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车停顿,吕哲是左右牵着两个儿子的手一起下车。
皇帝露面,静立等候的人都是弯腰行礼,口呼:“参见陛下!”
吕哲不需要去搭理行礼的人,他松开抓住两个儿子的手,目光巡视着停留在一个身穿道士服装的老者身上。
必须说明一点,现在这个年头可还没有道教,有的是黄老学派,而黄老学派并不等于是道教,所以绝对没有什么道士,要是有也是术士。
另外还必须严正声明一点,现在流行的是“巫”,宗教的一些人员行法事的时候,不是身穿道袍手持桃木剑念念有词,应该是身穿兽皮毛显得破破烂烂的衣服,手拿着一种纛和幡,用着学自动物的姿态跳一种傩舞,还要懂得唱一种叫作傩歌的曲子。
身穿道士服装的老者是烈士园的总负责人,他的名字叫卢生。
卢生是谁?他是燕地人。还不知道?那就说一个事件,有一术士曾经向始皇帝进言道“亡秦者胡”,直接导致始皇帝纠结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这个卢生就是向始皇帝进言的那个术士。
这么一个人怎么成了夷陵烈士园的总负责人?其实是卢生自己跑到南陵毛遂自荐,他经由赵高的推荐,果然见到了吕哲。
当时的吕哲并不知道卢生是谁……不是说吕哲不知道那么出名的“亡秦者胡”事件,是吕哲没有将看到的卢生和那件事情联系起来。
卢生很是能言善道,在介绍自己的名字之前与吕哲一阵天南地北的胡侃。是天南地北,也就是不限制地域性,说到了哪里就算是哪,表现出来的是见多识广。
古时候交通不便利,很多时候远行的危险性远要比想象中更加严重,路上可能被强盗袭杀也可能成了猛兽的口中食,所以到处游历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吕哲很惊讶卢生的阅历丰富,亦是清楚有限条件下有这样丰富的阅历代表着什么。他也就问起了卢生的名字,一听“卢生”这两字总算是将一些历史事件给联系起来。
卢生看到吕哲的表情变化,当时说了一些话,他说自己是燕人,做很多事情其实是有目的性的,也就是所谓的“敌我有别”,意思就是说,他装神弄鬼也是逼不得已,像是拿出“亡秦者胡”的谶言,目的是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
很简单的一个解释,无非就是阵营决定立场,敌我交锋上面任何事情都有了一个解释,就好像是“彼之仇寇,吾之英雄”那般,事情不分对错,只分敌我。那么这也就说得通了,六国有那么多人反秦,卢生是其中的一个,他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不管怎么被人诟病,那也是站在反秦的需要上面。
帝国的建立就是站在秦国崩溃的基础上,从某些方面来讲帝国也是受益者之一,帝国统治者吕哲更没有任何立场去指责卢生的一些装神弄鬼。
卢生后面又是一阵言论,最后谈到了关于夷陵烈士园的情况,自荐说自己在方术上面很有名气,拿出相当多的理由来说服吕哲聘任。
吕哲可能是出于将卢生控制的出发点,或者其它什么想法,同意了卢生的自荐,卢生也就成了夷陵烈士园的总负责人。
烈士园从建立到现如今几年过去了,卢生担任园长以来倒也显得尽职,从未在一些事情上有过差错,最让吕哲感到满意的是卢生没有像之前那么活跃,动不动搞出一个谶言什么的玩意出来。
“陛下!”卢生快步向前,揖礼道:“仪式已经准备妥当,您是……?”
吕哲是出巡前来祭奠一下阵亡将士们,也是给军方展现一种姿态,大战前再次振奋一下军心士气什么的。不过呢,这次前来不算是祭祀,只能算是一种缅怀,但也足够了。
古时候关乎到祭奠并不是能够随随便便,毕竟“国家大事在祭在戎”绝不是说笑,谁要是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下场绝不会比纣王好到哪去……
第0925章 畜力轨道车?
古人尊礼,礼又分为多种,祭祀就是礼的一种。
祭祀也有相当多不同的层次,有两大类别,分为私人祭祀和国家祭祀。私人祭祀一般是在地祗和人鬼上面,只有国家才有足够的资格进行天这一级别祭祀。
为什么私人不能祭祀上天?因为从有夏一代起始,统治者就是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
哪怕是对地、人、鬼的祭祀也分身份与等级,不到一定身份等级的人不能展开什么规模的祭祀,对什么级别的对象也分祭祀物品的分类,可以看得出古时候阶级定位是有多么的严格。
夷陵是烈士园,都是被定位为有足够的贡献才能入葬的人,要是按照“级别”,他们可以被称呼为鬼雄。鬼雄指的是什么?一般是指战场厮杀阵亡的将士,也就是战死了的士兵。那么鬼雄在古人的祭祀是什么样的级别?上古先秦时代不止一次有过君王祭奠战死士兵的祭祀,所以祭祀战死士兵是属于公祭的级别。
吕哲这一次来到夷陵不是专门进行祭祀,是出巡前的一种“路过”般的看望,级别上采取的是模拟两可的规模,算不得是一种公祭级别的规模。
进入夷陵地界的道路旁有一块直立起来约有六米左右的碑,上面有碑文写着“烈士园”三个大字,落款是吕哲的名字。
碑上的字体是楷书,书法称不得有多么好看,不过却是有着一种苍劲的笔力。其实,不管字体好不好看,落款人是吕哲,总会有无数人会去点评字体好的一方面。谁让落款人是帝国的开国皇帝,是不是?
碑旁边又立着一块牌,上书“下马落车”,意思就是到了这里骑马的赶紧下来,坐车的也老老实实步行。会有这样的规矩当然是为了体现出对阵亡将士的尊重,那么从这里开始就一直都是步行。
站在夷陵与南陵道路的交界处,抬头往西边看去,受于地形限制能够看到的东西有限,不过要是眼尖绝对能看到那高耸的石碑,眼力好还能看到石碑上的文字,那是书写着“为民族开拓生存空间的无名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上面没有落款人的名字。
无名烈士碑总高度四十八米,是用非常多的石块堆砌而成,形态显示的是一柄巨剑的模样。上面的碑文这一次不是出自吕哲手笔了,是曾经的秦国廷尉李斯的手笔。
李斯现在也是帝国的廷尉,算是干之前的老本行。他本身对律法有着深刻的研究,也是当今时代的书法大家之一。
无名烈士碑之所以是李斯的书法,那是经过严格的甄选,最终才让他得到这样的荣誉,可不是出自谁谁谁的点名。
李斯这一次没有跟随吕哲出巡,是待在帝国履行自己的职务,不过他的长子李由倒是在出巡队伍中。
李由是禁军的一名校尉,他此刻就目不转睛地看着远处高耸的无名烈士碑,看得有些怔怔出神。
烈士园涵盖的区域非常大,整个夷陵其实都被涵括了进去,只不过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将士们的墓地,墓地是被规划在各处山边或是山上,平地上的一些地方是作为类似于博物馆,也有一些地方是专门规划出来用于举行一些仪式。
因为无法骑马和乘车,所有人都是步行,除开需要进行警戒的禁军将士,并不是所有禁军都开入夷陵,只有跟随出巡的皇室众人、文武官员以及家属才没有停在外面。
烈士园本地也有驻军,长期驻扎着规模为三千人的部队。这支部队与其它部队有些不同,他们大多是战场上伤残了的将士,不退伍接受官方的一些工作安排,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申请来烈士园继续服役。
吕哲在进入夷陵的路上就能看到本地的驻军,他们有的脸上有着狰狞的伤疤,有些看上去虽然没有缺胳膊少腿可那是装了假肢。
烈士园的驻军是在平时进行一些维护和清洁工作,现在就能看到半山腰有不少身影。那些人在做什么?他们,或是在清扫街道,或是在整洁墓地,也有什么都没干坐在墓碑旁的人。
起兵十余年,大大小小的战事已经数不清了,只要是战争必然是会有牺牲,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认识的战死在某次战事中。坐在墓碑旁的人,他们大多是在和老战友念叨,这样的事情一些退役了的士兵过来时也会那么干。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今天并没有特意闭园,来到园内的人有记录,是四千零二十八人。他们现在大部分是去了广场那边,您看?”卢生请示了一下。
事实上每天来到烈士园祭拜的人真的不少,毕竟夷陵烈士园本身就不是封闭的,安葬那么多将士,那么家属该是有多少?另外,帝国的交通一年比一年通畅,近些年又有了官方的定时班车,就有路线固定的班车会通向南陵烈士园。
班车?就是班车,不过是用马来拉动的车辆。那是一种八匹马拉动的长型车,车厢长八米宽三米,不算车夫能坐二十四人,是吕哲搞出来的“畜力版班车”。
最先运用畜力版班车的地方是在南陵城内,那是考虑到南陵面积很大,人要是步行一天都不一定能绕南陵走一圈。
帝国军队在草原上俘获的马匹数量众多,有的马经过训练可以作为战马,有的马却是不适合作为战马使用,吕哲就划拨出部分的马,也下令造了一些车辆,为了人流方便吕哲也就搞出了公元前的畜力班车出来,并在固定的地点设立了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