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几口,孙李氏面上终于出现了一丝血色,平静地说:“花儿,外面是不是已经在育秧了?”
孙小花:“是,娘。”
孙李氏:“马上就要开春了,娘得给地里放点水,然后将席草栽下去,到时候再织些席子出去卖。”
孙小花:“娘,你现在的身子……如今阿元已经不在了……娘你辛苦了一辈子,女儿也不想看到你这么操劳。要不,你随女儿一起搬进城里去住吧?”
“住口,你弟弟没死!”孙李氏突然叫了一声,眼泪就落了下来,这是泉水凼的人回来之后,她第一次哭:“我得下地,我要攒些路费去寻阿元。”
说着,就挣扎着要出门。
孙小花“哇”一声哭起来:“娘,娘……阿元真的不在了,你现在这身子,若是阿元在天之灵知道,不知道要难过成什么样子,随女儿一道进城吧?”
“阿元没死!”孙李氏怒叫道:“随你进城做什么,你家男人对你都那样了,我过去,你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阿元没死,我还轮不到让你来送终。我要下地,我要攒钱,我要去寻阿元!”
“娘,娘!”孙小花看着母亲趔趄的脚步,软软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孙李氏一有空就下地。
先是将水放进自家的水田里,等得过了几日,就借了别人的水牛,将地翻了,把席草苗种下去。
然后,挎了个粪筐整日在路上拾粪,然后将农家肥不要命地往田里施。
到了四月,地里的席草已经有两尺高,绿油油长得极好。
孙李氏没事的时候就坐在田边,除除杂草,伸手摸摸席草,面上露出微笑:“阿元,今年的席草生得真好啊,看得娘心头好喜欢。等到割了草,织成草席卖了钱,娘就去中都,娘带你回家!”
在春日的阳光下,孙李氏面上的皱纹都在闪光,眼泪一滴滴落进水田里。
有涟漪轻轻阔散。
风起了,拂过席草。
绿涛滚滚,如浪如涛。
“孙婶,孙婶,你家来客人了!”一个农妇急冲冲地跑过来。
孙李氏抹了一把脸,突然来了精神:“冒三婶,怎么了,可是阿元有了消息?”
那个叫冒三婶的人喘息未定,一把扶住孙李氏,满面担忧:“孙婶,你可要挺住啊!”
“什么……”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孙李氏面容一白,身子开始摇晃起来:“阿元……阿元他……”
冒三婶:“不是孙元的事。”
“那么……”
冒三婶:“孙婶,是十里外的牛家溪村老牛家来了,他家的闺女不是说给你的家孙元吗,说是等孙元一回家就成亲的?这次,不但老牛和他几个兄弟来了,就连老牛的浑家和你未来的儿媳妇也一起过来了。”
听她说不是关于儿子的事,孙李氏松了一口气:“是,是有这么一回事。原来是亲家他们来了。三婶,你刚才叫我挺住,叫我好生不明白?”
冒三婶叹息一声,小心地说:“孙婶,你家孙元自去中都办差之后,已经快四个月了吧。听人说贼军爱凤阳杀人都杀疯了,就连整个中都也被他们一把火烧了,孙元到现在还没回来,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估计……”
孙李氏摇了摇头,用肯定的语气说:“我家阿元福大命大,一定会回家的。估计他是病了,或者手上没钱这才耽搁了。等我卖了席子,就去接他。”
“孙元同冒成他们在一起,怎么可能没钱……”看着孙李氏的脸,冒三婶有些不忍心:“是,孙元命硬,定然能平安归来的。孙婶,你亲家来了,还是快些回去吧!”
“倒是,亲家这次是第二回登门,我是得快些回去。”孙李氏急忙在河边洗了手脸,又理了头发,看了看水中倒影,这才起身回家。
说起这门亲事,其实是在孙元押送秋粮去中都之后才定下来的,就连孙元也不知道。
孙元去年刚离开如皋的时候,孙李氏的女婿高全突然跑过来找她,说孙元已经十八岁了,过了年就是十九。别人这般年纪早已经儿女成群,他老不成家,也不是个事。
他已经替小舅子寻了一门亲事,女方乃是牛家溪村一户普通农户的女儿。年方十六,生得贤淑端庄,貌美如花,阿元若是见了,必定喜欢,就做主请了媒人上门提亲。对方听说是孙元,又知道他是本县的粮长,手头有钱,自然乐意,就这么定下来了。
其实,儿子一天天大起来,孙李氏也想过尽快让孙元成亲。可惜家里以前很穷,日子过得艰难,再加上孙元肩不能挑背不能扛,又成天在外面浪荡,好人家的女子也没人瞧得上儿子。
于是,这事就这么耽搁下来,成了孙李氏的一块心病。
如今,听到女婿说起这事,心中也是高兴。不过,她还是有些顾虑,说,什么貌美如花,生得漂亮又不能当饭吃,怕就怕到时候接进门来的时候发现是个皮薄肉嫩的娇小姐,干不了地里的活。依我看,得挑个五大三粗,腰如水桶的才好。
第0110章 退婚
听丈母娘说出这样的话来,高全哭笑不得。作为一个男人,娶妻自然是要紧着漂亮的娶,如此才算是不亏,听岳母的意思,怎么反可着丑的收。
自从小舅子孙元做了粮长之后,手中大把银子进出,真真叫高全红了眼。偏偏这小子是个混账东西,我好歹也是你姐夫,怎么不给我点钱耍耍?
于是,趁孙元去中都办差,高全就打起了孙李氏的主意。
在他看来,岳母也是个手紧的人,将钱守得甚紧,要想从她手中拿一文钱都是千难万难。不过,她也不是没有弱点,就是溺爱儿子,对于孙元的婚事非常上心。这事如果做得妥当,从她手中弄些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高全就正色道,好叫娘你知道,那牛小姐腰粗得很,虽然年纪不大,可挑两百斤的粪担子走起路来却是忽忽风生,一般男人都比不上她。无论是栽秧、打谷、都是一把好手。那身子啊宽得跟门扳一样,每顿能吃一斤米干饭。
说到这里,高全竟觉得有些惭愧:这他娘是女子吗,纯粹就是一牲口。
听到女婿这么形容牛家闺女,孙李氏高兴地笑起来:“好好好,这个女子好,我中意。不过,是不是太能吃了些?”
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很快,媒人说和,双方就换了婚书,孙家也送上了一份价值三十两银子的彩礼。
当然,作为一手促成此事的高全,这三十两银子大多落进了他的腰包,狠狠地发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