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53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孔兆突然大叫一声:“炸膛了,炸膛了。装的药实在太多。爷,爷,炮不是这么打的……啊!”
他脸上又热辣辣地吃了一记,有热热的液体流下。
事关自己生死,孔兆顾不得伸手去捂,又叫道:“红衣大炮根据每门大炮的材质、所需打中目标的远近,所装之药都有定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若是放的药多了,会炸着自己的。刚才就是如此,炸膛之后,又惹燃了放在旁边的火药桶……啊!”
旁边那个军官还在抽着孔兆,岳托却一声大喝:“住手,让他说下去。”
孔兆呻吟一声,趴在地上,哀号道:“爷,饶奴才一命吧!奴才从小就在军中长大,操炮使炮可看得熟了,奴才没用,将部队丢光了。可这使炮又不是什么难事。给奴才一点时间,奴才就能给你训练出一支炮兵的。到时候,要想拿下济南,也不算难事。”
“混账东西。”其他建州将军都在大骂:“我大清都是开硬弓骑烈马的好汉,只有你们卑鄙的汉狗才知道使火器害人,不算男人。”
岳托却竖起右掌,示意手下安静。
他凛然看着孔兆:“要多久?”
孔兆战战兢兢:“二十天足够了。”
“竟然有这么久?”二十天,明军绝对不会允许济南失守的,到时候也不知道有多少援军赶来。
孔兆见岳托面色铁青,立即大叫:“十天,十天,只要十天。”
岳托是个稳重之人,突然问:“十天真的够吗,十天就能训练出合格的炮兵,孔兆你可知道诓骗我的下场?”
孔兆:“知道,知道,其实,要想训练合格的炮兵至少要一年,也不知道要用多少弹药才能喂出来。不过,此事倒也简单。爷你不过是要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罢了,奴才只需教会建州勇士基本的操炮之法,再亲自将准星射程角度什么的替他们调校好就是了。”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岳托大为意动,下令:“把孔兆带下去,给他裹上伤,发至军中给批甲人为奴,给他十日,我要看到这济南城上出现一道缺口。”
“是。”两个士兵走上前来,像拖死狗一样将孔兆拖了下去。
接着,岳托突然冷西笑一声,喃喃道:“多尔衮和多铎的大军已经进入山东,他们也想来粘点荤腥啊!咱们这几日在济南打得这么苦,他们倒想着来摘桃子,世界上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传我将令,把散布在山东其他州府打草谷的我军部队都撤回来,好让明军少了顾虑,也方便集中兵力全力阻拦这两位亲王,拖上几日。”
“还有啊,如果我没猜错,关宁、宣大定然会力来救济南,咱们的兵力也又不足,得集中力量迎战。”
岳托一振衣袂:“你们也别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炮兵头上,对济南的攻击,一刻也不能停。”
“是!”众将齐声大喊。
因为孙元突然拿下泊头镇,以至清中懂得使炮的汉军被全歼。缺少大炮这种攻城利器,济南城并没有如真实历史上那样,再崇祯十二年元月初二被清军贡献。
济南大屠杀没有发生,而这场攻防战也处于胶着状态。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只不过,此刻的孙元并不知道这一点。
第0473章 济南战场的三架马车
局势的发展,建奴在黄河以北的军事行动犹如疾风暴雨一般,忽尔京畿,忽尔河北,如今又袭到山东。整个大明朝就如同光着头站在旷野中的孩子,在这种打击中震颤了,喘不过气了。
接连几场大败,损兵折将。尤其是孙承宗和卢象升的以身殉国,一个前内阁首辅帝王师,一个督师的阵亡,更是开了明朝和建州开战以来的先河。
如今,山东济南也是岌岌可危。或许,大明朝将迎来一座省会城市的陷落。这种打击,更是让朝野舆论,让长居深宫,对世事人情一无所知却锐意进取的天子无法承受。
也如此,朝廷一道接一道旨意下来,勒令关宁、宣大和洪承畴的陕军尽快带兵入鲁,解济南之围。
但远在北京的崇祯却有不知道,陕军虽然如已经退出明军作战序列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天雄军一样,乃是大明朝最能打的部队。可他们这几年同农民军打得艰苦,又远道而来,一刻也得不到休整,军心士气已然疲乏。如今,大队军马尚布置在京城宛平、芦沟桥一带,远水救了近火。
要想解济南之围,还得靠关宁和宣大两军。
问题是,宣大军经过两次分兵,经过临阵换将之后,新任总督陈新甲不能服众。再加上卢象升以身殉国,众人都心中悲愤,军心已然不稳。再加上兵力薄弱,这样的部队又如何是十万建奴主力的对手。只能在旁边敲敲边鼓,装个样子。
所以,这一战要想打得像模像样,还得靠关宁军。
关宁军到现在不但基本保持完整,且还有后勤补给源源不绝而来,表面上看来,实力不减反增。
但现在关宁军的问题好象更加严重,卢像升殉国的贾庄之战时,关宁军距离天雄军不过五十里,若是全力来援,快马突进,两三个时辰就能赶到战场。只可惜,高起潜同卢象升、杨延麟有不协,关宁军诸部畏帝如虎,为了保全自己,竟坐视天雄军全军覆没。其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径,实是令人发指。
所谓报应来得极快,当日,多尔衮多铎挟大胜之势,带兵直趋鸡泽,关宁军未发一箭,再次崩溃。几万人马,一日之内竟溃逃上百里。
这一战输得实在太惨,高起潜畏惧国法,竟将卢象升的死讯隐匿不报。杨嗣昌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先是想诬陷卢象升遇敌退却不战的罪名,后来有怀疑他是否真的以身殉国了,派人验视。
还好有杨延麟带人在战场上寻到卢象升的遗体,再加上顺德知府于颖据实上报朝廷,这才弄清楚这一战的实情。
消息一传回京城,朝廷一片大哗,这一战还真是前所未有的惨败。
崇祯皇帝为人异常精明,很自然地就知道这一仗的责任在杨嗣昌和高起潜身上。不过,这两人都是他最最亲信之人,又是自己一手提拔到高位上的。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就保持了沉默,并没有处分这两人。
而且,在他看来,现在也没办法招高起潜回京。
高起潜毕竟带关宁军有一段时间,同军中将士磨合得极好。如今,朝廷的军事首要任务是解济南之围。现在再换人,只怕又要重蹈当初以陈新甲代替卢象升的覆辙。
即便如此,高起潜的无能还是让皇帝大为失望。他也知道,单靠此人,这济南之围还真就解不了。
于是,高起潜在一刹间失去了节制关宁蓟镇诸军的权力,变成一个纯粹的监军。皇帝圣旨上虽然对高起潜和关宁诸将温言抚慰。但所有人都知道,高起潜这次是大失圣望,他和自己在军中扶植的力量已经遭到失败。这个司礼监首席秉笔、御马监管事牌子,内相中少有的知兵之人的前程只怕要走到尽头了。未来他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谁也不猜不出来。
其实,大明朝边军与建州交战,丢城失地也是常态。对于统军主帅的败绩,朝廷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即便卢象升的死和他有莫大关系,可这也没什么打紧。
问题是,关宁军连续两场不战而溃,而卢象升却力战而亡,天雄军麾下宁乡军却连续打了两场漂亮的大胜仗,相比之下,高起潜就显得如此地不堪和卑劣。
高起潜大约也知道自己有大麻烦了,得到解济南之围的命令之后,一反常态地督促关宁诸军不要命地朝山东赶来,到如今,已经完整成建制地到了地头。
就在这个时候,陕西三边总制洪承畴到了德州,手握尚方宝剑,以德州为中军行辕,主持对敌作战事。
在鲁各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动身赶去德州和新任军事主官见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