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84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单独拿杨家和李家出来说,那是吕哲近期一直在寻找一套平衡政策,杨阀与李阀是建立在国家环境重视武人的情况下,他们又是因为在军方根深蒂固才有为祸天下的条件。而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文官能够与之抗衡或者抵制,那么一套关于文官与武官能够形成制衡的策略就显得关键。
吕哲建立起来的帝国,她现在呈现的现状是武官集团过于强盛,文官集团又显得相对羸弱。
大开拓时代武官集团强盛是必然的现象,毕竟君主和国家就是需要依靠强大的武力不断攻灭和兼并敌国,没有强悍的武官集团率领军队东征西讨又怎么能够办到?可是往往强盛的武官集团就好像是一个炸药包,炸药包要是丢向敌人那是极好的事情,炸药包要是在自己手里炸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套防范于未然的考虑,盛极而衰很多时候并不是说强大到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变得衰弱,是强盛到一定的程度内部恩怨纠葛太多,因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纠葛或是仇恨导致内乱。
武人解决人员纠葛的手段通常很直接,私底下的斗殴攻杀导致灭门之祸的例子屡见不鲜,那并不取决于在任君王是否压得住或者压不住,而是武人强盛到一定份上必然产生的骄纵。一旦武人的矛盾的到了要用私人力量灭掉对方满门的时候,实际上武人集团已经是失控了,那么只有在武人集团之外给于足够的压力才能致使他们投鼠忌器,这样一来不止是君王要有一定的威信,武人集团也该有强劲的对手才行。
说现今帝国的文官集团羸弱不是在开什么玩笑,其实那也是吕哲亲手操作得过于偏执导致。目前的帝国文官集团能够站得住脚的也就是执政府和地方民政机构,到了列国完全被兼并,未来几年的战事程度也会降低,一种新的层面就将出现,说什么也是该稍微调整一下了。
历朝历代中,观看各个部门绝对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中枢还是地方,文官任事的部门要远远多于武官任事的部门。在吕哲的帝国中,武官任事的部门却是要多于文官任事的部门。拿帝国目前最重要的三个要害部门来说,执政府、将军府、太尉署就只有执政府是属于文官的领域,将军府和太尉署却是全然由武官把持。这种现象在大开拓时代会是一种好事,但是也注定文官会在国策制定和中枢话语权中没有与武官争锋的底气。
吕哲要的制衡并不是要打压武官集团,他就是想要适当地增加文官的话语权,让一些文官也能有底气在制定国家发展策略的时候敢于开口说话。所以让文官插手军事部门不可取,让文官来主政军事部门更是没有想过。
为了达到提升文官一些地位的目的,吕哲下手的方向是扩大执政府的规模,一些行政地位上也给予加强。
执政府有一名执政官,执政官统筹帝国民政相关,担负着整个帝国民政规划、监督、建设的萧何,他当了六年的执政官直接是因为过于操劳和压力沉重变得两鬓斑白,不止一次请求吕哲可以适当地针对执政府进行改组。
改组执政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改组更是会产生诸多的问题,错误的时间进行改组乃至可能让帝国遍地重新陷入混乱。
“政务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事情沉积也越来越多,臣、臣……实在是……”萧何脸上的表情除了感激还有无奈,更多的是一种不堪重负。
吕哲没有在第一时间说话,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需要思考和顾虑的层面太多太多了。他现在脑袋里在想的是,萧何是不是察觉到自己要适当压制武官集团才跑过来说那些话。
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啊,帝国的官场基本是文官被武官全面压制的现状,哪怕是身为帝国的执政官,萧何在某些时候需要以官位压人的情况下,堂堂帝国执政官竟是压不住比自己行政级别低的武官,要说心里能舒坦那是不可能的。
萧何是需要感激吕哲,他从一县的县丞直接被吕哲任命为文官第一人,先是操作作为一个地方势力的所有民政,后面随着吕哲不断扩张坐拥数郡他成了数郡的大管家,然后吕哲建国成了一方霸主国他也水高船涨成为执政,现如今他更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帝国大管家。
人生际遇能达到萧何这个份上,他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对于一再重用自己的吕哲也有着起码的感恩之心,一直以来也才战战兢兢地努力着。他其实早就察觉到武过盛、文不足的现象,过往中或多或少也隐晦的提醒过吕哲,只是吕哲出于某种原因没有给予回应,他也就不再谈起。
大概是在头曼集团覆灭之后,吕哲多次在一些场合隐晦表达出想要加强文官地位的想法,吕哲或许是出于内心思考下的一种无意识举动,萧何与众多的文官就不得不多想想了,文官集团不知道那是意味着什么样的信号,试探和尝试也就成了必然。
本来不该由堂堂帝国执政官来率先进行试探和尝试,该是由一些低品阶的文官来做。由低品阶文官去做,哪怕是会错君王意图也起不了多大的波澜,武官集团哪怕是有反制手段也不会太过激烈,顶多就是进行试探的那个文官被贬斥。萧何来做这么一件事情却是不一样了,等于是两军开战的第一阶段就进入决战阶段,直接就是刺刀见红了。
吕哲从思考中退出来的时候,意味深长地看了萧何一眼,然后问道:“说说想法。”
萧何被吕哲看那么一眼差点浑身哆嗦那么一下。他会哆嗦不是因为恐惧,是因为畏惧,恐惧和畏惧都有一个“惧”,可并不是一样的意思。他是在畏惧一个开国之君的威严,也是能看得出吕哲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意图,导致没有一开始就滔滔不绝,是利用短暂的时间捋一捋脑海中的想法,好拿出最稳妥的方案出来。
“臣以为现在处理民政的行政部门过于单薄,应该适当地进行增加。”说到这里的萧何看向吕哲,他见到吕哲点了点头,才继续往下说:“执政府内有各部尚书,一直以来却没有细化各个尚书携管的部门,或许应该针对这点做出改良?”
说的是改良而不是改组,显然萧何也意识到目前不是改组的好时间,毕竟北疆更大一场战事眼见就要爆发,各地的重建也正在重要关头,若是提出大规模的改组吕哲必然会拒绝。
“怎么细化?”吕哲已经摸到一些头绪,问却还是要问。
没有被直接拒绝的萧何提起了精神:“臣以为,执政府可以增加多个独立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三个目前责任比较大的事务建立统管部门,由那些部门完全负责操作或是调控。”他停顿下来,看到的是吕哲露出稍微有些惊讶表情,也不知道吕哲是在惊讶什么,见吕哲没有开口说话,他顿了顿只能是继续往下说:“针对民间刑事的统管部门也应当建立,以应对军方不协管治安后的一系列情况。外国、外势力乃至于是国内需要庆贺的节日增多,或许也应该建立一个专门应对的部门。”
吕哲是真的惊讶了,将萧何说的那些话归纳一下,不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样子吗?也就是吏部、礼部、刑部、户部、工部都被提了出来。萧何提出那些是执政府本来就有的辖下单位,现在讲来却是要提高规格,细化职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吕哲看到的是萧何在为麾下的文官寻求行政地位,更高的行政地位!
“形成相对独立部门,各个尚书该是什么样的规格?”吕哲笑了,是笑吟吟地看着萧何:“尚书的地位是与中郎将相同,是低于中郎将,或是高于中郎将?”
不管吕哲是早有意图或是临时起意,萧何看到的是吕哲持赞同态度,现在的萧何说什么也不能胆子小了。
“国防军有二十个中郎将,除中郎将之外还有太尉署与将军府的尚书……”萧何如此说到。
什么意思?就是哪怕执政府在寻求地位,可是中坚官员依然要少于军方,萧何隐晦点出吕哲若有提高文官地位的意思,具体还是看吕哲怎么去定义。
针对文官身份地位的改变,低了无法在行政体系上达到制衡,高了会面临军方的反弹,萧何那是将皮球踢给了吕哲,具体怎么办也确确实实是吕哲这位君王该去考虑的事情,更是考验吕哲威信的时候。
国家改革无小事,一切只看吕哲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一瞬间的想法将会影响到帝国的未来……
第0847章 善始善终
国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哪怕是身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吕哲也不能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毕竟统治国家的人是吕哲没错,但是作为统治者延伸到各个方面的触须是众多的官员们。
一个国家该是何等形式的国家,除开统治者的实际思考之外,相当一部分还是要考虑官员们的想法,最为残忍的是国家该是什么样的国家基本是与黔首平民无关。受统治的最底层往往只能被动默默接受领导阶层制定的种种规格和方式,不管那个规则和方式是好是坏,是适合还是不适合,国家暴力机关没有瓦解之前也只能是默默接受一切。
当然,没有任何领导阶层乐意自己制定的政策是一个坏的政策,他们也想着社会稳定好享受身份带来的一切特权,那么制定国家政策也往往关系到“蛋糕”的分配。
按照通俗的规则,应当享受“蛋糕”最大一部分的该是皇族,紧随其后的是一帮勋贵,在任官僚排在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的官僚还会细分无数个阶梯,如中枢官员的需要,地方州郡一级官员的渴望,然后才会轮到大县、中县、小县。
到了县这一级别其实“蛋糕”里哪怕是残渣也只能是稍微剩下那么一点点,之后全然没有乡、里、屯、亭之类行政单位的什么事。连底层的官吏都无法参与,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平民还怎么表达诉求?
一个国家就像是金字塔一般,往往权力的掌握是在少数人手里,他们要是没有昏了头,照顾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分点汤汤水水出去。至于应该划出多少利益给予没什么话语权的最底层,那就要看掌握权力的那帮人怎么去认识利益,又是聪明到什么程度了。
旧有列国已经全部被兼并,国号消失的多不胜数,哪怕是依然存在国号也不过是帝国大家庭麾下的一个封国。这是比始皇帝一统天下时期更加复杂的局面,历史上有没有例子是不清楚,但是处在当代的人不感到惊喜是不可能的。
始皇帝使用绝对的暴力灭亡天下列国,始皇帝又是秉承“一家天下”的想法实行绝对集权,那么始皇帝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已经轮不到其它人去进言,因为按照始皇帝的想法,天下的一切都是赵氏赢姓的,任何予夺予求都显得是那么理所当然。
重新一统的天下,因为吕哲这朵奇葩的想法,实际上帝国的统治阶层和实际情况又出现了不同。
新生帝国的皇族成员单薄是不争的事实,吕哲的父母没有一块穿越过来,兄弟姐妹更是一个都没有,那么所谓的皇族其实也就是吕哲,然后是一众妻子和子嗣,背后没有站着一个成员数量庞大的家族。家庭成员数量单薄,没有一大帮直系血亲的皇亲跳出来争夺利益,外戚很明显也没那么大的资格,那么原本应该规划给皇亲的利益也就落到了其他人身上。
作为统治者的吕哲,他也没有表现出绝对掌权的欲望,留给勋贵和官员的可争夺利益点就多了去了,容不得他们不去争夺,他们随地随地都可能化身为斗犬,为了鲜嫩多汁的肥肉去互相撕咬。
一帮“斗犬”之中,军方体系中那些身份特殊的将官是比较特殊的一批,很多可能是官职高不到哪去,但是因为他们最早追随吕哲,吕哲哪怕是做个样子也应该在评价功勋赐予爵位上面给予更多的优待。这已经不是公正或者公平与否的问题,是一种既定的社会人情潜规则,也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进行指摘,毕竟身为帝王总不能显得刻薄寡恩。
“所以……评定爵位的时候,军方至少有一名公爵和四名侯爵,伯爵二十余,男爵以上会超过六十?勋爵三百余……”萧何对这种情况早就心里有数,可是现在从吕哲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他不免还是感到一阵阵的担忧和失落:“文官体系只有一名公爵,没有侯爵,伯爵七人,子爵十七人,男爵不到三十人?勋爵也只有军方的一半……”
吕哲颔首:“或许数据会有变化,但是武官贵族比文官贵族多会是实情。”
萧何沉默了,评价功勋是太尉署、将军府、执政府一同核实,出了名单之后再上报吕哲,最终的名单需要吕哲点头,既定程序操作下帝国会出现多少贵族其实并不是多大的秘密,只是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大家都只能靠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