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高声骂道:“肮脏货,你嫌咱家还不够麻烦,竟说出如此荒唐之言?我关宁军自入卫京畿以来,通州,通州大溃;鸡泽,鸡泽大溃。如今,贼厮鸟却要叫某带兵直趋济南,与那岳托沙场较量。且不说我关宁如今还否有这样的心志,且不说那建奴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这沙场征战,态势瞬息万变,谁知道又会有什么反复。”
“就算咱家顺利解了济南之围,哪又如何?说不定着关宁军又付出如何的死伤,如今,关宁军那群白眼狼见咱家有麻烦,同我已经离心离德。但凡部队有所损伤,这群混账东西就会闹出什么事来,到时候,朝中有心人借机发难,咱家又能如何?”
“打仗打仗……仗是那么好打的?”高起潜愤怒得一张青白的脸涨得通红:“滚下去,给咱家滚下去!”
当初王允成投奔高起潜的时候,高公公直将他当成一个宝。如今,察觉这个王允成已经变成一个大麻烦之后,高起潜直恨不得这人立即就死在自己面前。
王允正站起来,只恭敬地站在那里,也不去擦额头,任由鲜血一滴滴落到地上的毡毯上:“公公之患,患在这一月来没有丝毫拿得出手的战绩。如今关宁乃是天下第一大镇,坐拥这么多剽悍之士,却无寸箭之功,无论公公得天子怎么样的信重,可在天下人面前,说话却要软上几分。”
“试问,若是公公这一月来同建奴像模像样地打上几场,就算丢些人马,死些士卒,对陛下对朝廷也有个交代。只可惜,关宁军那群人各有各心,盘算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肯为公公效死。所以,末将以为,这群人都不值得信任。惟独末将对公公一片赤诚,愿为公公流干最后一滴血。若公公依旧如此待我,末将无话可说。”
这话说得很是无礼,高锦等人面色大变,同时骂道:“狂悖之徒,打将出去!”就要动手。
高起潜突然叫了一声:“住手!”
他背着手在大帐里走了几步,良久才道:“确实,自洪老亨来德州之后,关宁诸将纷纷想其示好。却想不到咱家往日是给他们的好处。对那群白眼狼,咱家已经失望了。倒是你这个混账东西,对某还算有几分忠心。说吧,你究竟想做什么?”
高起潜打仗不成,可他这几十年能够够一个小太监成长成司礼监首席秉笔,但就把握人心和朝廷政争上,已经磨练得炉火纯青了。
最近,朝堂中又有大变。
孙承宗满门殉国之后,朝野大震。有鉴于河北已经急剧恶化的局势,崇祯皇帝急调洪承酬和孙传庭的陕军参战。
这已经是明帝王最后能够调动的敢战野战军团了,不过,等孙、洪二人一到京城,却引发了一场政治大风波。事情发生在孙传庭身上,他以前本是陕西总督,这次进京,朝廷升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指挥各路援军,地位和权力尚在洪承畴之上。
可问题是孙传庭和杨嗣昌以前就因为政见不和势成水火,杨阁老自然不想看到孙总督手握军权,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在孙传庭抵达京郊后,杨嗣昌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让天子降旨不准他入京朝见,而洪承畴则在京郊受到慰劳,并奉旨进殿拜见崇祯帝。
孙传庭对此不平待遇自然大为不满,说了许多皇帝是昏君的话。
他本是东林出身,东林党人最大的毛病是喜欢张嘴乱说话,且只图自己痛快,全然不考虑后果。
这些话传到崇祯皇帝耳朵里,自然令天子极不高兴。
而就在这个时候,杨嗣昌又向皇帝提出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并主张将陕西军全部留下,用于守卫蓟辽。毕竟,表面上看来,这一时期的大明朝内患已经得到初步的平定。而建奴已经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关宁军好象也不太好使。倒是陕西秦军,兵强马壮,这些年算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了。
崇祯皇帝听到杨阁老的提议,深以为然。
孙传庭对此极力反对,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杨嗣昌对孙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孙传庭对此不胜忧郁重重,在京城勾留了数日,突然病倒了,双耳再听不到声音。
一个聋子自然无法带兵打仗,也没办法做官。
没无奈之下,孙传庭只能交出兵权,在京城休养。
如此一来,各路援军,整个明朝黄河以北的军队都归洪承畴节制。
高起潜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太拙劣,战后搞好不好还要被追究责任,别说官职,性命能否保住都成问题。而洪承畴就战后出任蓟辽总督,全面主持关宁军军务事已经是扳上钉钉的事情。没有节操的关宁军诸将自然要跑去洪总制那里讨好,也没有人再来烧高公公这口冷灶了。
这个时候,还真的只有王允成一人跑自己这里来表忠心。若是就这么叉出去,今后还会有人来投效自己吗?
听到高起潜问,王允成道:“高公公想必也看得清楚,如今济南被围。而多尔衮和多铎两路大军正在向岳托部靠拢。以我军现在的兵力和志气,这一仗是必败无疑的。就算有洪亨九坐镇,也扭转不过这个局势。况且,秦军现在还在河北,急切之间也赶不过来……”
“……末将听人说,孙元那贼子如今已经入了天子的法眼,究其原因,还不是在打了两场胜仗,而这两场胜仗却是我大明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这让陛下和朝廷总算能够对百姓有个交代。”
“……但这两场胜利,末将觉得水分颇多。比如夜袭一战,建奴主力都去了通州,留在黄村的偏师兵力不足,又要分出一大半去追击卢总督。宁乡军面队的建奴自然不多,在加上孙元本就能打,侥幸斩了些人头罢了。”
“至于泊头镇之战,更是不值一提。听人说,泊头镇的守军都是孔有德的兵,和咱们大明的军队也没有区别。拿下那里,也算不得什么。就算换末将去,也有信心赢下这一场……”
“……这点战绩,若是放在平日,也没什么了不起。再说,孙元的斩获中,未必就没有浮夸和杀良冒功。可陛下就信了,朝廷就信了。至于为何如此,还不是因为我大明朝连战连败,民心士气都已跌到最低,实在是太需要好消息了。”
王允成的声音大起来:“所以,末将以为,孙元能做的高公公一样能做。譬如这场济南之战,虽说肯定打不赢建奴。可要获取功勋,却是不难。”
“不难?”高起潜一呆:“怎么说?”
第0476章 高起潜的破局
高起潜:“建奴是那么好打的,别将自己全部赔进去。再说,这种送死的事情,关宁军那群白眼狼兵肯干?这些混账东西,咱家是看得明白了,但有好处,争先恐后,可一旦叫他们流血出力,却都翻脸不认人了。”
王允成:“公公,末将的意思是,这一仗也不需要在战场上斩下多少建奴的脑袋,这也没有可能。真硬碰硬与敌较量,那就是送死。不过,末将觉得,只要公公能够顺利进入济南,这件泼天也似的功劳就算是到手了。”
“进入济南!”高起潜好象意识到什么,忍不住低呼一声。
见高潜神色大动,王允成知道自己的游说已经起了作用,面上露出得意之色。
但他旁边的高锦却是个草包,忍不住骂道:“你说什么屁话,怎么我家哥进入济南就算是大功一件?”
王允成小心地解释道:“敢问,这次高公公接到的朝廷的命令是什么?”
高锦:“废话,自然是击败入寇的建奴大军。”
“不,是解济南之围。”高起潜突然插嘴。
王允成:“公公正是慧眼如炬,末将佩服。”
他转头耐心地同高锦解释道:“确实如此,朝廷给高公公的命令是解济南之围,而不是击败来犯的建奴。所以,就算我军没有放一箭,没有斩下一个建奴的头颅,只要济南没丢,那就算是完成了朝廷交代下的任务。而从天启年到现在,我朝和建州打了这么多年,好象还从来没有如济南这样的大城陷落的先例。”
高锦一呆:“好象正是如此。”
王允成:“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建奴弓马甲天下,野战我明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可若说起攻城,建奴却是不成的。就拿这次建奴入寇来看,都一个多月了。建奴攻保定,老鼠啃乌龟,无从下口;攻真定,无果;攻顺德,一样无奈退兵。连这样的三座府城都拿不下来,更别说打济南这样的天下雄城了。所以,末将料定那岳托也就是在济南城下打上十天半月,碰个头破血流之后,终归是要走的。若是高公公能够率先进入济南,战后,大可上表说在高公公的英明指挥下,在各军将士的奋战下,济南总算是保住了。如此,岂不是大功一件。”
“这话说得在理,太好了!”高锦是个草包,听到这话,忍不住喜上眉梢,以拳击掌,叫道:“只要哥哥能够进济南,将来建奴攻城无果退兵之后,该怎么上捷报,还不是一支笔的事情。哥哥别的且不说,这笔头上的本事可是一流的。朝廷中的小人们不正想借鸡泽之败和卢象升的死对哥哥你不利吗。嘿嘿,重要哥哥你守住济南,救满城百姓,还有谁敢废话?”
高起潜:“你总算是弄明白这其中的关节了。”他面上不觉露出一丝笑容,确实,王允成此议乃是破局的唯一妙法。若自己什么都不做,无疑是等死。就算战后万岁爷顾念自己这几年的操劳,不取自己脑袋,估计也会将咱家打发去昌平挖沙子守陵。那样的日子,还不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