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64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是,万岁爷,奴婢这就出去看看。”
走出精舍的门,王承恩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了。外面已经静得落针可闻,又哪里有脚步声。
万岁爷……万岁爷已经……有幻听了。
自去年入冬以来,万岁爷整日长吁短叹,食少事烦,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在院子里立了片刻,王承恩这才伸出袖子擦了擦眼睛,朝外院司礼监的值房走去。
里面有两个小太监正在值守,见王承恩进来,忙站起身:“干爹。”
“坐坐坐,不用多礼,咱家也不讲究这些。”王承恩是个和气的人,虽然在天子心中分量最重,可平日间却没有一点架子。
接过一个小太监递过来的茶水,问:“你以前不是在内书堂读书吗,怎么过司礼监来了?”
那小太监忙回答道:“禀干爹,儿子的书已经读完了,经过考核,被派差到司礼监了。”
看到这太监年轻的脸,又看了看自己已经生了皱纹的干燥的手,王承恩心中感叹,年轻真好啊:“好好做,人说,入了司礼间就如同外官点了翰林。不过,前程这种东西,机遇有了,你得有才干才能把握。”
“儿子谨遵干爹教诲。”那小太监今日是第一次当差,对未来满是憧憬,满面都是兴奋,可当着内相的面却竭力做出谦虚谨慎模样。
王承恩好象的同时,心中又是感叹,当年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就问:“山东那边可有军情递来?万岁爷等着看呢,刚才还询问来着。”
小太监有心在王承恩面前显摆,小心道:“山东那边今日还真送来了几份军报。不过都不要紧,不外是请粮请军饷,报告地方舆情的。因为都不要紧,内阁拟票之后送过来。按照规矩,要分发去司礼监请内相批红。所以,儿子就没有去惊扰万岁爷。”
“是刚才送来的?”
“不是,今日一大早就到了。”小太监回答。
“或许是万岁真的听差了。”王承恩点点头:“不用先送去批红,先拣几分进呈御阅览吧!”
还没等小太监答话,外面就有人来报:“干爹,干爹,内阁杨阁老过来了,手中捧着一分折子,看模样很急。”
王承恩一凛:“哪个杨阁老?”
还能是谁,不就是杨嗣昌吗?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值房中的几人同时转过头去,就看到杨嗣昌几乎是跑着冲了过来,口中大喝:“今天是哪个秉笔当值,陛下现在何处,快快快,紧急军务,八百里加急!”
王承恩一刹间就变了脸色:万岁爷怎么知道杨嗣场要来,还听到他的脚步声,真是神了!
第0566章 不可思议
不及去细想崇祯皇帝缘何能远远地听到杨嗣昌的脚步声,王承恩就三步并着两步跨出值房的门槛:“杨阁老,今日是我当值。八百里加急,可是济南那边又打起来了……济南丢了吗?”
是啊,前番洪承畴组织的那起救援济南的大战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此战,司礼间首席秉笔高起潜阵亡,连带着五千川军也全军覆没。高起潜的死是继卢象升殉国之后,大明朝第二名总督一级的高官陨命沙场。
对于救援山东大军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更何况,那一战六镇大军也受到不小的损失。所有的大明朝边军都缩回营寨,依托堡垒和城池死守。能够保证自己所带的军队不从一个失败走向另外一个失败,不被建奴吃光抹尽就算是不错了,又如何还有余力出击。
在高起潜战死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山东战场平静了许多。前线战报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有任何价值。
如今,看杨嗣昌满面激动的模样,王承恩心中咯噔一声。
现在的山东除了济南失守还能有什么紧急军务,还能有什么事值得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一想到这个严重的后果,一想到等下万岁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知道会悲伤到何等程度,王承恩的声音就颤抖起来。
“不是。”杨嗣昌不住摇头,说来也怪,他的声音也在发颤。
“那是什么?”
立在艳阳下面,杨阁老眼睛里突然蒙上了一层水气,良久,突然大声道:“是捷报,大捷。刘宇亮、孙元带兵击溃建奴右翼军,已经解了济南之围了。敌右翼军奴酋岳托……岳托已被孙元斩首。”
“什么?”所有的人都叫起来。
王承恩惊叫了一声,不过,他为人稳重,依旧问道:“可是真的,查清楚了吗?”
“已然查清楚了。”杨嗣昌将手中的折子递了过去,大声道:“刘阁老和孙元的报捷折子在这里,岳托的头颅已送去兵部。另外,洪亨九的折子也在这里,说得也是同一件事。此事断断假不了。我大明军,已经在山东获得了一场空前大捷!”
说完话,他的热泪就洒了出来:“好一个孙太初,果然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真绝世骁将也!”
杨嗣昌为人精明,自然知道刘宇亮根本就是个混日子的老官僚,在军中也就是个摆设。这一仗,看来是孙元打的。
即便他和卢象升有仇有恨,而孙元是卢的得意门生。可他毕竟是大明朝的内阁辅臣,大明朝的军队能够获取这场空前胜利,别的不说,作为一个大明朝的宰相,作为一个汉人,这个时候的他也为孙元的胜利而深受鼓舞的激动。
这半年来,明军打得实在太苦,太丢人。如今,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了。
我大明朝,自成祖以来,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还从未斩首过一个亲王、贝勒级的敌人。如今,这个孙元还真是开先例了。
“哈哈,哈哈!”王承恩大笑起来:“好一个孙太初,好一个孙太初,果然是活张飞啊!”
他飞快地看完折子,眼泪终于落下来:“走,走,走,阁老,咱们去见万岁爷。万岁爷爷他……实在是太需要这场大喜讯了。”
……
此刻的崇祯皇帝精舍已经沸腾了,所有的太监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已经有人激动紧紧捏着拳头,不为人知地跺着脚。
王承恩和杨嗣昌立在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坐在御案后面将刘宇亮、孙元和洪承畴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捷报捧在手头,不住地端详着,好象怎么也看不真。
渐渐地,他的呼吸声粗重起来。苍白的脸红成一片,先前还冷得发青的额头上已是一层细密的热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