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61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过,作为一只军队,不断破营,将来搞不好还得参加攻城战,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就算心中再忐忑,事到临头,也得将部队拉出去试试。而真实的历史并没有发生改变,岳托已经病得只剩下半口气,说不定今日就会病亡。如果不出意料之外,此刻的清军指挥中枢失灵,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刻。
如此也好,正好拿岳托部做磨刀石磨砺宁乡军的攻城椎,这把攻城椎尖锐的顶端就是花费两年时间练成的炮兵。
巴勃罗的十几门大炮已经在阵前一字排开,军官们都在大声地报着坐标和数字,炮兵都按照指示一丝不苟切装填弹药。这些动作他们在平日的训练中也不知道重复过多少遍,可谓是已经行动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孙元曾经在炮兵中搞过让炮兵蒙着眼睛装填弹药的实验,结果,居然比平日里还快。这让他大为不解,下来后一琢磨也就明白了:长期的一成不变的训练,让士兵们都知道药包和炮弹堆在什么地方,每一步程序该怎么做,早就已经摸得熟了,根本就不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军队,本就是一台不需要独立思考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零件。
对面的建奴显然已经发现宁乡军开始冲锋,一阵接一阵的牛角号凄厉的吹响。栅栏后,望台、土垒上,到处都乱糟糟叫着喊着的士兵。
可惜,远方杜度正带着建奴主力攻城正酣,那边也是杀声震天。宁乡军出击所带来的动静,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直到……
“放!”巴勃罗手上的花剑潇洒地在空中花出一个圈儿,然后落下。
十几门大炮明显地朝后面退了一步,响亮的炮声中,炮口喷出大股白烟。
与此同时,空中有炮弹撕裂空气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啸。
十个个黑点划出漂亮的抛物线,朝同一个方向落去。这阵炮声实在是太尖锐了,就好象有人用刀子刮着琉璃瓦的表面,叫人牙齿一阵发酸。无论敌我,所有士兵都同时抬头朝空中看去。
孙元也不例外。
这次,巴勃落使用的是实心石弹。
“实心石弹,这种炮弹是用来攻击敌人的防御工事的,用来对付步兵效果却不好。对付步兵,最好的是开花弹。”孙元忍不住低了下头,对跟在旁边的韶伟说。
韶伟正带着一队长矛步兵护着骑兵部队的左翼,对于这个小舅子,孙元还是非常看重的。经过两年的训练,几场血战,这个曾经的二逼浪荡小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将。未来,若是宁乡军规模扩大,这小子倒是可以独挡一面的。
因此,孙元一有机会就会向他灌输一些自己以前从现代军史论坛上所的看的后人的研究成果。
话音刚落,实心炮弹已经狠狠地砸在敌人的栅栏上。
宁乡军的六磅大炮,每颗炮弹都有保龄球大小,经过岳路明颗粒化后的黑火药发射,在空中以后飞行了这么长距离,动能何等强大。
那些用胳膊粗细木料做成的栅栏在其轰击下,如同豆腐那样不堪一击。
只听得到处都“轰隆”和“噼啪”的脆响。一面栅栏被灼热的炮弹扯得粉碎,木屑如矢如箭四下横飞,将栅栏后的清兵射得同时发出一声惨叫。
在冷兵器战争年代,所谓的堡垒战,防守一方在依托坚固共事的同时,在敌人的主攻方向都会集中大两的兵力抵御,以形成局部的人数优势。
因此,在发现宁乡军之后,建奴就在栅栏后面放了许多长矛手和弓手,长枪大戟像刺猬一样从栅栏缝隙里伸出来。
可惜,正因为这样的布置,宁乡军的这一波轰击,所取得的战果分外惊人。
建奴身上虽然穿着厚实的棉甲,可是,木屑迸射的力量实在太大。身上铠甲没有装铁甲叶子的地方如同纸糊,瞬间被木刺刺透。
“啊!”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大叫。
古人的眼睛都好,那是因为古时候地广人稀,出门就是旷野。不像现代社会,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孙元穿越之后的这具身体而言,在他看来,视力至少在二点零以上。
即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他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最前面的一个建奴弓手面上至少被插了六七跟木刺,大叫着丢掉手中的弓痛苦地在地上打滚。
可以清晰地看到,木刺在人群中激起了一层淡淡的红色薄雾。
“好!”宁乡军作战的时候,除了骑兵,步卒都不发一声,可谓是一支沉默的军团。不过,军官却例外,韶伟看得心中大块,忍不住激动地叫了一声:“小巴这人虽然混蛋,可这炮兵却被他调教得不错啊!对,炮兵就该这么使。呵呵,我也没想到炮兵有这么厉害,这才是拉开了距离打。我能打着你,你却够不着我,痛快,痛快!”
孙元哈哈笑道:“对,距离,这两个字你总结得不错。凡战有四个距离。大炮强弓距离、火枪距离、长矛距离和……”
第0542章 火枪距离
“和什么?”韶味忍不住问。
孙元微微一笑:“等下你就知道了。”
说话中,巴勃罗的大炮还在不住地轰击着敌人的营帐。
在这个时代,大炮用来攻城也不罕见。特别是辽西军的火炮手们,已经总结出一整套使用大炮的法门,特别是孔有德的部队,更是其中的妙手。
建奴长于野战,以前南侵的时候,明军也知道不是这些东北蛮子的对手。加上部队从上到下都腐败透顶,所以,一碰到建奴,都会龟缩进有坚固城防的大城里当缩头乌龟。建奴虽然强悍,可攻城却不擅长,只能望楼兴叹,在城外抢上一把才悻悻而还。不过,自从孔有德的部队投降建奴之后,满清开始在军队组建火器营,铸造大炮。
有了大炮之后,有了攻城手段之后,明军也不能再躲在城里。尤其是在崇祯十七年明军入关之后,更是席卷了整个天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有德投降建奴,对于明朝的危害是空前的。
如今的清兵对于大炮也不陌生,特别是对那种重逾千斤的红夷炮更是熟悉,知道这玩意儿是攻坚利器。可惜,宁乡军是使用的是个头小上许多的六磅炮,这种炮形制类似于后来的拿破轮炮,威力极大不说,移动也非常方便。
看到宁乡军一字排开了这么多小炮,清军放松了警惕,按照他们往日的经验来看,这种炮的威力根本不值一提,也打不了这么远。如果宁乡军这次使用的是粗大的红夷大炮,说不准他们就主动杀出来了,躲在营寨里被动挨打的滋味可不太好。
当然,建奴如果主动杀出来,孙元正求之不得呢。打野战,他不怵任何人。
正因为建奴的这次误判,又或者他们真的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指挥。
宁乡军的这一阵炮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密集的实心弹如同雨点一样砸下去。敌营边上,到处都是腾起的烟尘。栅栏倒了,滚烫的炮弹一颗颗扎进人堆里,巨大的势能带起腥风血雨,残肢断臂和破碎的铠甲被带得满天飞舞,先前还稀薄的血雾也变得艳丽浓稠。
这些残肢断臂都是被炮弹活生生从身体上扯下来的,也因为如此,却显得分外的残酷。
这是刘宇亮第二次参加宁乡军的军事行动,这个刘老头有心要写出一本超越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兵法书,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不会错过的。老实说,上次的泊头镇之战已经给了他巨大的震撼,感觉这天底下没有哪一支军队有宁乡军这般强悍。孙元部只要一拉上战场,在那里一站,别的不说,光那如山的长矛和豆腐块一样的军阵,就足以让人胆寒冷。
在他看来,长矛方阵已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阵势了。可以前孙元却说,这个阵形有许多弱点,而单一兵种并不足以包打天下。还需要远程火力和机动骑兵配合。
机动骑兵作战,刘阁老是看不到的。骑兵决战,双方千万匹马对撞的作战方式实在太危险,可以说,一旦开打,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即便你是一军的统帅。他刘宇亮身娇肉贵,这样的作战行动肯定是不能参与的。
倒是对炮兵在战场上的使用方式,老刘头极为好奇。
他也知道宁乡军的大炮很厉害,可厉害成如今这种模样,依旧让他大张着嘴再合不拢了。
就看到,一颗石弹大约是射击的时候装药量不足,还是什么原因,竟然落到距离敌人前沿十米的地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