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70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军队在传递军情的时候都会这么干,蒙恬自己在传递消息时也是真真假假的信件一大堆,然后又采用“阴符经”的模式来作为“密码”,所以李良那么一解释之后,他就下意识地点点头。
《阴符经》也叫《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华夏的军队一直是拿它来作为密码本使用,所以传递军情很多时候是一封信件拆开好多份来送,同时会在军情信函中留下一些知情者才知道的暗号。
蒙恬所不知道的是汉军传递军情的“暗号”与很多军队……包括秦军都不相同,有吕哲在使用《阴符经》作为密码的手段显得太过落后了,不过共尉也没有义务去对蒙恬和章邯解释,是不是?
汉军已经攻克临淄,并对齐鲁大地和燕地进行掌控?听到这样的消息蒙恬心里是无比震惊的。
“汉军……北上不过半年。”章邯也是目瞪口呆:“沿途的城池不下于百座,临淄城更是一座大城、坚城……”,说到这他总算是回过神来,知道用质疑的口气很不恰当。
“齐军,将无战心,士卒士气低落,更有宗室带头归降。”共尉“呵呵”笑了几声:“燕国的臧荼率先归降,韩广被杀之后,臧荼献土……”
是有点顺利过头,不过也不是什么太不可思议的事情,主要是齐燕两国的内部问题,更多的是汉国在薛郡等地的治理太好了,有了薛郡等等的那些榜样,在汉国的统治下黔首能过上好日子,黔首消极对抗,齐燕的统治阶层想要玩命也没多少人奉陪。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吕哲从来都没有对谁赶尽杀绝的意思,只要不是犯下的罪行太过夸张,归附汉国之后最坏的下场也就是当个寓公,没有把谁逼到绝路,很多人也就不愿意拼命了。
李良的话让蒙恬有些尴尬,汉国强势崛起,吕哲怎么看也是个贤明的君王,有前途自然是吸引人前去投靠,秦国不也是一大帮一大帮的人归附过去吗?最后,似乎……他在扶苏做出不做无谓抵抗与汉国合并成为一个大帝国的决定后,他也是稍微劝一下就默认这个结果了嘛。
不是说谁谁谁没节操的事情,首先人都是趋吉避凶的存在,另外吕哲也着实太宽厚了一些,像是保留秦王和赵王就是其中之一,直接就瓦解掉了扶苏和赵歇的心理防线,统治者都接受那个样的结果,让下面的人想拼命都找不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共尉可不是来说那些的,他示意李良安静下来,然后对着蒙恬说道:“于一个月之前,我军的第一骑兵军团与王贲、司马昂率领的人马已经向阴山以南开进,算算路程现在应该……”走向挂着北境全图的架子,手指雁门郡的那区域:“该是已经抵达马邑(现代朔县)附近。”
一个月之前?蒙恬回忆了一下,大概是在四个月之前南下的齐、燕、赵联军是在砀一线,赵军率先撤离,然后剩下的齐和燕似乎做出了向东移动的迹象,被季布率领的汉军阻挡在单父(现代单县)一线,那一战徐岩有派兵参战,汉军、秦军、赵军先是围歼了燕军,之后对田荣率领的齐军进行了合围,田荣兵团粮秣告罄之后全军归降。
算算时间,汉军第一骑兵军团该是在田荣兵团覆灭之后北上,用三个月的时间穿越赵地抵达雁门是绝对够了。赵将司马昂率兵前去会合期间,汉军第一骑兵军团和王贲所部也能养精蓄锐地进行休整上半个月?
“马邑……”蒙恬也在看北境全景图,他摸了一下下巴:“这一路是以……骑兵为主?”,他说的骑兵是汉军的那种骑兵,可不是什么单骑走马。
“我军五万和王贲所部的三万是,余下的四万王贲所部和司马昂所部五万为步军。”共尉笑了笑:“先头部队的八万骑兵可以用三天的时间直插云中平原,余下的九万正兵(战兵)会协同二十来万的辅兵和民夫后续跟上。”
“云中吗?”蒙恬目光移向河套,特别关注的是阴山以南:“那么最终的目标不是塞外草原,是阴山以南,是要切断胡人的归路?”
“正是!”共尉又说:“季中郎(将)那一路,总兵力十七万会行走赵地一线,他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太原郡境内,慢的话该是在晋阳周边,快的话已经到达汾水。”
蒙恬目光转向汾水一线,那里距离定阳这边大约两百余里,考虑到季布那一路是步军,想要保持足够的体力随时可以参战,最多也就是使用六天就能出现在定阳北面敌军的后侧。
“齐燕已经不复存在,那我们对面的十来万齐军和燕军?”章邯的眼神很亮,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共尉。
“不出错的话,在我们收到王上的信件之前,已经有人进入对面的齐燕营盘。”共尉脸上的笑意很浓:“田假若是聪明会接受我王的好意,若是田假不接受……”
汉军解决完齐国和燕国,后面只需要留下一个军团警戒,二线部队开进齐鲁大地和燕地维持治安,其余的军团都能向西线开进,田假要是不投降等待的就是数十万汉军逼近歼灭。
蒙恬脸色无比复杂地问:“那么……汉王的意思是让我们向后撤退,将胡人引诱得更加深入,是吗?”
共尉点头:“王上意思正是这样的意思。”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在观察蒙恬的眼睛,很清楚地看见蒙恬的眼瞳在刹那间迅速地收缩了一下。
第0701章 战匈奴(五)
秦军是一直在被迫撤退,丢下了大片的疆土的同时很多黔首也被丢弃在失陷的区域,现在本土沦陷区上郡没了导致该郡的资源无法为战争服务,上郡的六七十万黔首也无法成为有效人口来进行利用。
事实上,秦国的国力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衰弱到需要依赖汉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失去巴郡、蜀郡、汉中郡。另外也是因为一直扩军,民间的青壮被抽调一空导致生产力枯竭,陷入了一种不扩军无法保证疆域,扩军让民间丧失生产力的恶性循环。
往广义上来说,曾经的秦军不也是一种无所不用其极地让列国处于高度战备状态,花了一两百年的时间慢慢将列国的生产力体系拖垮,随后才在嬴政这一代顺利地横扫列国吗?
目前的情况是各国都是互相消耗到筋疲力尽的姿态,独有汉国没有经过多少消耗,汉军北上之后用半年的时间灭掉齐国吞并燕国,尚算是可以理解的范围。
只是呢,蒙恬怀疑真的是不是有“天命”的说法,旧有的仇恨让列国死死咬着秦国,秦国也就不得不全力应对列国的反扑,结果是让吕哲建立的势力能独身之外。现在列国已经几乎全部完蛋,秦国也没有实力与汉国抗衡,天下眼见就要再次归一,也只有用谁也不确定的鬼神之说才能解释得清汉王哲会那么顺利获取天下了吧?
“蒙将军?”共尉已经呼唤了好几声,蒙恬却一直没有回应。
章邯看着蒙恬失神的表情心里有些复杂。他也在想,要是天下没有大乱,保持秦一统天下的格局,扶苏注定会成为秦二世,那么很久以前就在“投资”扶苏的蒙氏等待新皇登基就该是得到无比显赫的地位了。现在呢?汉国横空崛起,蒙氏灌注那么大的心力和资源去支持扶苏,等待秦国的国号取消,作为新帝国的保留秦王称号的扶苏肯定是空有王号没有实权,蒙氏的“投资”也等于打了水瓢,更因为蒙氏身上深厚的扶苏烙印,蒙氏在新帝国的状况估计也得不到重用。
几路汉王哲控制的大军向西线移动,天下局势近一步的明朗,章邯能理解蒙恬内心里的复杂,他本人不也是在感到迷惘,不知道日后的前程吗?
共尉再呼唤几次,蒙恬总算是从失神状态中“醒”来。
“几十万大军,连绵数十里的防线……”蒙恬的声音有些干涩,表情也在显示犹豫不决。
说实话,吕哲直接绕过扶苏向蒙恬发出撤军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是在进行一种试探,是吕哲在问蒙恬“你能不能为我所用”的问话。
蒙恬是蒙氏的族长,也是众多追随蒙氏各大氏族和百官的领袖,理智在告诉他应该接受吕哲的招揽,毕竟天下局势明朗,他应该为蒙氏的将来考虑,也该为众多的追随者前程考虑。可是呢,他是一个珍惜感情的人,霎时就陷入一种难以抉择的犹豫。
良久,久到共尉想要开口催促,章邯也忍不住要出声时,蒙恬终于是有了反应。
“撤军事关重大,有许多事情需要准备,一时间难以形成调配。”蒙恬如此说。
共尉听得愣了,他行了个礼,一言不发缓缓地转身,叹息一声离开大帐。
在共尉离开之后,蒙恬直挺的腰微微驼了一些,像是极为艰难才走到可以一屁股坐下的台阶,坐下之后用双手抱着脑袋。
章邯知道蒙恬已经做出选择,蒙恬是要请示咸阳的扶苏之后才决定是不是撤军,也是在婉转地拒绝了汉王哲的招揽。
“你说……”蒙恬的声音既是干涩也是沙哑:“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章邯不太懂蒙恬是在说些什么,但是能看出蒙恬充满了伤感了颓废。
是在伤心蒙氏一直的“投资”失败?蒙恬或许是有这样的想法,毕竟政治站队充满了复杂性,赢了富贵满门权力滔天,输了自然是要面临打压和清洗,道理从来都是这般。
不过有一点章邯绝对猜错了,事实上在原版的历史上蒙氏的“投资”也没有获得成功,站队失败在扶苏自杀之余,蒙恬也被囚禁在阳周,等待蒙氏在军中的势力被完全清除之后,蒙恬更是被杀害在牢狱之中。
现在蒙恬所面临的处境可要比原版的历史上好上非常多,历史上他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现在还能自主地做出选择。并且呢,其实哪怕他拒绝吕哲的招揽,吕哲也没有想要把这位“中华第一勇士”怎么样。
当然,蒙恬可不清楚吕哲的想法,只以为拒绝招揽之后自己肯定是要倒霉,蒙氏估计也是要沉寂下去,连带追随蒙氏的那一些氏族、官员日后的处境肯定是要无比糟糕。所以吧,他在做出选择之后才会看似老了非常多,那股精神气也无法保持了。
“章邯。”蒙恬很认真地说:“你应该多与汉军那些将校接触一下,不要误了自己的前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