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通的原话里面不会看见任何与华夏有关的字眼,不过整句话的意思就是那样,特别想表达的就是那段“为周天子分封”“国君”这些意思,他们肯定是知道魏国和韩国现在是汉国的受保护国,而受保护国基本上是与藩属国没什么区别的,这么一来显然是在委婉的表示“我们已经愿意成为汉国附属国的存在,每年必然会派人前去听成,汉国的大王有什么要求也能协商”。
瓯雒国所谓的“听成”是一个老词,那都是春秋时期的用语了,总得来说就是“老大,保护费我愿意交了,能不能不挨揍”的求饶。
自从春秋时期的晋国老是喜欢被一帮小弟前呼后拥揍这个揍那个开始,无论是在什么年代,有几个附属国跟随都是一件非常拉风的事情,也是彰显强大的体现之一。
宗主国保护某个或某些国家,从受保护国收取保护费用来作为军费,这也是一种春秋时期最为被接受的图强手段,但是现在距离春秋都多少时间了,各国所图的早就不是收小弟,是对列国的吞并,天晓得开明泮或者说瓯雒国是不是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竟然会想出这么一个办法。
华夏大地早就不玩收小弟的游戏了啊,吕哲当初接受魏国和韩国的投靠除了要有一个缓冲区之外,仅仅是想要造成一种“你看,我并没有强烈的扩张,魏国和韩国那么弱小我都没有吞并而是选择保护,所以我很人畜无害”的假象,用这样的行为来减少列国的敌意。
吕哲已经彻底站稳脚跟,汉国的存在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哪怕是秦、齐、燕、赵、魏、韩现在联合起来也难以消灭,说实话已经不怕撕毁伪装,因此在出兵北上的整个计划中。
吃下魏国和韩国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就看是和平方式的融合还是武力的兼并了。
说到底吕哲关于一统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他毕竟是生活在“一统思想”已经维持两年多年的土地上,只要有机会必然会重新将华夏大地统一起来。而似乎机会越来越近了?
骆摇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关于瓯雒国是不是华夏体系一员的问题,他想了半天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分辨。
皋通不断地在劝说,瓯雒国是由周天子分封的蜀国后裔开明氏建立,自然就是属于华夏文明体系的一份子。他还不断地指着自己身上的衣着和那轴国书,瓯雒国的着装与中原那边的款式是一样的,国书也是用象形文字来书写,这些难道不是华夏体系一员的证明吗?
其实也就是在这么个年代骆摇才会犯迷糊,也有选择继续进军或是停下来的权限,若是在后世朝代必然是需要得到来自皇帝的命令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骆摇仔细思考之后告诉皋通,他会派出部队护送包括皋通在内的瓯雒国使节团成员前往国都南陵,除非是得到来自大王的命令不然则不会停下继续进军的脚步。
说到底瓯雒国还是华夏文明体系的一员,皋通当然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当即不再废话,要求派出人手通知开明泮的同时,恳求骆摇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将他们护送前往南陵。
皋通等瓯雒国的人走后,武梁问:“我们真的要让那些人回去吗?”
那些人不是别人,是皋通派回去通知开明泮的那批人。
骆摇笑道:“无妨,这些人回去或许比不回去好。”
武梁会那么问自然是倾向于扣押或者杀掉,骆摇却是觉得给予瓯雒国一丝和平的希望有利于降低瓯雒国的抵抗。
事实上两人所选择的角度与身份是有直接关系,武梁只是偏将看到的只会是关于军事上面问题延伸;骆摇却是中郎将级别的武将,看到的不但是眼前的军事,还有战略层次的问题。
南亚这片区域非雨季的季节很短,也就是夏季可以用来行军作战,一旦骆摇停止继续进军等待南陵中枢的近一步指令,一来一回起码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所以无论皋通怎么请求,骆摇其实早就拿定主意不会停止进军。
但是呢,骆摇也清楚瓯雒国已经全国动员,武装了将近二十万的青壮准备抵抗来自汉军的入侵,探子更是回报瓯雒国在边境线上已经布置了多道防线,且这些防线都是依托着山丘进行,依靠六万汉军想要突破二十万瓯雒国军队的防线或许不难,但是想要一次性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
骆摇没有记错的话,他效忠的对象,也就是吕哲对瓯雒国这片土地有很多的称呼,越南、交趾、安南……当然叫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吕哲不断的提起过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骆摇在派出斥候探查后最为苦恼的,这该死的地方没有大型的山脉,可是小山丘却是密密麻麻,想要快速推进想都别想,只能是步步为营的入侵模式。
既然只能慢慢打,那就不能完全让瓯雒国感到绝望,不然哪怕汉军最后能灭掉瓯雒国也将因为瓯雒国拼死抵抗损失过大,那么送瓯雒国使节团去南陵就很有必要了。
“你说,王上有可能接受开明泮的提议吗?”骆摇眼睛是看着山川舆图在说话,说的时候手指也是很有节奏在敲击桌面。
武梁似乎愣了一下,咧嘴笑道:“那就看我们的入侵结果了。”
可不是嘛,若是能简简单单的就灭掉瓯雒国,还需要瓯雒国不知道真心还是假意的投靠吗?要是事实证明瓯雒国不是那么好灭,或者灭亡瓯雒国需要付出惨重的损失,那就另外说了。
“我听闻魏国和韩国最近在讨论一个话题。”骆摇也咧嘴:“他们在讨论并入汉国的可能性。”
和平兼并藩属国在过去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比较出名的该是齐国对宋国的和平兼并。齐国先是将宋国打服,使得宋国成为齐国的藩属国,随后齐国又控制了宋国的邦交,逐渐渗透宋国的朝堂,在那期间宋国的公主一直是齐王的妃子之一,最后宋国被齐国以流血非常少的方式兼并了。
骆摇没有举出什么例子,但是武梁完全知道骆摇在说什么,无非就是哪怕吕哲哪怕同意了瓯雒国投靠也会以某种形式来完成吞并。他们都坚信一点,自己效忠的大王对占有土地的欲望远比什么都要强烈。
汉军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开明泮哪怕知道皋通已经被汉军的南征统帅派人护送前往汉国国都南陵,也知道事关瓯雒国存亡的时刻来临了。
瓯雒国是注定无法长久与庞然大物如汉国对抗的,他们发疯似得扩建军队和调动精兵只带着一种念头,那就是以战促和,只有让汉国明白瓯雒国不是那么好灭,瓯雒国才会有继续延续国祚的可能性。
开明泮在得知汉军的五千前锋已经抵近国境十里内的时候,他咬着牙派出了认为最精锐的部队,也就是三千战象兵、三百战车兵、五万步卒。
满是山丘地带的地形瓯雒国竟然也组建了战车兵?这就充分说明瓯雒国果真是华夏体系的一份子,概因华夏文明体系之内对战车兵的追求是一种执念,毕竟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早就深入人心了。只要是华夏文明体系的一员就没有不发展战车兵的,也只有吕哲统治下的汉国才会显得特立独行,这个“特立独行”的前提不正是说明吕哲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吗?
汉军的先锋部队在发现有敌军向自己逼近的时候撤退了,竟然连接触一下都没有转身就撤退了,这让开明泮傻愣愣了半天,瓯雒国的将官、士兵也是一愣神之后就发出了欢呼。
“若不是情非得已,傻子才会用五千人在野战的场合去与超过自己十倍以上的敌军交战。”事先早做过交代的骆摇对着退回来的周敢说完那句话,转头又对着众多将领说:“跟我们预料的一样,瓯雒国一出动就是精锐部队,其中还有三千头那种大家伙。那么,器械部队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
周敢是那个敢带五百人去夜袭十数万敌营的傻大胆,他现在不但被升任为校尉也是一名勋爵了。
指挥器械部队的陈绍目前也是一名勋爵,他现在的职务是卑将,听到骆摇问话,立刻行礼道:“诺!”
第0617章 时光如梭(七)
此次出征瓯雒国,南征军团提前做了一年的准备,他们不光是在探索地形和了解瓯雒国的底细,还针对可能遭遇的战争模式做了相当多的物资储备,其中就有用来针对瓯雒国战象部队的众多各色弩。
所谓的器械部队是汉军一再改编之后出现的新生编制,该编制的部队如其名,就是集中了大量的器械形成特殊的建制,普一出现的时候是为了针对出兵北上之后必然出现的大量攻城战,该次随同南征军团一统入侵瓯雒国的器械部队是汉军各兵团都十分关注的事情。
北上作战还是纸面上的计划,南方针对瓯雒国的军事行动却是已经在进行的。汉军认为瓯雒国是个国家,那么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城池吧?
组建的器械部队已经经过那么多的演习,虽然也有专门建立城池进行模拟,但是那终究是假想模式的操练,怎么能和真正的战争相比呢?再多的操练也比不上一次实战,在众多武将的请求下,吕哲索性也就同意调派一支器械部队南下入侵瓯雒国了。
当然,军方所希望看见的是器械部队用在攻城战上面,看看那些器械在实战中会有什么表现,骆摇却是打算用来在野战上对付瓯雒国的战象部队,不得不说事情在这里出现了变化。
器械从来都不是那么好运输,毕竟只要能够称得上是器械体积必然就不会小,不过吕哲是什么人啊,一种可拆卸重新组装的概念肯定是会提出来,再经由工匠去完善之下,一套符合实际的方式自然是会出现的。
该次随同南征军团入侵的器械部队就是因为器械可拆卸重装才能南下,不然光是运输体积庞大的器械都不知道要修多少路出动多少人手才能保证跟得上。
作为器械部队的指挥官,陈绍接受命令后立刻就走,他该去下令让士卒赶紧组装器械。因为是要对付瓯雒国的战象部队,他们需要组装的是以各种大型弩为主,其余在攻城上需要用到的器械却是免了。
还没有接触汉军就撤退,瓯雒国上下是处在一种激动当中,他们开始认为汉军其实也没多少了不起,要真的是像传闻中那么凶悍怎么连打都还没有开始打就逃跑呢?
开明泮也是一阵阵的迷惑,他再三犹豫之后命令部队进行有限度的迫近。
有限度的迫近?那么该是什么才算是有限度?不明确的军令在很多时候会给军队的主将带来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