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又捧腹,笑道:“韶伟,想不到关老头想的却是要顶替逃兵刘明。更没想到,刘明竟然已经被你提拔成军官了。韶公子好眼光,连这样的人也得到了你的提携。”
宁乡军的老人中有不少人以前被韶伟欺负过,虽然说旧事不堪重提,可如果有能够让他出丑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韶伟部队里出了逃兵,被人一通训斥,心中本就窝火。如今又被大家一通挖苦,忍不住喝道:“刘明以前在我手下当兵,老头,你若是要顶替他,就跟我走吧!”
他横了众人一眼:“你们都别跟我抢,否则,老子不客气。”
关选见韶伟面如冠玉,虽说眉毛上有一道伤疤,却也生得玉树临风。心中便有好感,道:“我就跟将军走。”
“老先生要做军官,这事放心好了,包在我身上。只需训练上两月,就能识得其中妙处,咱们走起!”韶伟也不废话,铁青着脸就朝城墙下走去。
看着二人的背影,孙元忍不住想将他们叫住。这老头身子实在太弱,去当兵上阵厮杀,那不是笑话吗?
可转念一想,这关选将来即便另有用处。可若是下到部队中锻炼一阵子,也不是坏事。宁乡军是纪律的部队,任何人要想加入这个团体,都必须接受训练。
等二人刚走,又有一个士兵气喘吁吁跑上城墙来,手中挥舞着一个封了火漆的木盒子,上面还插了三根鸡毛:“急报,急报。”
看这份急报的制式,正是六百里加急。
不但孙元,众将也是心头一凛,同时暗道:果然来来,要出兵了!
就在两日前,清兵分两路大举入关南侵的消息传来。十万满清大军浩浩荡荡入寇大明。一路由多尔衮带领,从蓟镇青山口而入;另外一路则由岳托从墙子岭南下。
清朝的第四次南侵开始了。
在孙元看来,如果历史不发生巨大的改变的化,这是满清入关之前规模最大一次侵略。而在这次侵略中,明朝遭受了前所未又的巨大损失。
渤海所离岳托入侵的地方有两百来里,这几日,孙元已经提前派出斥候侦察敌情,部队也准备好了粮草辎重,只等朝廷命令一到,就奔赴战场与敌决战。
据历史记载,岳托此人乃是奴儿哈赤之孙,满清大贝勒礼亲王代善之子,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军队,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乃是满请军方的少壮派,颇有军事才能,是个英勇善战的将军。
他这一路人马至少有五万,扣除辅兵和民夫,怎么着也有两万主力战兵。而宁乡军才两千人马,双方势力对比悬殊。孙元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之前,自然不可能出兵。明朝对军人戒心甚重,一百人以上的部队没有兵部的军令,无辜移防一百里,视容谋反。所以,孙元在此之前也只能呆在所里,暗地准备。
渤海所乃是长城关隘,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又没有多少油水,清兵这次南下为的是抢钱抢粮抢娘们,自然懒得来找孙元的麻烦。或者说,清兵觉得自己不来找孙元麻烦已经够意思的了,区区两千明军,又怎么敢去摸他们的老虎屁股。
拆开火漆,孙元拿出将令只看了一眼,就悚然动容。
“怎么了,怎么了?”
“将军,可有军令?”
众人将的目光都落到孙元脸上。
孙元一脸肃然,清了清嗓子,道:“建奴入寇,皇帝陛下颁下圣旨,急招宣、大、山西三镇大军入卫京畿。宣府杨国柱总兵与大同总兵王朴、山西参将虎大威已经带先头部队至延庆卫居庸关,招见宣府各将。依我看来,这仗看来是要打了。”
“终于可以打仗了!”沉默了半天,众人却同时发出一声欢呼。
孙元:“你们就那么盼望打仗?”
犟驴子的大嗓门响起来:“废话,这一年多来咱们憋在这山窝窝里,俺身上都快憋出毛病来。”
大约是觉得“废话”二字说得实在无礼,犟驴子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
温建全也道:“将军,你现在虽然是渤海所参将,咱们也沾了你的光做了游击将军。这里不过是穷山沟,自卢督司丁忧之后,咱们上头没人。这一年多来,朝廷的军饷什么的却是没看到几文,还吃了不少大人物的憋气。说来,这里还比不得当初在宁乡自在。再怎么说,在江南的时候,咱们好歹也是个地头蛇。若再在这里呆上几年,这宁乡军就要废了。这次有仗打,以咱们宁乡军的厉害,不难在天子脚下打上几场大胜仗。等立了大功,到时候,将军你升了官,自寻个好地方做总兵。”
“对对对,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是一脸的激奋,又是跺脚又是大笑,情绪异常亢奋。
看到众人的神情,孙元心中一笑,大家士气高昂,也是一件好事。是啊,战幕已经开启,宁乡军自然免不了要打上几场。他却也不怕战功再被别人夺了去,毕竟,满清这次入寇历时半年,仗有的是机会打,也不怕不被朝廷和皇帝知道。上次被高起潜黑了一回,那是自己一时不慎,吃了个小亏而已。
孙元:“明日我就去居庸关拜见杨总兵,你等在渤海所得多加小心,提防建奴偷袭。另外,战斗一旦打响,咱们肯定会离开渤海所,说不准会被调去什么地方,你们也得做好准备。”
说到这里,孙元突然想起一事:“巴勃罗和二胡那边的大炮准备得如何了?关键是步炮协同战法演练得如何?”
第0362章 惯性
“得得”的马蹄声轰隆响起。
孙元和四个护卫骑着快马奔驰在官道上,马蹄卷起滚滚黄尘。
延庆卫乃是宣府镇的一个军事要点,扼守着京城门户居庸关。
看着这天下雄关,孙元穿越者的思绪又发散开去。按照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居庸关。守将唐通和监军杜之秩投降,京师的北门锁钥被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也因为居庸关不战而降,北京无险可守,于四日之后陷落,大明朝就此灭亡。
想到这里,孙元不禁摇头。以居庸关的险要,只需放上几千士兵几门炮,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怎么连一箭未发就投降了呢?
想来,定然是从崇祯登基起,朝廷一场接一场的失败已经让人绝望所至。
确实,这十多年以来,明朝对外对内用兵,好象只卢象升在滁州取得过一场空前胜利。其余,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大明朝,到此刻已经没有心气了,尤其是在对建奴作战上面。
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不过,这次建奴来势凶猛,即便有宁乡军在,可因为孙元势力实在太弱,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在这历史的大洪流中发挥作用。
昨天离开渤海所的时候,孙元突然问起炮兵的事情。
长矛火枪方阵如果没有火炮压阵,不能对敌人的集团式冲锋相成压制,就如同缺了一条腿。所以,对于组建炮兵他还是非常热心的。这一年以来,炮厂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一律开绿灯,对于炮厂的日常事务,他这个绝对的大股东也没怎么过问,由着二胡鼓捣,反正孙元也不懂,外行指挥内行只能添乱。可惜因为缺少熟练工人和机器,炮管还好说,反正是弄个模子,一次成型。关键是炮身上的附件,这些玩意儿因为使用了超时代的螺丝螺母,还得使用耐磨的钢件。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螺丝需要匠人用脚踏式床子一点一点用刀子刻度出来,尺寸精度也不高,废品率严重。十个附件中,有一个合格品就算是烧高香了。
即便是炮管,情况也不太妙。黄铜实在太软,遇到爆炸后产生的热空气很容易就膨胀变形。虽说不用担心炸膛伤了士卒,可开上一两百炮,炮管就要报废,需要回炉重铸,实在太麻烦。
因此,到现在只有四门四磅炮和一门八磅炮服役。就这点大炮,拉上战场上,估计也打不了几仗。
这却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只能暂时对付着先用。
惟武器论是不对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战场上,人才是第一要素。所以,孙元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步炮协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