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36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确实,如今建州大军汇集到冷口长城一带,距离固安已经四五百里之遥。而且,大军调动,需斥候侦探、前锋开道,大军每日走多少路,再何地扎营,后勤如何保障都是一件异常麻烦的事情。
虽然对那支所谓的宁乡军产生了极大兴趣,可身为一军统帅,却行不得快意之事。再说,他也不是个能够耐得住烦的人,一想到大军又要调头南下,就头大如斗。
鳌拜喝道:“也用不了那么多人马,十二贝勒你给我两千人马。鳌拜立即率军星夜急驰,用不了三五日就能将那什么孙元的头颅给你提来。十二贝勒若想亲眼见见那宁乡军的战法,也可亲自带队。”
“是啊,要不,咱们也一道过去,亲眼看看被孔兆这奴才夸上天去的宁乡军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他几个清朝将领也激动地同声鼓噪起来。
阿济格心中也是大动,对于新战法,他有这常人无法理解的嗜好,鳌拜这个提议正对了他的心思。
可是,身为大军统帅,这事却是干不得的。如今,他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带着大军和这次抢劫的战果还朝。去年辽东和蒙古受了很重要雪灾,牲口冻死无数,土地也减产得厉害。今年各部各家要想平安渡口即将到来的冬季,还指望自己呢!
如今,他却要带这一支轻军再次难下,就为了同一个叫孙元的明将面对面较一长短,传回去,还不被人笑话死。
大哥皇太极性子好,或许不会拿自己怎么样。若是换成父汗在世时,我还不被他给抽死。
想到这里,阿济格笑了笑:“算了,不用特意去寻那孙元的晦气,大军尽快过长城北返吧!”
鳌拜还有些不甘心:“十二贝勒,难道阿山将军就这么白死了吗?”说话中,铁甲上的雨滴滚落了一地。
“是啊,十二贝勒,这仇不能不报。”
阿济格:“执行将令吧,你们也不用担心,要报仇,咱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又不是以后再不回来了。”
是啊,如今的辽东越来越冷,随着个部人口的增加,土地里的产出已经不敷使用。未来,满蒙个部要想活下去,南下打草谷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而且,皇帝……好象有更大的雄心,否则,他也不可能开国建元。
回头看了看雨中苍茫的群山和已经残破得不足以作为屏障的冷口长城,阿济格突然明白,皇帝这是看上了长城以南的花花世界啊!
第0329章 消息
雨,依旧是雨。
自从京营、天雄军王允成部和宁乡军开进固安之后,已经有十天了。
时间已经进入了九月中旬,连续不断十天的雨水,让天气突然凉了下去,秋天到了。而那雨水,也变得小下去,朦朦胧胧,细如牛毛,让整座固安县城都笼罩在水气之中。
天气变化实在太剧烈,竟突然冷了下去。十天前,大家还都是一件单衣汗流浃背,可此刻却都换上了袄子。
太监受了那一刀之后,阴阳失调,身子都弱。秋风秋雨一起,高起潜顿时经受不住。
此刻的他正坐在里,提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而书房里,却已经燃起了火炉子。
不得不承认,高公公不愧是紫禁城内书堂出身的高才生,不如此,他后来也不会被选进司礼监做了秉笔。但见,纸上竟是一手漂亮的卫夫人,工整庄严,隐隐有大气。
一篇折子写完,高起潜吁了一口气,搁下笔,甩了甩已经有些发热的手,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作品,喃喃道:“还好,还好,这一手书法又有进境。将来若是帖黄拿得出手。”
所谓贴黄是大臣们写的奏折送去内阁之后,内阁做出批示,转到司礼监请内相和皇帝批示。可内阁每日送上了的折子没有一千也有好几百件,以每份折子一千字计算,加一起却是一个好量的数字。且,这些折子中大多都是废话。而皇帝只有一个,若是一字一句看完,基本上别的事情就不用干了。
所以,这些文书奏折司礼监的几个秉笔得先读一遍,做个摘要写在小黄纸条上,以便皇帝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内容,并做出指示。
秉笔太监的权力之所以极大,甚至盖过内阁阁臣,成为明帝国实际上的宰辅。那是因为他们的贴黄可以很大限度地影响皇帝判断和决策。
所以,不是人尖子,你根本就做不了内相。无论精力、从政经验还是学识,都必须是当世第一流。真论起来,司礼监的秉笔们,甚至高过两榜进士。
一手好字,那是必须的。若是鬼画桃符,那是不丢人吗,在皇帝面前也是大大失分,你还谈得上什么圣眷圣恩?
一个随扈小心地走进来,还没跨进门槛,高起潜就皱了一下眉头:“别进来弄脏我的地板。”
“是是是。”那扈从尴尬地立在屋檐下,任凭屋檐水一滴一滴落在肩膀上,须臾就将半边身子淋得津湿。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高起潜才问:“怎么了,那么急。”
扈从这才松了一口气:“禀公公,高二先生从京城回来了。”
他口中所说的高二先生正是高起潜的弟弟高锦。
高起潜早年家境贫寒,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才净了身入宫做了内侍。后来,随着他在皇宫大内混得风生水起,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父母又给他添了个弟弟,算是继上了高家的血脉。
高起潜虽说是性格有缺陷,是个活脱脱的小人,可对于亲情却看得紧。就给高锦补了一个京营军官的武职,让他在京营领一份口粮。
此次出京与建奴作战,为了照顾这个弟弟,免得他没于乱军之中,高太监就将高锦留在中军参赞军务事。战场之上,中军怎么说也安全些不是。
大军进固安休整之后,高起潜也知道自己消极避战两个月,对建奴没有发过一箭,将来进京之后见了崇祯皇帝须不好交代,心中就有为不安。于是,就让高锦先回京城打探小心,看看这段时间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好做相应的处置。
高起潜“哦”一声:“原来是高二回来了,他现在何处,怎么不来见咱家?”
扈从:“高二先生回来之后,就喊冷,也不来见高公公,径直约了门房吃酒去了。”
“什么,吃酒去了,他这办的什么事?”高起潜面色难看起来。
扈从战战兢兢道:“回公公的话,高二先生说反正也不急于一时,等吃了酒肉有了力气再过来见公公。”
“混账东西,还真不将咱家当回事,去将他给我抓来。”高起潜森然道:“别以为他是咱家的亲弟弟就,这军法就行不到他头上去。”
扈从惊得满头是汗:“是是是,小人这就去请二先生。”
高起潜话说得虽然严厉,可真见到弟弟,却是一脸温和的笑容,甚至还亲自给他斟了一杯热茶,温和地说道:“老二啊,你们是咱们高家唯一的骨血。所谓酒是穿肠毒药,小酌怡情,可吃得多了却伤身子。你若有个好歹,叫爹娘下半生依靠谁?”
高二比高起潜年轻十来岁,听到哥哥的教训,一脸不以为然,伸出鞋在椅子上不停地刮着脚底下的黄泥:“不就是吃几杯酒而已,多大点屁事。我就算是死了,爹娘不还是有大哥你吗?”
高起潜叹息一声:“我年纪已大,又要侍侯皇上,可不是随便就能出宫的。还有,这朝堂之中争斗得厉害,一把椅子,下头至少有几十双眼睛盯着。别人想从我手头将秉笔太监的位置顶下去,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说不准,我什么时候就倒了下去。落毛孔雀不如鸡,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爹娘,还得依靠你……老二,你就不能爱些干净吗,别刮黄泥了……”
“别那么爱干净嘛,我看大哥你都落下病根儿了。”高锦呵呵笑着,将脚收了回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