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大殿女官的一名中年妇女应了声“诺!”,走之前挥了挥手示意不需要留下的侍女都一块离去,只留下了少许可能需要为君王或大臣们掌灯、添水等事情的侍女。
“葡萄酿?”司马欣做出一个垂涎的动作,笑道:“是王中郎和徐中郎一同敬献的那种果酒吗?”
萧何“呵呵”笑说:“那种果酒加冰,饮起来确实不错。”
事实上目前华夏大地上还没有葡萄这一种水果,葡萄酒那更是不存在。按照原有的历史,葡萄酒还是需要到西汉时期才会经由西域传入中原,一直是被视为西域出产的奢侈品。在吕哲的这个历史版本中,汉军提前至少六十年出塞作战,也提前与西域个族群有了接触。
在西汉时期,汉帝国与西域各国的接触并不是以战争作为开头,其实是建立在试探结盟的基础上。在当时汉军已经消除了河套区域的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那么也就产生通商,很多西域的新鲜东西就是经由民间的通商传入中原。
沃野方面军得到葡萄酿不是经由通商而来,起初是在战争中进行掠夺,后面获取则是因为有异族寻求庇护的敬献。
匈奴人在接触那些从西方迁移来的族群,已经有个别的族群与匈奴人形成同盟,但并不是所有族群都愿意与匈奴结盟。
在塞外的几个中郎将不会眼睁睁看着匈奴人行动而无动于衷,那么汉军与那些东迁族群的接触也就开始了。
因为扩张迅速,汉军这一方其实有着比较骄傲的情绪,处事待人上面也不免会有傲气,结果与那些异族的接触是以战争开始,做的打算还是进行局部征服,就像是征服一些胡人为己所用那般。
塞外汉军的骑兵规模或许无法与匈奴为首的胡人集团进行决战,可是攻打一些人数较少的异族还是能够取得数量优势,科技带来的装备优势更是明显,先后击败几个异族种群才遭遇到一个自称“车师”族群,短暂的征服史也在这里遇到挫折。
车师这个族群是一个拥有十数万族人的大型部落,他们大多为亚洲白种人,少部分有黄种人和黑种人,文明层次是到了青铜时代。
数次交战中,汉军因为受限性自然无法使用全力,发现无法进行征服也就改变策略,慢慢也就与那个既有战马骑兵又有骆驼骑兵的车师部落获得谅解。
汉军从车师人那边了解到,一起从西边迁移过来的异族中,人口在十万以上的部落并不少,像是一个叫龟兹的部落总人口更是有将近二十五万。
匈奴等胡人没有解决之前,要是那些东迁的异族实力弱小也就罢了,可是发现东迁异族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弱小,几个中郎将也没有愚蠢到非要把那些异族往匈奴人那边逼的地步……
第0766章 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啊
吕哲心里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华夏古代史对于西域的记载是从征服之后才开始有,典籍中并没有提起过关于西域各民族的来历,因此也就无从了解西域各民族是本来就有的原住民还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而来。
西域是一个泛称,西域也是华夏族群在征服那片土地之后才强加上去的称号,本地人或许并不是称呼“西域”这个名字。
不过说实话,谁管那么多呢,强大的一方本来就有对任何事物的命名权,就像是在英国人殖民全球的时候对各地的命名,那些地名还一直的沿用下去,连原本不是一个民族的阿三都被英国任命的印度总督强行捏合成一个民族。当然,那个英国总督没有成功将复杂的民族真的捏合成一个族群,倒是让印度形成了国家意识最后独立。
西方在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种群向东方迁徙而来?吕哲比较好奇的是,大月氏不是在向西边迁移吗?那么大月氏是不是与这些由西向东迁移的种族有过冲突?
目前汉国的情报线还没有延伸到那么远,很多事情都是依靠传闻。吕哲没有在任何有关塞外的公文中看到任何大月氏的情报,不得不令他怀疑大月氏和那些向东迁移来的种族是错开的。
世界历史上存在很多迁移潮,而这种迁移潮一定是因为战乱才会产生。要是按照真正的历史阶段,不但是西方的一些族群在向东方迁移,东方的一些族群也在西边迁移,比如大月氏就是从东往西。
没有吕哲的时代里,先是秦帝国遭遇灭亡,后面又陷入诸侯混战和楚汉相争,华夏大地上也有一波迁移潮,辽东地区的人涌入了朝鲜半岛,甚至有一部分华夏族群漂洋过海跑到了倭岛。根据倭岛上的一些记载,首先带去文化的就是在秦朝末期登上倭岛的那批逃亡的华夏人。
在随后,东晋南北朝时期又有一大批的华夏人逃亡前往倭岛,随后的五代十国又大量的人逃往倭岛,所以倭岛上的贵族真正使用的称呼叫“华族”,一直到宋朝时期倭岛还有前往大陆“渡种”的习惯。
事实上,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倭岛民族是主要由东北亚通古斯语族人、古代中原人(指历朝历代华夏人)、少量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逐渐迁移到倭岛融合衍变而来。
什么是渡种?就是倭岛女人跑去大宋“求安慰”,怀上孩子之后立刻跑回倭岛,而这些并不是倭岛女人擅自的行为,她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干这样的事情,是当时倭岛贵族们的一种官方的集体行为。这些怀上大宋子嗣的倭岛女人回到本土之后立刻会成为一些大名的女人,她们生下的孩子也会在其后成为“天生贵族”。
吕哲原本以为一些记载是在胡扯,可是别忘记他现在所处的年代,更加别忘了他已经有派人登陆倭岛。
现在倭岛上已经有一批原始人,那些原始人身材普遍是在一米二左右,过的是石器时代的生活,甚至是火的使用还没有达到普及,大部分吃的是生食。
吕哲不是人类研究学者,搞不懂那些生活在倭岛上的原始人算是什么人种,但是一些记载上有提起过那些矮小的原始人就是倭岛的先民,似乎是被称呼为虾夷人或者马鹿人,不过真正的倭岛原住民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被人为的淘汰(灭绝)掉。
就北征大军归回之前,汉国向倭岛进发的船队海航次已经超过上百,登陆的汉军在九州岛沿岸已经建立十来个基地。
汉军的海航路线说来神奇,是吕哲记忆中有几条航线能够在非台风季节安全地从大陆前往倭岛,第一个被发现的海航路线是在朝鲜半岛海域,也就是现代济州岛那条航线,第二条被发现的是现代琉球岛到四国岛的航线。吕哲本来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结果航线还真的被探勘出来,也才有了后续登陆的事情。
目前吕哲的主要精力是在对内的各国合并上面,其次是塞外的战事,压根就没有多大的精力关注倭岛。他向一些相关人员的指示是,派遣专业探矿的人前往倭岛寻找各类矿产,那些专业人士则由汉军全程保护。
在倭列岛上探勘矿产的主要方向是集中在先行登陆的九州岛上面,因为登岛的时间还不长,基地也大多是建设在海边,目前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不过吕哲一点都不着急,他很笃定能够在倭岛上面找到丰富的金银矿,毕竟关于石见银山、佐渡金山、富士金山的记载太过多了。
倭国列岛的金银储藏量一直是在十六世纪之前都丰富到惊人,自华夏大陆与日本有经商往来,中原皇朝从倭岛那边由商贸往来的金银占到了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五。毫不夸张的说,一直到美洲被发现之前,倭岛的白银出产量占到了当时世界的四成,后面还是因为倭岛战国时代和幕府时代过度开采才逐渐枯竭。
吕哲将目光盯到海上自然有他的理由,不管是汉国还是即将出现的帝国,光是使用铜这一材料的货币绝对会形成畸形的货币后果,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拥有足够的金、银、铜就是货币改革的一切前提。
倭岛能够大量获得金银,菲律宾的众多岛屿能够获得难以想象的铜,这是吕哲目前所能想出来的掠夺目标,也是最佳的掠夺目标,毕竟两个地方目前并没有国家形式的存在,两个地方又有大量的土著,依靠汉军的战力进行人口掳掠成为奴隶,不就有现成的劳动力了吗?那么只要建立需求量足够的船只,大量的矿产就能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回大陆本土。
另外,吕哲那么做也有很深的用意,没有什么能比掠夺财富更能激起发展的欲望,当人们发现海上竟然是有惊人财富的时候,不用官方进行敦促民间也会开始将目光移到大海,一旦发现大海的富足,那么大航海时代也将由华夏族群来开启。
因为有了掠夺方向,吕哲近期已经有意识地在减少本土矿产的开采量,那是一种现代很多国家都有的自我保护措施,既是能够掠夺绝不自产,能够贸易得来绝对不自我开采。
吕哲坚信在自己这一代国家会前所未有的强大,那么自然是应该给子孙后代积累多一些东西。正是抱着这样的思想,他目光盯到海上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周边,像是同样拥有大量矿产资源的交趾,包括内蒙和外蒙。
当然了,吕哲也十分清楚这一做法会带来运输上的不便,不过很多时候那并不是坏事,运输的需要会衍伸出相当多的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光是进行运输业就能产生无数的就业机会,更别说会因为需要而大肆的建设道路。
道路的建设对国家是有百利而无害的事情,在运输便利的需要前提下建设道路,总是要比因为单纯的国防需要去建设好很多,不是吗?
“……对于建设由中原向草原的道路可以规划为五年时间,期间能够雇佣更多的中原黔首,对于治安和维稳也有促进作用。”萧何是站在一张庞大但是悬挂起来的山川舆图前方,说话的时候手也一直在山川舆图上划动着,手移向西北的时候继续说:“这边已经有一条直道,这条直道是由咸阳直通九原……”
大秦建设直道的时间段正是吕哲来到这个年代的时候,他本人还亲自参与对直道建设的监督,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才是昨天的事情。
其实秦国除了建设直道之外还会建设另一种道路,那是一种叫作驰道的道路,算是华夏历史上最高的国有高速公路。驰道的建设是“车同轨”延伸出来的一个产物,很多驰道是在原有的旧路上进行修缮或是扩建,那么也就说明秦国很清楚畅通的道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可惜的是不管是原有的历史版本或是吕哲的这个版本,大秦对驰道的建设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
吕哲统治下的国家,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继承了多国的遗产,遗产指的不是什么贵金属财富,是那些原有的道路基础。
关于国家公路的建设,汉国对长江以南的道路建设已经持续了七八个年头,最先完成的是南郡通常黔中(苍梧郡)的大道,随后是南郡通往衡山郡的驰道,后面因为对岭南的征讨需要也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建设通往南亚的路线,可是到目前为止很多道路都还没有建设完毕。
吕哲将中原各地纳入统治范围,相比起南方基础的薄弱,中原因为是华夏族群栖息了数千年的地区,很多地方的建设要比南方成熟。因为战乱大多人流离失所,想要维持治安的同时也是将大部分人集中起来管理,官方行为的雇佣之下劳力充足,一直是在粮秣运输没有出现问题之前,中原各地雇佣的劳力主要建设就是集中在对道路和河流上面。
赖于中原旧有列国和秦国统治期间的良好基础,萧何向吕哲的报告是,中原各地的道路建设计划会比南方各地更为迅速。
“也对,一个是一空二白,什么都是从头开始,另一个是已经有基础……”吕哲不断点头,强调道:“但是不能因为南方的困难而停止建设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