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话,王承恩也不敢说尽。
当今这个天子异常精明,自登基以来立志消弘治帝中兴大明,可因为太操切了,所谓欲速则不达,反将朝政搞得一团糟。
可皇帝却是一个异常爱面子之人,如果因为洪承畴在天津的败仗,以至这场盛典办不成了。不但朝廷,只怕就连皇帝也会成为百姓口中的笑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如同被人当胸打了一拳,禁不住连退了几步,直到撞到御案上才停了下来。
他那张已经涨得通红的脸却白了下去:“难不成,朕还要真地捏着鼻子装着看不到?”
王承恩不敢说话,只道:“万岁爷,是不是传御医过来看看,保重龙体要紧。”
一提他提起自己的脖子,崇祯皇帝又感觉胯下奇痒难耐,忍不住又伸出手去猛力抓挠起来,口中发出丝丝声。
这些他已经彻底丧气了:“整个大明朝的军队,都不争气,若是人人如孙元,朕还会忧虑成这般?罢了,罢了,传旨给洪承畴,命他带着得胜之师回朝,准备接受朕的检阅,参加献俘太庙大典吧……”说到这里,他悲愤地笑了:“得胜之师,好一个得胜之师!”
……
“陛下的意思是不提鲍丘之败,不但不能提,还得表彰洪老亨在山东战役时所立的功勋?真是岂有此理呐!”今日内阁乃是杨嗣昌值守,几个同他亲近的书办和幕僚在旁边小声议论着。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前线军报可是首先送到内阁的。
“就是,洪承畴真是无能,只怕他的蓟辽总督是当不成了。”
“孙传庭如今人正在京城,听人说他眼疾好了些。孙公乃是干才,让他执掌关宁,正其时也。”
众人都小声议论着,这群人虽然都是不入流的小吏,可能够进内阁当差,谁不是手眼通天,这政治嗅觉也是特别的灵敏。
杨嗣昌背着手立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风景,一直没有说话。
第0578章 杨嗣昌的思虑
听到大家讨论蓟辽总督人选,他笑了笑转过身来:“我朝制度以文御武,督师者,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大家都安静下来。
杨嗣昌道:“首先,应该是两榜进士出身,最好能够点翰林;其次,至少是部堂一级;其三,要知兵。如此看来,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人还真不多。孙传庭陕西那边还有用他之处,建奴北归之后,三四年之内尚不至于南侵。所以,我朝军事的重点还应该放在内患上。听人说,川、陕、鄂、豫的贼军有做大迹象,所以,某认为,朝廷还是会让孙传庭回陕西督师的。”
其实,这也是杨嗣昌的计划。
他在皇帝那里所得到的信任完全来自国内战争,所以,他的政治前程也牢牢地同内患捆绑在一起。孙传庭是个干才,如何肯放在辽西荒废掉?
“而且,天子不追究洪承畴兵败之过,摆明了让他接任辽西军队,负责对辽东军务事。”杨嗣昌严肃地说:“鲍丘之败,诸君不许再提。这可关系到圣上的脸面,关系到未来的祭祀大典。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众人都是何等的精明,立即就明白过来。朝廷先前已经大张旗鼓表彰济南之战的有功将士,并下邸报刊行全国。
济南之战宁乡军打得实在太漂亮了,已是崇祯朝一等一的武功。
以前大明朝对内战争虽然也有不少酣畅淋漓的胜利,可内战能和对外战争的意义相比吗?
山东之战,说句实在话,还真是让国人精神为之一振。
如今,全京城的官民都在准备庆贺这场大胜,你洪承畴可好,当头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关键是,皇帝面子上挂不住啊!
所以,朝廷现在只能装着看不到洪承畴吃得这场败仗。不但装看不到,还得大大表彰他在山东战役做出的贡献。
这就是政治啊!
有人嘀咕道:“其实,洪老亨也是太急了些。济南之围既解,他是总督天下援军,怎么着也算是他的功勋。建奴北归,你放多尔衮走就是了。什么都不做,估计还好些。如今可好,死活要追上去打,结果死了这么多人,丧气,丧气!”
这话已经是大大地政治不正确了,那里有放任帝国侵略者在自己的国土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道理?
杨嗣昌也是面色一变,想呵斥他几句。可转念一想,又苦笑起来,只怕大家现在都是这么想的,都在怪洪亨九多此一举,搅了这场庆典礼。
杨嗣昌心中感慨:做多错多,做不如不做,这何尝不是当今的朝廷风向。东林党人,平日袖手谈心性,一个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到关键时刻,又如何派得上用场?洪承畴还是一个敢有所作为的人,他的今日何尝又不是当初的我,哎!
还是好好地将这场庆典办好吧,如果我大明朝的志气已经堕到最低点,实在需要有好消息振奋一下人心。否则,将来又该如何?
国内的局势,看模样,又要糜烂下去了。
杨嗣昌心中无奈:孙元的兵不知道是怎么练成的,当真是戚家军再世啊!可惜他是武官,可惜他是卢建斗的门人。
思想至此,杨嗣昌心中却是一凛,又想到前些日子幕僚们所说的卢象升妻子王夫人和两个弟弟整日在京城闹,毁坏自己的名声。他们要闹,自闹就是,反正某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千秋功罪,无惧他人评说。
但问题是,他一手提拔的门人孙元这次可是大大地替卢建斗争脸了。击溃建奴右翼大军,阵斩奴酋岳托,乃是天启年到现在,凡三十年来,国朝对建州用兵前所未有之大捷,这一点,任谁也掩盖不了。
其实,上次孙元生擒高迎祥,已立下不世功勋。只可惜,他因为和魏阉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让天子心生不快,这才投闲置散,压了好几年。
不过,这孙太处也确实是太能打了,简直就是一代名将的风范,硬生生在沙场上杀出了一片光明前程,硬生生惊天动地。
如今,可谓是简在帝心。
据说,等他带兵进京接受皇帝检阅之后,还有入宫诏对,将来必定是要大用的。
这是他该得的犒赏,杨嗣昌也觉得没什么。
可虑者,若是孙元见了天子,在驾前提出赈恤卢建斗一事,要替他收殓,事情就麻烦了。
……
天子以前之所以不抚恤卢象升,其实主要是官员们对卢的阵亡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定论,究竟是轻车冒进中了敌人的埋伏而死;还是在战场上以身殉国,两个结论可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是后者,朝廷不但要表彰卢象升,还得追授官职,使之享尽哀荣。如果是前者,别说抚恤,没治他失亡主帅,临敌失机之罪就算是好的了,如此看来,卢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杨嗣昌和卢象升本是政治上的敌人,当初在昌平的时候,两人可是红眉毛绿眼睛,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的,自然不肯让卢象升享尽哀容。
当然,要治卢建斗罪,追究一个死人责任这种事,他杨嗣昌还是做不出来的。毕竟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心胸还没有那么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