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最先将黄金真正当做流通货币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吴国,大概是这两个国家的领地上金矿较多的关系?早期的时候,因为冶炼技术的关系,冶炼出来的黄金纯度并不是太理想,像是楚国和吴国冶炼出来的黄金就不是纯粹的金黄色,反而是带着青、蓝,或许还有一些白、暗红,估计是有着诸多的拌杂金属,如少量的银、铜,因为五颜六色的关系一度被称呼为“五彩石”。
五彩石可是有相关传说的,女娲补天的故事早在有商一代已经出现。黄金的模样像是五彩石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黄金的冶炼要晚于青铜,怎么来去除黄金之中的杂质使之纯度高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帝国目前的主要货币依然是黄铜,不过因为有吕哲干预的关系,黄铜不再被称呼为“金”,该叫铜就是叫铜,金则是被转到真正的黄金之上,也算得上是为以后的金、银、铜三进位模式的货币体系做最先期的准备。
乌孙有使节团到过帝国,哪怕是瞎子都知道帝国市面上流通的是铜币,并且了解到铜币这种货币的购买力。
需要帝国的乌孙,他们不止是需要得到来自帝国军事上面的帮助,更是需要从帝国那里购买到种类繁多的物资,像是粮食就是比较迫切的一项商品。那么乌孙怎么在帝国进行购物?总不能是拉着马、牛、羊去换吧!甚至他们想都没敢想用刀剑的“付钱”方式。怎么样来获得帝国的货币就成了一件必须思考的问题。
使节团之中有不少商贾,他们来到乌孙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补给,购买肉制品的时候早先是使用商品进行交换,后面深切感到以物易物的麻烦,尝试使用铜币来进行购买,可是一开始并不被乌孙人所接受。
乌孙是部落形式,说直白点就是部落的昆莫能对乌孙的所有掌握生杀大权,也有权力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干涉。普通的乌孙人不知道铜币的价值,乌孙的王族和贵族再迟钝也知道铜币的价值,还是在王族和贵族共同干预下普通的乌孙人才接受铜币可以购买东西的事实。
比较有趣的是,普通的乌孙人从帝国商贾这边获得了铜币,他们手中的铜币很快就被王族和贵族用其它东西交换过去。王族和贵族的行为大大提醒了普通的乌孙人,认为既然王族和贵族将铜币当成宝贝,那么铜币肯定就是宝贝。结果是乌孙上至王族下来平民全知道了铜币的价值,帝国商贾在交易的时候支付铜币再无障碍。
“我们的货币流传性越广,对帝国越是有好处。”吕臣刚才已经解释了很久,谈到了相关的钱息等等概念,为那些担忧帝国货币向外流出会造成损害的人好好地上了一课。不过他的出现可不是专门为了讲解这么一件事情,关于货币的话题也就适可而止,最后看向何怿,说道:“副司令,相关事宜,您说,还是由我来说?”
何怿除了刚开始与韩信说了几句话就一直没有动静,吕臣请示,他也是点了点头没有吭声。
“那就由职来说吧。”吕臣环视帐篷内的众人一群,他们之中有使节团的军官,也有西域派遣军的一些高级将领,笑了笑才说道:“我们没有来之前乌孙内部已经有混乱的迹象,是我们到来之后压制下了那些有雄心壮志的乌孙部落首领,算是不止帮助靡姓王族抵御了冒顿在南部的侵袭,还间接帮助靡姓王族压下了不服。”
所有人都在点头,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在靡姓王族“不上道”的表现下,一个个心里有些恶心。
“刘正使很忙,忙着勾搭一些乌孙部落首领,也忙着品尝各族的女子。”吕臣说得嘻嘻哈哈,众人也是闷声发笑。他晃了晃头,说道:“所以这场秘密会议就没有刘正使什么事了,咱们不耽误他为了帝国的人口壮大在各族女人身上播种。”
余樊君情不自禁地看向韩信,想要从韩信脸上看出点什么。可是他看到的韩信脸上没有表情,心里纳闷吕臣调侃刘邦是不是对使节团的一些运作有意见。
帝国军方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可是军方内部也有派系和职责之分,国防军是一个整体,禁军又是另外一个整体,大多数地方驻军和额外委派的武人又是一个体系,余樊君和韩信有在国防军服役的历史,也有禁军的标志,还是首次担任额外委派,目前的序列可算不得是国防军一伙的。
“还有一位兄台也很忙,他带着数十名亲族和游侠,千里迢迢从帝国出发,跋山涉水来到了西域。”吕臣脸色变得越来越严肃:“正是因为这位兄台的壮志勃勃,我们一些制定的计划可能要被迫提前执行。”
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特别是使节团这边大多感到茫然。
按理说要问也是由韩信这个使节团的武装指挥官来问,可是韩信的一些事情上的嗅觉真真是不怎么样,结果就只能是余樊君来提问了。
“李信啊!那个说只需要二十万秦军就能灭掉楚国的李信。”吕臣脸上没有嘲笑,就是怕有些人不知道李信是谁才加上额外的那么一句。他蹙着眉头,说道:“这位兄台经由第九骑兵军团的王中郎(将)之父的引荐,与陛下见了一面。然后可能是理解错了什么,急急忙忙带人向着西域疾奔而来了。”
王贲的父亲王翦可是名将,少有不知道的人。至于李信嘛,大多还是知道是谁的。不知道的人,有人就特地提到了李超和李任的名字。
李超和李任两人都是在帝国军方服役,李超更是快要到升任偏将的关头有不小的名气,李任有一手好箭法也相对出名,这两个名字一提,韩信立刻做出了恍然的表情。
韩信恍然的不是终于知道李信是谁,他一个熟读兵书的人,李信作为用兵史上的一个反面教材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恍然是李超和李任,他在第五骑兵军团服役的时候与两人多多少少有过接触。
余樊君对韩信实在太无语了,忍无可忍问道:“吕长史,李信来西域做什么?”
“这位兄台与李任组建了佣兵团,气势汹汹来西域还能做什么?”吕臣一脸的佩服,看不出佩服有假,说道:“他们是来干大事的。”
余樊君看到吕臣脸上的神情,心里的好奇心被提到最大,眼巴巴等着吕臣继续说下去,又迷惑李信的到来怎么就让西域派遣军不得不将一些计划提前执行。
“这位仁兄啊,他是奔着扜泥城而去。扜泥城是鄯善国的王都,鄯善国有另外一个名称叫楼兰,他和李任是直接以摘了楼兰国王支兀另的脑袋为目标去的。”吕臣摊了一下手,说道:“我们刚好得到一些情报,他们已经从敦煌郡的边塞出关快马加鞭一直在往扜泥城的路上赶。以他们的速度,最迟一个月之后就会抵达扜泥城。”
余樊君明显是听得有些懵了,问道:“您说什么?李信是带着不到百人……”
“错!”吕臣晃着手指,比了一个三的手势:“是不到三十人。”
“哦,不到三十人!”余樊君讶异道:“他们不到三十人,然后要去攻打扜泥城,并且要砍了那个谁?”
韩信终于出声,提醒道:“鄯善国,也叫楼兰国,他们的国王支兀另。”
“对对对,不过这些不重要。”余樊君一脸的不可思议:“三十人攻城,还想要杀掉一国的国王?他们莫不是天兵天将啊!?”
“哈哈!”吕臣被余樊君的举动给逗乐了:“是不是三十人攻城不晓得,但是比较诡异的是……”,他卖了个关子,神秘兮兮地说:“太尉署和将军府传来消息,称有非官方渠道得到陛下的猜测,陛下认为李信或许可以用三十人真的杀掉支兀另。”
其实不是“或许”“认为”这些不确定的词,吕哲是用比较肯定的语气说李信绝对能办到。可是这件事情听起来也太……诡异了,身为人臣的一些人觉得不太可能,他们也就选择性地替皇帝遮遮羞,免得到时候李信办不到,弄得笃定能做到的皇帝难堪。
第0956章 华丽丽地到来
旷野之上一片银白之色,覆盖了白雪的草原一眼望去,银白映着刺眼的阳光,若是看得久了可是会造成盲瘴的症状。
数十个小黑点由远而近,那是骑马奔驰中的二十余人,还有另外一些驮着物资的马匹。他们正是以李信、李任为首的一批武士,每个人都是身上披着厚厚的羊皮披风,身上也裹着由羊皮做的厚衣。
李信等一群人是在前天刚刚踏入西域境内,一路上并没有遭遇到什么人,是看着相对简陋的山川舆图直奔一个叫白龙堆的所在而去。
白龙堆是一个地名,它十分靠近蒲昌海(罗布泊),位于山国和鄯善国……好吧,还是称呼为楼兰国,是两国国界边境处的一处市集集中处,周边的各国和一些诸羌部落经常会选择去到那里贩售或是购买物品。
“还有三十里!”李任脸上,包括眼睛和其它部位全部蒙着一块纱绸,会这样并不是想要遮掩自己的面容,是有一些挡风作用,也是让眼睛不是直观映着阳光的白雪。
一伙不到三十人的队伍,每个人脸上其实都有蒙着纱绸,配合着脑袋上低垂的羊毡帽,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其实光从外表看他们的打扮,真的是看不到多少帝国那边的“风采”,因为全身都是羊皮毛的衣服,看着倒很像是赶路的游牧小部落。他们没有携带牛羊,又是一副风尘仆仆扑的模样,要是有人看到也会下意识认为是一支遭了灾难的落魄小部落。
会有这样的装扮当然是出于乔装打扮,就是为了不显露出太明显的帝国特色,免得在途中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可是,事实上他们的伪装才是麻烦的源头,出了敦煌郡之后,他们遭遇到几个小股的匈奴败兵,看到他们落魄的模样立刻冲上去要抢劫。他们现在还能向着白龙堆赶路,足以证明那些想要抢劫他们的人没有成功,也能从他们穿着的衣服上看到血迹证明那些抢劫的人下场肯定很不好。
“驻马!”李信率先缓缓降速,嘴中还不断哄着战马“吁……呼,吁吁!”,战马停下来之后,他翻身下马走向牵着缰绳的另外两匹马,伸手在其中一匹马的马背上解下箱子。
一声沉闷的箱子与地面接触声中,箱子很快被打开,露出来的是一套甲胄。甲胄的款式正是现如今帝国骑兵军团的模样,差别就是甲胄上本来应该在左胸鳞片上雕刻的所属番号并未看到。
不到三十人的队伍完全停了下来,所有人下马之后都是在搬箱子,他们抬下来的每一口箱子里面都是没有番号的帝国骑兵甲胄款式。
他们并没有立刻解开身上的衣物进行更换,是先抬来其它的箱子,打开箱子之后抱出一些像是甲胄的部件,然后牵来那匹最为雄峻的战马,先是披上一层毛毯,随后开始为战马披上马甲。
帝国只有少数的骑兵才会没有马甲,一般是会为战马最容易中箭的脸部位置和前胸位置搭配上至少一副皮甲,像是突骑兵和具装重骑则是会配置金属铠甲,有差别的是具装重骑的战马基本是全部包裹马甲,突骑兵只是会在脸部、前胸、马颈配置马甲。
“连一直跟我们交战的匈奴人都不太注意甲胄左胸会有军团番号,西域的那些小城邦又怎么会注意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