可以是为了保持神秘性,也可以是为了增强接下来要说的话让鬼神帮忙“背书”来使得荒谬的事情有一个良好的解释,既是寻找一种借口。
果然又听唐杰说:“我欲展开一次主动的反击打断敌军的部署,也是为了明日卯时能够顺利的撤退。”
吕哲军讲神神鬼鬼那一套其实没有多少市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就是什么样的结果必然是因为事前做出了什么选择,也就是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很不幸,周敢和陈绍皆是军侯,他们学过最粗显的“逻辑学”,很快就能从唐杰那似是而非的鬼神论中绕出来,并依靠两人的智商去进行理解。
说白了,唐杰就是觉得被动防御大家都可能要完蛋,既然是要完蛋不如冒险搏一把,反正撤退的日期已经按明文的军令下达,那么被动防御的限制也算是解除了。
“请校尉示下!”周敢和陈绍一起行礼。
唐杰一副虚弱得连说话都困难的模样,很显然带队冒险的人选只能是周敢或陈绍,他们认同唐杰的选择,但是那么正式的行礼可不是争相踊跃的要为了大多数人牺牲自己。他们是在等待唐杰开出合适的价码,毕竟唐杰那是建议不是军令,所以冒险会得到什么样的军功必需事先说清楚。
很现实?确确实实是很现实,军队是暴力机构不假,也可以下达必死的任务给军人去完成,但是什么都要有一个价码,价码合适就心甘情愿地去牺牲,价码不对既然都是要死那哪种死法不是死,现在可没什么民族大义的概念,更没有“为了某某谁,你去死吧”,“生得光荣,死得伟大”之类的忽悠技巧,讲的就是自己死后家人会得到什么,哀荣又会是什么规格。要是死了家人不能妥善得到照顾,哀荣又差强人意,那死不死还需要详细的考虑一下。
所以呢,唐杰懂,对于部下问及价码更是没有一点不愉快的情绪。他愿意过来指挥西岸诱饵之军也是先和周文谈好价码,他的价码和参战将士的价码,还通告了参战部队此战会得到什么样的军功,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强参战部队的韧性。
千万别误会说随随便便一支军队都能和主将去讨价还价,那是“决死之军”才有的待遇,用意就是让这些人心甘情愿没有负担的战死,不但是吕哲这边有这样的“惯例”,一直到两汉期间华夏族群都是这样,还要到五胡乱华之后才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谈妥了条件,也是唐杰力所能及可以开出的价码,胆子比较大的陈绍觉得划算就抢先接下了带队出击的任务。
只剩下一千五百战力,意味着陈绍能带兵出击的士卒只可能是五百人以下。
在万人以上的战事中,五百人在很多时候砸进去一滴的涟漪都泛不起,但是在一定的时刻运用得当的话,五百人却是又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岭南各族联军在观察西岸吕哲军的虚实,经受过正规军教育的吕哲军军官们又怎么可能是瞎子?唐杰已经注意敌军很久了,他不但发现有一支并不属于百越体系的武装,还发现敌军主要的屯兵位置,如果不是敌军的首脑太过狡猾,毫无疑问敌军中军该是在正面的那片树林之内。
既然是要打乱敌军的军事行动,那有什么比袭击敌军首脑所在位置更加的直接和有效呢?
不是唐杰看不起岭南各族联军才会想着用五百人去进攻一军统帅,是岭南各族除了敢以命博命之外真的没什么作战技巧。对付这样的敌人,要是没有那个王八蛋有那么多的限制,唐杰说什么也不会打得那么艰苦。
现在撤退的日期已经确定,老子们马上就不奉陪了,且不冒险也确确实实是有可能撑不到天明援军抵达,有什么理由不冒险一次?!
“完整的全套藤甲已经全集中过来了,另外劲弩、朴刀等物也应有尽有。”忙碌了半晌才能喘口气的周敢很慎重地对陈绍和一众杀气腾腾的士卒行礼:“诸君,拜托了!”
一旁虚弱到需要被搀扶才能站稳的唐杰也是庄重行礼。
陈绍与一众士卒只是点头没有其它动作更没回礼,然后就互相之间帮忙检查甲胄。
主要是在场没什么传统贵族在呀,不然绝不是这么一副场景,决死之军出战并不是这么简陋,除了需要巫师跳“大傩”祝福之外,指挥官还要吟唱《诗经》中的某段诗词来作为送别,有才华自然也能应景题诗。
要是有传统贵族在场,此战要是得胜或是大胜,那么又是一场类似于“风萧萧兮”的悲壮历史篇幅。
实在是可惜了……
第0589章 让我们创造历史吧!(上)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却是史实,在夏、商、周(含春秋不含战国)的那么一段历史里,华夏军队在开战之前是需要祈福和祈祷的。
祈福仪式是一种祭拜鬼神的典礼,只有身份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资格主持,一般是列国的国君。
祈祷则是由参战的全军将士一起参与,主持仪式的人会是军队的主将。该中祈祷仪式是念一种战诗,在举行仪式的时候全军基本是单膝跪地、双手成奉献姿势举起向天。他们念的战诗自然是没有什么战斗力、防御力加五的“奇妙加成”,但是对于军心士气来说还真的能够达到加成的目标。
原版的历史上,始皇帝一统华夏之后烧毁列国史书,那么列国的战前祈祷念什么战诗自然是无法查证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是《诗经》里的其中一首。秦军的战诗可是被流传了下来……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年头的战诗很多,每一首都是一段历史,也可以视为列国的军歌,唱腔也每个国家都不同。像是《无衣》可不止一首,分为《秦风》与《唐风》,所谓的《唐风》其实就是晋国,概因晋国的前身是唐国,唐国的宗室扩张之后国号改为晋,因此《诗经》之中只有“唐风”而没有“晋风”。
其实吧,唱《秦风》无衣手持兵刃作战的不限制在秦国或者秦人,列国军队也会唱《诗经·秦风·无衣》,毕竟这首《无衣》是族群财富,再则没什么专利的前提下,唱起来又不需要付钱,在一定的场合欢畅感觉着实很不错。
吕哲这人喜欢军国主义,军中的战诗从来都是不少,且诗经上有的没有的多的是。像是什么《男儿行》,就是那个“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的那首,另外就是两首《无衣》,相对于《秦风》的无衣,吕哲军的将士更喜欢《唐风》的那首。
《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两首《无衣》其实就是两个概念,秦风的无衣充满了袍泽的战友之情和战斗欲望,唐(晋)风的无衣却是在炫耀自己的妻子做了很多衣服。
有那么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晋国就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诗词里面的“七”和“六”表达的都是一个数字。将士们炫耀自己的衣服多可不是无意义的炫富,他们是在宣扬自己作战非常勇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得到了领主非常多的赏赐,因此才有足够的财富购置布匹让“不如子之衣”中的“子”,也就是妻子做出那么多的衣服。
军国主义是需要特定环境的,那就是向外开扩的时候全员都能获得利益,不是所有利益都归于君王、像是历史上的这个武帝那个武帝,他们为什么被冠上“穷兵黩武”的帽子,不是他们打仗扩张的行为不对,是对外扩张所获得的好处没有被分润,得到了什么财富都是归于皇帝所有,一些高官或许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民间嘛……只流血没有获得,一些不够级别的官员也只能光流口水,所以……
吕哲喜欢全民发钱,每次发钱都会让发钱的啬夫说清楚为什么而发钱,对外发动战争获得了胜利,因此而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