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西斯二世其实就是阿尔沙克二世,不过因为帕提亚的开国国王是阿萨西斯一世,所以才会有阿萨西斯二世的称呼。
现在帕提亚逐渐掌权的人已经换成了弗里阿帕提库斯,其一是因为阿萨西斯二世逐渐老迈,其二是因为帕提亚的国局正处于变动当中。
塔普拉提出使东方帝国之前,帕提亚也派出使节前往地中海,不过前往地中海的帕提亚使节可不是要出使哪一个希腊城邦,他是要渡过地中海前去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正在与迦太基交战,汉尼拔战败之后的迦太基已经难以与罗马共和国抗衡,西班牙地区落入罗马共和国手中的迦太基全面龟缩回了非洲,此时的罗马共和国却是将扩张的目光转向了马其顿。
帕提亚派遣使节前去罗马共和国是要完成一个战略布置,塞琉古帝国在地中海方向本来是与希腊众城邦来回拉锯进行海战,可是随着塞琉西亚的沿海城市落到埃及托勒密王朝手中,塞琉古帝国显然不会再与位处地中海的希腊众城邦有什么利益冲突,帕提亚看到罗马共和国将扩张的方向转到了地中海,正在寻求罗马共和国插足与塞琉古帝国开战的可能性。
要是历史没有发生变动,罗马共和国将目光转向地中海之后,罗马军团会征服很多希腊众城邦,最后强极一时的马其顿王国也将被征服。
征服了地中海区域的罗马共和国并没有停止东扩的脚步,他们先是与埃及托勒密王朝杠上,可是罗马军团在面对埃及军队的起初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罗马的众多贵族也就将目光转向了逐渐衰弱的塞琉古帝国,后面还真的与塞琉古帝国发生了战争,最后与帕提亚、亚美尼亚等国共同瓜分了塞琉古帝国,让塞琉古分崩离裂成为一个三流的小国龟缩在叙利亚那边苟延残喘。
当然了,塞琉古帝国的分崩离裂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塞琉古帝国虽然已经衰败,可是依然表现得十分强势。
塔普拉提与安格列找到刘邦,他们共同向刘邦表现出态度,说是为了不与帝国在乌孙上面产生分歧,他们还是决定派人回国。同时,为了不与乌孙那边发生冲突,他们决定与帝国的使节团分离,不再前往乌孙那边,是要转道蒲昌海那边,经由河道走危须那一条路线,最终会逗留在龟兹的轮台。
安格列笑着说:“我们会在轮台一直等候,什么时候你们要重新启程,我们再进行会合?”
“这样也好,你们还没有达成谅解,现在进入乌孙确实是会有些麻烦。但是你们携带那么多的货物,队伍的护卫只有七千多人,够吗?”刘邦是歪着脑袋,想了想才又说:“我听说龟兹人那边也有匈奴人的骑兵在流窜?”
安格列与塔普拉提对视了一眼,由安格列说道:“龟兹那边流窜的匈奴骑兵只是少数,我们与龟兹王已经有联系,在我们逗留轮台期间,龟兹王会保证我们的安全。”
刘邦才不在乎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那些人的死活,他并不希望两国的人脱离掌控,因此好意地说:“匈奴人一再在我们手里吃亏,他们对我们的忌惮远要比龟兹那边的军队多得多。这样吧,我抽调出一些骑兵跟随你们到轮台?”
龟兹在西域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人口有多少是不清楚,不过举国倒是有将近四万的兵力,同时龟兹与周边数国也一直保持良好关系,要是纠结联军也能合兵七八万,只是先被一大帮逃亡者搅乱了内部,后面又有冒顿带兵不断侵袭,国力衰弱非常迅速。
巴克特里亚交好康居国,康居国与不少西域各国关系良好,龟兹虽然之前也参与了乌孙与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的交锋,可是近期龟兹就是经由康居国的穿针引线勾搭上了。
“哦?您会抽调多少骑兵与我们一同前往轮台?”塔普拉提看上去很意外。
刘邦摆着手,说道:“不是使节团的护卫队里抽调,是我会与国防军沟通,不出意外的话怎么也能抽调出一校来。另外,乌孙不是西域各国的盟主吗?我抵达乌孙之后也会与‘昆莫’沟通一下。”沟通什么东西,他则是没有说了。
帝国已经在开始针对西域进行布局,大批兵力开进西域可不是单纯来支援乌孙,实际上也有意思要到各国露露脸,让西域各国知道帝国的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会展现一下兵锋。
事实上帝国那边也清楚了一点,随着乌孙情势有那么些不妙,乌孙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已经在下降,这个时候巴克特里亚不断出现在西域各国,显然是想要取代乌孙在西域各国的影响力。
巴克特里亚离西域实在是太近了,他们有与昭武九姓那边先有了合作关系,相对起帝国在西域有着太多太多的便利,帝国要是走常规路线显然是行不通。
经过一阵长久的讨论,帝国中枢制定了一格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乌孙渡过眼前的难关,在帮助乌孙的过程中让西域各国知道帝国的强大,然后逐渐将影响力扩散出去。
帝国帮助乌孙,不等于说要让乌孙重新掌控西域各国,反而是要借助乌孙在西域过去的影响力走进西域各国的视线之内。如果可能的话,帝国还需要乌孙做出一副姿态,至少是让乌孙派人出面让西域各国同意帝国军队的军事通行权,借口也已经有了,那就是剿灭在西域流窜的冒顿所部。
一伙人在蒲类泽附近分道扬镳,中亚那些人大不多跟着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走了,只留下了一少部分人。
“我们为什么不去轮台?”克什米尔的使节面对刘邦的提问是一脸的奇怪。他迷糊着说:“他们与乌孙那边有矛盾,我们却是没有。现在谁都知道西域不太平,我们带着那么多的货物不跟随兵力强盛的帝国,为什么要去没有安全保证的轮台?”
刘邦和一众帝国文武听到克什米尔的使节这么说很高兴。
其实也是帝国这边不太了解中亚的局势,克什米尔、帕勒帕迈赛斯、呾叉始罗……等等国家虽然是跟着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一块去帝国,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与帕提亚、巴克特里亚是一路人。
“我们与他们不同,他们是希腊—马其顿后裔,塞琉古等等国家也基本是希腊后裔,我们是塞族和达罗毗荼人,也就是你们所知道的孔雀王朝那边的族裔。”呾叉始罗的使节见刘邦等人没有听懂,简约地解释:“我们更亲近孔雀王朝。”
这样一来刘邦立刻懂了,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有合作,但是更多的是互相提放,像是阿兰人和北萨迦人虽然也是跟着帕提亚、巴克特里亚一路到了帝国,但是阿兰人与帕提亚那边常年是交战状态,北萨迦人不但在与月氏人打也在和巴克特里亚争夺北部平原。
分道扬镳之后的队伍一路继续向西,另一路则是南下。向西的是帝国使节团,他们到了蒲类泽以南之后遇上了乌孙派来接应的队伍,然后在乌孙人的引领下也转道南下。
“高昌?”刘邦一脸的讶异,问道:“高昌不是蒲类人的地盘吗?什么时候成了乌孙人的地方?”
前来引领的是乌孙王子难兜靡,他笑着回答:“西域城市互相借来借去很普遍,我们只是暂时借来高昌。”
刘邦有点理解了,乌孙人是游牧状态,所拥有的城市不算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城市能够容纳下小十万人的队伍,所以乌孙向蒲类人借城是为了让他们在雪季有个地方可以安歇一下。
“听说有五千帝国骑兵去龟兹了?”难兜靡接着又说:“正使要小心龟兹王,他现在不但与那些西方来的人打得火热,也有传言他与冒顿有什么协议。”
刘邦“呵呵呵”笑着,眼睛眯了起来。
第0921章 周到的乌孙人
一个地区某国强大时,周边国家必然会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臣服。一旦那个强国衰弱,原本臣服的国家必然会有反复,出现的情况会是第二梯队的国家顺势而上,争夺新一任的区域性强国地位。
乌孙虽然是游牧形态,但乌孙毫无疑问曾经是西域最为强大的国家,观看史书可以从一些细节上翻阅乌孙强大时期西域各国的服从。那个时候是乌孙带领西域各国对抗外来的插足势力,多次与匈奴、丁零、呼揭等等游牧部族展开大战,保证了西域相对的社会稳定。
事实上乌孙不止带头阻扰匈奴等游牧部族入侵西域,乌孙还领头阻止中亚一些国家向东开拓,最先的战线是维持在巴尔喀什湖一线,也就是西域与康居国的边界线。后面乌孙甚至将战线推进到康居国境内的都赖水(塔拉斯河)一线,迫使康居国建立郅支城来稳固战线。
当然了,那已经是发生在乌孙最为强大的时候,离现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当时靠近西域的月氏人还十分强大,也正是因为月氏人与匈奴在大战,才让匈奴人没有办法全力入侵西域。
或许说匈奴人是因为月氏人才无法全力入侵西域是一个错误,至少匈奴人除了正在与月氏人交战之外,还同时在与中原各战国以及东胡进行军事对抗。
月氏人先在河套区域败于秦军之手,而后又在雁门之外的草原败于赵军之手。先后败给了秦国和赵国的月氏人退向了草原深处,开始了与匈奴的百年战争。
河套被秦军光复,可是当时的秦国是在致力于东扩,只驻扎少量驻军,后面更是因为函谷关吃紧将驻军抽调东,以至于被匈奴人用蚕食的方法侵占了河套。
一度占领雁门外草原的赵军却是没有驻军,赵国将草原交给了狄人。这支狄人是在草原深处混不下去,他们的先祖曾经与赵国的王室有过联姻,混不下去了前去投靠赵国。赵国的君王并不重视这支狄人部落,将他们交给了李牧,后面成为李牧麾下的骑战主力之一。这支狄人骑兵最终的下场是在秦赵之战中覆灭,连带老弱也被秦军诛杀干净。
月氏人与匈奴人的交战是随着月氏王战死而走向另一个起点。战死的月氏王,他的头颅被头曼制作成为酒器,刺激刚刚战败的月氏人发狂酣战,可是新败的月氏认哪又是士气高昂的匈奴人对手,双方的交战是匈奴人一再战胜月氏,最终迫使月氏人只能不断西迁。
西迁的月氏人至此分裂为大小月氏,大月氏是众多月氏人翻越了漠北一直向西,小月氏则是部分留在故土的月氏人。小月氏有一部分是留在河套屈服于匈奴人,一部分则是进入西域投靠了一些西域的国家,进入西域的这一部分大多是投靠乌孙人。
“因为我们最近情况不是太好,月氏人也有反复。”难兜靡的脸色非常难看,他说:“有一些早早就投靠了匈奴人的月氏种,他们频频游说投靠我们的月氏人,想要劝说他们加入到匈奴人那边,有一部分早先投靠我们的月氏人被说服了。”
要是熟知西域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一点,乌孙收留了一部分月氏人,后面月氏人也确确实实是在乌孙内部不断发生反叛,成为乌孙昆莫的难兜靡甚至是被叛乱的月氏人杀死,导致乌孙的一度亡国。难兜靡之子猎骄靡后面被冒顿收养,猎骄靡在冒顿的帮助中才让乌孙得以复国成功。
成功复国的乌孙一度成为匈奴的附属国,猎骄靡也是冒顿入侵西域的头号狗腿子,乌孙骑兵成了匈奴入侵西域的先锋,最终让西域落到了匈奴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