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105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皇帝真的是在极力支持了,不然不会借用自己女人作为掩护,很多人都在猜测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吕哲为什么会这样?他不是抱着肉宁愿烂在锅里也不乐意被异族咬上那么一小口嘛!不管是秦封国还是魏封国,实际上都是他进行的一次实验,是对族群一次非常重要的实验。
“陛下最近要进行立法。”萧何一直都在静静地听,等待众人安静下来,提起了一个话头。
吕哲最近的动作比较多,抛出“私人财产神圣不可掠夺”的草案之后,没等众人讨论出一个框架,他又提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也应该有私产。
皇帝应该有私产?要是在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所有人都会奇怪皇帝要什么私产,整个国家都不是属于皇帝吗?然而在中央集权制度没有被执行的年代里,君王需要拥有自己的产业是一件被认可的事情。
其实说皇帝富有四海什么之类的玩意,是儒家最先提出这个观念,但是他们提出这个观念的出发点可就有点那什么了。儒家提出这个观点,一是在加强皇权,二是在讨好君王。然而,皇帝真的富有四海吗?富有四海的不是皇帝本人,是借用皇帝任命官职便利的官员,说什么皇帝富有四海是想让官员的抢劫成为合法化。
儒家最喜欢讲一切空洞的大话了,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喊了那么多年,可是该怎么修身没有说,该怎么齐家也没有一个标准,至于治国和平天下更是一个假大空的命题。
没错,就是没有标准,一切没有标准的话题都属于泛泛之谈,然后从事实而非的一个空洞思想里进行埋伏,等于是同样一件事情可以有无数种的解释,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去进行解读。
在现在这么个年头,没人会去说什么“皇帝富有四海”或是“不该与民争利”的话。“不该与民争利”之所以被提出来,那是一些官员用这句话去堵住皇帝的嘴巴,实际上与民争利最多的就是官员本身。
正是在这么个年头,皇帝也该拥有私产深入人心,但是此前依然没有细分什么是皇帝私产,什么是国有资产。吕哲率先提出自己该拥有私产,并且是将私产和国库严格区分开,众人震惊的同时,谁都觉得这样做非常好。
“正在划分呢。”张良笑呵呵地说:“陛下之前就有做过必要的备案,建立任何产业都有写明股份占比。”
许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人都是听得一愣,他们有些不解地看着张良。
“良也是近期查阅卷宗的时候才发现的。”张良显然是知道会被问起,事先有做准备。他说:“农庄上面,陛下拿出财帛进行购置,每一块地都有正式的公文流程。”他顿了顿,心里无比赞叹,不是赞叹别的,是赞叹皇帝竟然付钱,并且是以正常价格购买。他等待众人消化之前的话,继续说道:“工业上面,陛下以私人方式出资建造的作坊和工厂……”
帝国的长江流域不是在开发工业基地吗?作为部署人,吕哲该拿利益的时候可没有手软,顶多就是按照正常的律法流程走上那么一套。一些新兴产业上,他基本是走到前面,然后带动一帮胆大敢于追随的人一同前进。
“似乎……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萧何苦笑着说:“之前我有和陛下谈过,认为一些产业应当属于国有,但是陛下显然不这么认为。”
萧何提起过不能与民争利的那一套,但是说个开头就被吕哲一阵驳斥,因为在吕哲看来,说建立产业不与民争利都是包藏祸心,产业本身就有产品出产,卖得是民间,其中有没有牵扯到“利”,产生效益之后说是归于国有,但明明很好的一套设想总是会歪掉。
“陛下认为国营的企业只能限定在一些重工业。”萧何其实不是那么理解什么叫重工业,他说:“后面我也是这般认为,毕竟任何东西都应当存在良性竞争,不能出现明明产品次于私营产业,但因为是国有企业而以势压人的情况。”
景驹坏笑着说:“陛下带的头,所以大家都是一般情况。”
什么情况?不就是在新兴产业上,率先投入的大多是官员资本嘛。而这也是极为没有办法的事情,工业从来都是有钱人的玩具,吕哲不带动有资本的这群人率先建设工业,去带动谁?
第1026章 扩张的必要
吕哲想要发展工业,一些人理所当然是要占据优势地位,因为这些人手中有足够的资金来跟随发展的脚步。
目前投入工业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勋贵,第三梯次是来自民间的氏族和豪绅,但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拥有底蕴的人总是能够占到更多的先机。
拥有底蕴的人占到先机,能怪谁?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经常是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然而有些人累积得快,有些人累积得慢,从来都不存在什么公平性可言,凡事的公平其实才是最大的不公平,难道让那些辛苦积累财富的人无条件将财产进行平均分布?
帝国不断在向外开拓,最能发财的职业是参军入伍,因为士兵可以保留本身缴获的四成。这种现象造成的是随着不断向外扩张,军中士卒大多是成为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
帝国也在不断建设本土,愿意卖一把力气就能找到工作,甚至是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只要肯多辛苦一些进行转运贩售的事业也能累积财富。
工业的资金投入一般会很大,因此拥有属于自己的作坊或是工厂通常不是那么容易,帝国前期的工业发展只能是依靠有资本的阶层。其实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工业,依靠的都是旧有的累积阶层。
“不要造成掠夺性的民生经济现状。”吕哲语气有些低沉,他说:“当然,如果掠夺是建立在非本国国民身上,朕欢迎他们去进行掠夺。”
众人很注意在听,他们听出了皇帝语气的低沉,更加明白皇帝有在苦恼一些事情,例如让那些想要创业但是不具备资本的人一块参与进来。
“创建工厂,任聘工人,其实这样一来造成的受益者并不少。”萧何心中暗自思量着:“任何事情想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属于不可能,执政班子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照顾更多人的利益。”
吕哲之前有提过由国家贷款形式提供资金给予缺少资本但是想要创业的人,议题一开始就陷入困境。
国家的钱是来自于国民的纳税,如果开放贷款该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是以有抵押模式,还是不采取抵押模式?一旦是抵押模式,能够从国家借钱的群体可就不是那些拥有固定资产的人吗?不采取抵押借款,该是脑壳坏到什么程度才会进行这样的国家贷款,国家有多少资金能挥霍?
一个难解的问题啊,所以又绕回了先期开发者的约束上来,既是创业的时候善待工人,然后市场的次序等等。
怎么去进行工业开发,其实谁也没有经验,一切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正是因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发展或者规划工业,整个中枢的官员都是一种迷惘状态,他们连怎么去规划工业都没有头绪,皇帝却已经在思考工业产出商品的贩售和使更多的人受益。
“有条件的信用贷款可以做了。”吕哲注视着脸上茫然的臣工,说道:“所谓信用,是根据纳税额度进行审核,容许根据自己的纳税值申请多少百分比多少倍的贷款。”
萧何立刻说道:“陛下,政府一直是财政赤字,恐怕……”
“不,不是财政赤字。”吕哲必须扭转萧何对政府经济的看法,他说:“帝国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执政府计算的只是赋税,没有将矿业和对外掠夺算进去。”
可能有点搞笑,但是之前执政府计算每年收入还真的只是计算从民间收取了多少赋税,赋税包括百分之三十三的农业税收和百分之六十七的商业税收。除了农业税和商业税之外,执政府并不将其它的收入算进去,如军队对外扩张士兵上缴的百分之六十战利品价值和各地国有矿业的收益。
去年帝国的赋税收入为二千七百六十一万贯,比之过去几年在总体上涨幅了百分之零点七,但是没有被算入财政收入的军队战利品缴获粗略计算价值有一千四百万贯,矿业产生效益更是一个能够吓死人的数字。
战利品没有将土地和自然资源涵盖,因为实在是不太好计算,土地包含了河套靠近峻稷山区域大概三十万平方里的多复杂地形,代郡以北超过七十万平房里的平原,陇西郡西北方向不低于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帝国目前的总疆域面积,要是将海洋上的诸多列岛和岛屿算进去,总面积已经达到八百二十万平方公里。而这里面没有将后世的西藏高原算进去,甚至后世新疆也不被包含在内,增加的是朝鲜半岛、越南、老挝、缅甸、吕宋岛、倭国全岛……
庞大的面积之下,所拥有的资源超乎想象,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数据来进行标注到底是多少财富,因为有些资源是可以一再重复利用。
“吕宋岛仅是在去年就为帝国本土提供了超过七十万吨的铜,而这个数字还是被限制在没能对吕宋岛进行充足的开发。”陈宣用着满是遗憾的语气:“若是吕宋岛得到类似于倭列岛的人力物力支持,每年为帝国贡献二百万吨以上的铜不会是难事。”
帝国的衡量度和重量单位已经进行改革,全面采取的是现代的计算方式。一顿是两千斤,考虑到铜币含有铅和一定的锡,一斤的铜能够制造出大约一千二百枚五铢钱,那么七十顿的铜就是十六亿贯,然后再想想一贯是一千枚五铢钱……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南洋舰队的陈宣还说什么?他说吕宋岛的铜产量还能再增加,理想的数字应该是二百万吨,稍微一听就令人晕眩。
当然了,铜可不止能够制作成为钱币,实际上很多工具上都需要用到铜,再有就是铜币在目前于市场上是一种紧缺的现状,根据考察整个帝国的铜币需要量至少是三百亿贯左右,所以嘛……
“不止是铜,实际上南洋舰队的运载力一直是不够的状态。”陈宣诉苦道:“我们需要不停歇地将吕宋岛的铜运输到本土,除了铜之外我们还需要运输香料、香木等资源,急迫需要增加运输船只。”
现在的南洋舰队可是一支举足轻重的舰队了,他们正在为帝国不断不断地产生收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底气陈宣才敢在重要的场合叫苦连天,要是在之前嘛……陈宣只能是躲在角落里当听众,根本没出声的机会,更别说理直气壮要求增加船只了。
未来的贸易是香料的贸易,这一点吕哲无比确认,帝国中枢也从相关的数据中得知这样的认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