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虞氏之所以是残存的家族与项氏的起兵有关,这一家子因为拒绝提供粮草给项氏养兵被纵兵打劫,虞姬的父母皆是死于项氏兵卒之手,一些主系的家族成员死得只剩下虞姬和虞子期。
想到什么似得,吕哲干脆就招招手让参与旁听的韩信靠过来,低声问:“虞小娘和你相处得好吗?”
这是一个商讨明日阅兵大典的小会,关于阅兵顺序其实已经定下,渐渐地会议也就变成了关于军队再次扩编的事情。
韩信显然是不明白自己的师傅为什么那么问,他随口回答一句“蛮好的”,然后开始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似得问军队中的事情。
吕哲手下目前有四个军团的编制,那就是北部军团、东部军团、南部军团和禁军。
北部军团本来是只有三万战兵,大概是原有的军团中编制最小的一个,近期比邻的陈郡爆发秦与齐、燕、赵大战,吕哲适当的增加了北部军团的编制,扩充到十五万战兵的数量。共尉自请回到南陵,吕哲许可共尉回来南陵并担任文职,北部军团的军团长也换成了季布。
东部军团是设立来针对楚国的一支兵团,原本的战兵是五万,又加上原本属于桓楚的三万和七万辅兵,总在编士卒是十五万人。现在楚国已经不复存在,追缴项氏残余势力的责任也交给了地方驻军和燕彼那边的情报武卒(类特工),原本编制内的五万战兵已经转调往北部军团,另外那十万人不是成为当地驻军就是被调回南陵,季布也由东部军团的军团长改任为北部军团的军团长。
南部军团是吕哲组建来专门南侵的部队,该支军团的总兵力在很多时候是最多的,其构成大概也是所有军团当中最为复杂的。这支军团中有五万的改编秦卒,十万左右改编自骆摇招抚的归化百越,另外的五万人则是收编自长沙郡南边的连氏、黄氏、阳氏、甏(beng)氏。随着岭南战役趋于顺利,吕哲已经着手将该支军团的中的五万秦人回调,前去轮换的将会是属于禁军编制中的十校兵马,军团长的职位也会出现变动,司马欣将会被调回,周文也不会是下任南部军团的军团长,新的军团长人选是骆摇。
禁军自然就是吕哲的直属部队,该支军团的编制一直存在变动,有时候是不到三万,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十二万。因为吕哲是该支部队的军团长,这支部队从士卒到装备、待遇等等当然都是全军最好的。
因为北上计划已经开始在制定,新军团或者原有军团的改变自然就成了趋势,目前因为楚国已经消失东部军团的建制已经被取消,北部军团也正式去掉原有番号变成防卫军(既边防戍卫军),南部军团也更名为南征兵团,禁军一部分被改编为中枢戍卫军(既南陵城防军),新一个庞大的兵团却是在纸面上出现了。
到了一定的时机要出兵北上了嘛,那么一些针对性的部署怎么能缺少呢?所以新的编制都将会在纸面上带有足够的针对性,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多路作战,一个兵团下面的军团肯定也是要分出建制。
新出现的兵团很有现代特色,吕哲命名它为国防军,该兵团预计的编制将会是在七十万人左右,大兵团之下还会有数支军团存在,分为固定编制的常备军团以及不固定编制的义务兵补充军团模式。
所谓的常备军团当然是正式番号的部队,每个军团的固定人员将会保持五万,他们没有什么太有特色的名字,只会以“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以此类推的番号存在;义务兵临时组建的军团番号将会是以一百零一开始,番号前面也会加上一些前缀,类如新编第一百零一军团、新编第一百零二军团……这般的番号(其实就是预备役性质的部队)。
新出现的国防军组建当然是在为未来的进军中原和秦地做准备,到目前为止由旧有军团抽调整编已经有了四个军团的编制,其中第一军团、第二军团是整编于禁军和南部军团的那批秦人士卒;第三军团、第四军团的士卒构成则是一部分选自东部军团和北部军团。
第一军团是一支全由骑兵组成的骑兵军团,所以哪怕是刚组建不久,正式称呼虽然是叫“第一军团”,但是很多人总是会称呼别号,像是什么第一骑兵军、什么第一走马军之类的。
第二军团也有自己的特色,吕哲将原有禁军编制中的重步兵编入该支军团,后面训练完毕的重步兵也将会全数调入这支军团,那么在编制上第二军团的五万人会出现三万重步兵和相应的弓弩兵以及相关轻卒。
第三军团则是一个混编性质的军团,里面骑军、重步兵、器械兵(泛指床弩、弩炮、井阑等)什么的兵种都会有。
第四军团的构成也显得相当有针对性,那就是充斥着大量的攻城器械的同时,一些轻便的兵种也充斥其中。
其实只要是能看到条目就会明白吕哲这是组建了四支范本模式的兵团出来,很明显就是带着实验的性质,根本就是在摸索军队是具有单一性、针对性好一些,又或者是多兵种的编制适用,在为未来的新军团组建累计足够的经验。
吕哲这么做还有另外的打算,新的军团数量多了,那么可任命的武将必然也就会增加,他一方面是增加军团的数量在为封王建国封赏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起了大规模任命再从优甄选的打算。
在封王建国的大典上,所有在编的部队都将选出一些士卒参加阅兵大典,一些新设计的军服也将在这次阅兵大典上出现。
所谓的新设计军服又是一个新鲜玩意,在此之前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都只有一个款式的战袍,但是吕哲是个穿越者嘛,他一直致力于提高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寻求增加士兵荣誉感的特色,理所当然会带入作战服装和礼服的概念,这一次参加阅兵的士卒所穿的就将会是礼服而不是作战服。
新设计出来的礼服是带有现代色彩的上下身分离款式,另外还加入纽扣、肩章、臂章、皮带、勋带等物,在颜色的选择上更是极为具有华夏传统,那便是火红的上衣和黑色的下裤。
别奇怪,红黑搭配确实是秦之后“王师”的传统搭配,这是吕哲没穿越之前看了无数的帖子和资料才知道的。
第0605章 欢呼吧!(上)
轰隆的鼓声,雄厚的号角声,它们很有节奏性和持续性在东方天际亮出鱼白色的时候被奏响。
整个南陵城彻夜未眠或者被鼓声号角声从睡梦中唤醒过来的人们,他们听到宫城那边传来的声音都是一愣神之后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南陵城现在的居民已经突破五十万,而这座城市在吕哲的归化中可是要容纳二百万人口的大城,以至于五十万人口充填进去也不过才占了四分之一不到的空间。
原本待在南陵城内的军队除了宫城禁军和城防军之外已经全部转往城外,因此在南陵城靠西位置的夷陵方向又筑起了一座庞大的营盘。
对于南陵城的居民来说鼓声和号角声都是从宫城传来,但是在城外的营盘听来声音却是从南陵城传出。
今天是冬至节,本来在往常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在今天黔首或是军队都会有自己的娱乐方式。
在冬至节里,黔首该是在此之前已经买了几尺布做几件新衣,又割一点肉打点小酒;军队则会举行篝火联欢和一些如摔跤、蹴鞠之类的游戏。今年的冬至节却是因为这片土地的统治者要封王建国而打乱了往常该有的节日节奏。
东方天际出现第一道亮光的时候,城内城防军所在的营盘辕门被打开,一队队马车和一列列士卒鱼贯而出,士卒今天穿戴的是新发的礼服,那种笔挺贴身的礼服因为有纽扣和皮带的存在充满了时尚感,华丽的肩章和臂章又带着吊絮看去充满了美丽。
出营的马车装的东西有点复杂,许多是装载着稻米、豆子,一些是一层层满是放在板上的肉类,还有一箱箱新铸的五铢钱以及一捆一捆的布匹,士卒押送这些马车是要在城内进行一家一家的发送。
官府在节日的时候给平民百姓送礼是宋朝才能看见的事情,不过吕哲才不管那么多呢,他之前因为对外的战争获得胜利总是会找借口给黔首送钱,这一次既是冬至节(即这个时候的新年)又是封王建国,不止是发钱还给予粮食和布匹了。
说实话,宋朝会有那么好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商业发达的前提下,每年一亿五千万贯(换算白银是一亿五千万两)的税收之下,官府逢年过节给城市的居民送礼物是一种常态,吕哲去年的年税额也不过是接近七百万个半两,要是按照宋朝的经济体系换算也不过才一千多万贯,可耐不住这年头物价低,吕哲在扩张之下又攻取了太多的资源了啊。
南陵城的居民注定是在历史上第一个过节时候收到来自官府礼物的第一批城民,事实上吕哲治下的黔首也是亚洲第一批收到来自官府发钱的人。在西方,罗马却是在二十七年前就有官方发钱的行为,那是罗马议员(共和国时代)为了开启与迦太基战争进行的一种贿赂市民的行为。
刚才说到了五铢钱是吗?那是因为对长江的开发,一种水车冲压设备的产生的附属品,在东方该种设备的出现比西方晚了将近六百年,吕哲一些模模糊糊的提示再加上工匠们着力研究,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算是摸到门槛,最近吕哲回到南陵城自然会前去视察,稍微再开一下金手指,可以冲压钱币的玩意出现了,连带不大规模使用磨蜡的模具也由制作兵器换一下模型变成了五铢钱的款式。
一枚半两就真的是半两重,大概是七到八枚五铢钱,到两汉时期五铢钱的价值一直都很高,铜钱的价值降低是在制造能力大幅上涨,另外就是物品价格相应提升,因此而得到贬值。
在唐朝时期铜钱开始以贯为单位,贯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换算值,有时候一贯是一千枚铜钱有时候可能是八百枚铜钱或是一千两百枚,唐之后的宋一贯趋于稳定一直是一千枚铜钱,但是到了宋之后一贯是多少就又开始混乱了。
其实吕哲现在不应该制作大量的五铢钱,该是价值更低的三株钱,又或者是类似于唐朝的制式钱,价值该是越低越好,比较便利于流通和使用。
因为铁质兵器要普及下去,青铜兵器必然是会逐渐淘汰,并且因为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用铜肯定也会相应减少,那么开采出来的铜用来制作钱币对于当前来说是绝对够了。
第一阶段用冲压设备制作出来的五铢钱该是有八十万枚左右,因为是采用冲压模式,五铢钱与之历史上的款式区别也就出现了,吕哲手里制作的五铢钱没有了中间四四方方的孔,加上了边角的锯齿(防割刮),看上去平滑光润的同时因为用铜量足够也是黄灿灿十分好看。
由城防军运载礼物发送给南陵市民是吕哲早就定下的步骤之一,其它地方虽然也有派送礼物却不再是全民皆有,对于黔首的派送礼物是六十岁以上的老翁、三岁以下的孩童,家中有人在军中服役的家庭也在享受福利之列。当然,这些派送是南陵运输物资前去,然后各郡县的官府由南陵前去的人进行监督下自行运作。
近三万城防军驱赶着马车挨家挨户的送礼,结果就是南陵城内的居民区到处都能看见身穿好看礼服的士卒拉着马车在晃悠,收礼的时候黔首会好奇问问又是哪里获得了大胜,哪支军队攻占了什么地方。士卒则是回答该次送礼是什么缘由,一听是封王建国送的礼物,黔首一愣神之后大多会再问军中有没有扩编的计划,自己的家中有哪个哪个的棒小伙子一直盼着能为君王效力。
城防军在派送礼物的时候还会交代一些事情,例如观看封王仪式时应该接受什么人的约束之类的,听到这些话的黔首又是一阵发呆。
咦!?原来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愿意让黔首前去观礼,这种事情要不是亲耳听见军方的人在说,他们是压根就难以相信的。
之前多多少少听见风声的人谢过城防军的士卒开始呼喝着自己的女人、孩子等家庭成员赶紧吃饭,吃完了立即赶往宫城前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