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49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刘宇亮笑了笑:“太初你也不要着急,等打完这一仗,要不老夫做出面帮你提亲。呵呵,想必老夫的面子令堂还是会给的。”
孙元大为惊喜,猛地坐起来:“如此,末将军多谢阁老。”
母亲的性子他是最清楚不多的,虽然有的事情脾气有些急躁。可古代的老百姓都怕官,在一般人心目中,阁老是什么人物,那是宰相啊。文曲星下凡,皇帝身边的人。他说的话,自然是对的。
如果有刘宇亮出面,母亲想必不会反对这门亲事。
“不过,我母亲和朱姑娘都在南京,阁老你……”
刘宇亮微笑道:“无妨,等到此战之后,你立了功,受了朝廷封赏。按照我朝制度,你母亲和妻子都要受封诰命,到时候你接她们进京,我再出面。”
孙元心中感激:“多谢阁老,多谢阁老。”
天明的时候,孙元顶着一个黑眼圈起床,忍不住感叹一声:能够当官当到内阁阁臣一级的,都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素质。这个老刘,真是能侃!估计刘老头的阁老一职就是靠嘴皮子一路侃上去的。
说来也怪,经过一夜长谈,两人竟有些莫逆之交的味道。
一想起自己和朱汀的婚事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孙元心中就是一阵兴奋。
可一转念,心中却是一冷:我马上就要脱离宣大镇追随卢都督师而去,已是大违明朝军制。到时候,不但无功反而有过。那刘阁老肯定不会同我带兵离开的,到时候,得罪了刘宇亮,这门婚事也就泡汤了。
看着天上的白雪,孙元心中一阵郁闷。
……
同一夜,军议之后,陈新甲也在帐中读书。
作为一个两榜进士出身的大员,手不释卷已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学问既高,对自己的养气工夫却是甚为自得的。
不过,今夜却是心血浮动,怎么也读不进去。
内心思绪更是纷杂烦乱,眼前一会儿出现孙元那张可厌的脸,一会儿又出现杨嗣昌送自己离开京城时的谆谆教诲。
让他代替卢象升出任宣大总督,杨阁老可是出了大力的。
如今,朝廷政治的重心只有军事一项,满朝君臣心中想的就是如何击退建奴这一次规模空前的入寇。但凡能够在战场上有所表现,这前程自然也小不了。
杨相之所以能够位极人臣,受尽皇帝的荣宠,还不是因为这几年主持剿灭贼军。
别的且不说,据杨嗣昌那日口中透露出的消息。因为夜袭之战宁乡军表现实在太出色,孙元的名字已经彻底被崇祯皇帝记住了。如今,朝廷实在太缺能够打仗的人才了。所以,陛下在不顾孙元身上的魏阉余孽的背影,决定在战后破格提拔使用。就连这种政治上有问题的人都能够简在帝心,可见万岁对这一场战役的看重。
这事也是奇怪,这孙元明明就是卢象升的门人。怎么卢象升被朝廷罢黜了,而孙元却能得到重用。
有着高度政治敏感的杨嗣昌也没闲着,只一日工夫就平衡了朝中所有势力,雷厉风行地将陈新甲推到宣大总督的位置上,为得就是让他给杨阁老一系的人马捞点实实在在的战功。
在临行的那一夜,杨嗣昌突然提起孙元,最后只说了一句话:“武人嘛,也就那么回事,胸中也没有忠义可言。此去宣大军前线,你得将孙元此人使好用好。”
第0437章 大言
使好用好孙元?
杨嗣昌这样的人物既然点了他的名,由不得陈新甲不对此人刮目相看。
对于孙元,他在宣府任上时早就认识了。对此人谈不上好感也谈不上恶感,实际上,因为这人政治上有问题。本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陈新甲也尽量避免同孙元接触。生怕一不小心,就粘上了魏党。
但是,听人说孙元打仗厉害,对于他以前讨伐贼人所立的功劳,陈新甲还是很敬佩的。
这次他私底下揣度,或许是杨相看上了孙元,要将他收入夹袋之中。既然他有这么的命令,陈新甲遵照执行就是了。
来昌平之前,他还想过要如何笼络住孙元。想了想,还是觉得杨嗣昌说得对。大明朝的军官不过是一地痞流氓,只要给他足够的好处,就不怕此人不归顺。
况且,如今宣大军军中乏粮,到时候将孙元的脖子一卡,还怕他不乖乖就范?
却不想,刚一见到孙元,这混账东西就殴打自己新收复的爱将王允成,全然不给自己这个长官的面子,还扬言要反出宣镇,这就不能容忍了。否则,自己以后在宣大镇中还有什么威望,还怎么带兵?
可回来读了半天书,他又想起杨嗣昌的话来,却有些后悔了。
他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喃喃自语:“还是胸口中那一口静气修炼不够啊,武人粗鄙,做出些荒唐举动也可以理解。打仗毕竟不是绣花,也不需要温尔而雅。一个屡立战功的骁将,难免粗鲁些。而且,这人对卢象升很是忠诚,个人操守却是不错,难怪杨相看重于他。这样的人,一旦收复,却比其他军汉可靠多了。恩,罢了,我也不用同这种莽夫置气。等找个机会,再同他好生谈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也不难说服。”
放下手中的书,正要休息,门外就有卫士来报,说:“禀总督,王允成将军拜见。”
大半夜的这个川军的将领竟然跑了过来,陈新甲以为军中有事,急忙道;“着他进来。”
“见过总督。”王允成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
“起来吧,军中可有要务?”陈新甲伸出手虚虚一扶,王允成乘势站了起来。
“总督,那孙元实在可恶,竟然在你面前咆哮放肆,还将末将打成这样。他殴打末将不要紧,可我却是你的人。他打我,就是不给总督你的面子。末将委实咽不下这口气,还请总督替我做主啊!”说到这里,王允成眼圈红了,差点掉下眼泪来。
他鼻梁骨断了,一张脸也肿得像一个馒头,看起来说不出的狼狈。
陈新甲毕竟是一个读书人出身,从小读的就是儒家礼义廉耻那一套,尤其是他们这种进士出身的明朝文官,对于个人品行却是看得极重。王允成投入杨嗣昌门下,或许大张了自己的势力。可这家伙可谓是卢象升一手提拔的心腹,现在见卢建斗落了难,说改换门庭就改换门庭,连眉毛都不带皱一下。
陈新甲内心中对他还是很不齿的,就不以为然地道:“孙元咆哮节堂,干犯军法,本总督自然是要秉公处置的,朝廷制度不可废。本总督也是秉着一颗公心,非为个人恩怨。至于如此处置孙元,本官自有定夺。本总督正是用人之际,这个孙元若是能知道自己的错,念及本督的一片良苦用心,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朝廷立功,却也是一件好事。”
见他神色恬淡,好象没有要拿孙元怎么样的意思,王允成心中就急了。
此人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人,小人如鬼,最是难缠,而且,这样的人都有几分小聪明。在揣摩他人心思上,又着特殊的天分。如何听不出陈新甲有起用孙元的意思,心中不觉一愣,然后有怒火滔天。
他自然知道,陈新甲之所以不想动孙元,还不是看在他往日的战绩上面。说句实在话,明朝的军队实在是不成,如果带兵统帅手上有一个能打的将领,自然要爱若珍宝。搞不好,这个孙元还将大用。
如果他真得了陈总督的信任,以后还能有我王允成的活路?
一想到这里,王允成就觉得脸上痛不可忍,再也忍不住,提高声气:“总督是爱那孙元在战场上的本事吧?末将却是不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