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他在宁远誓师,率军十万向松山集结。
一开始,大家还打得难解难分,到战况随着皇太级亲率大军增援之后,明军的形势彻底恶化了。
不得不承认,皇太极乃是明末最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八月初,皇太极率部插入松山和杏山之间,切断了明军的退路。
洪承畴的十万大军一下子陷入了敌人茺蔚,被困在松山着一弹丸之地,进不能依靠锦州,退不能归宁远,大军粮草也彻底吃光。几番冲杀之后,明军仍然不能突围,军心开始动摇。而后,各军相继逃跑,阵势一片大乱。洪承畴只剩万余人马,被困松山。
松山之战,明军被斩杀的官兵多达五万,被缴获战马七千余匹,甲胄万副。逃出重围的吴三桂、白广恩、王朴等人虽然逃得一命,可手下部队全丢得精光,成了光杆司令。
崇祯实物年二月,松山副将夏成德秘密派人前往清营和多铎联络献城投降一事。二十八日夜,清军发动总共,夏成德开城投降。
松山沦陷。
洪承畴、邱民仰、曹变蛟、祖大乐、祖大名、祖大成、张斗等一百多个军官尽被俘虏。而后,除洪承畴外,其他一百多名军官和三千多士兵被一并斩杀。
松山一失,锦州孤立无援,再不能受。坚持了一年多的祖大寿只能出城投降。
至次,为期一年的松锦之战以明朝九边精锐的彻底覆灭,辽西走廊尽落敌手,建奴将战线直接推进到山海关而告终。
此战争的后果是严重的,到此刻,明朝已经失去了所有精锐野战力量,可谓是到了穷途末路的关口。
这个消息孙元也是在上个月才知道,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这个洪老亨什么怎么搞的,我不是在《戍边策》上将这一战可以的结果做了推演吗,怎么仗还打成这样。这跟真实历史上的那一仗,又有什么区别?
孙元却不知道,其实,洪承畴当初根本连看都没看他所写的边策一眼,就直接撕成了碎片。
很多东西,根本就不是他所能把握的。
“洪亨九无能,可耻!”当时孙元就愤怒地将杯子摔在了地上:“可惜了曹变蛟这员虎将啊!”
在秦军中,孙元最瞧得起曹变蛟这人。
可惜啊,如此一员猛将,当战死在沙场才好。可因为遇到汉奸,最后落到敌手,最后被害,估计曹将军死得也很不甘心啊!
一个穿越者,虽然有先知先觉,可手头掌握的力量有限,并不足以对历史发生大的影响。而历史,依旧以那种可怕的惯性向前呼啸而过,让人无力抵抗。
正如孙传所说,秦军被留在辽西,然后被清军全歼,九边精锐一战尽去的后果是严重的。
没有了秦军在陕西对农民军保持压力,没有九边精锐在国内战事吃紧的时候入援,国内的战事彻底糜烂了,不可收拾了。
第0640章 一片糜烂
国内战事的糟糕程度,尤胜于辽西战场。
首先是张献忠再反谷城,并与罗汝才在房县汇合,后有打败左良玉大军,歼灭左部万余人。
左部大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大怒,下令将熊文灿和河南总兵张任学革职,又严令各敌总督和驯服合理围剿。
张献忠的反叛说明熊文灿主持的抚局彻底破产,作为他的举荐人,杨嗣昌自然要负主要责任,自然要上疏请罪,并请辞去内阁阁员一职。
好在崇祯皇帝对杨嗣昌非常信任,就将他的请辞折子给退了回去,让他依旧回内阁佐理。不过,湖广局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实在需要一名大员主持剿局。于是,圣旨下来了,命杨嗣昌以礼部兼兵部上述、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出任总督,赐尚方宝剑,各省兵马都会其截止。
如今的朝廷已经没有几个知兵的大员,杨嗣昌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他,崇祯皇帝还是包有极大期望的。
杨嗣昌到襄阳主持剿局之后,张献忠知道他的厉害,心头犯怵,加上又顶不住朝廷大军的公式,便率部西进,进入川、陕交界的山区。
杨嗣昌不愧为明末明朝方面少有的军事家,在他的主持下,左良玉部终于在陕西官兵的配合下,在四川太平,也就是现代的万源县玛瑙山截住了张献忠主力。
一场大战,张献忠大败,损失三千五百多精锐士卒,就连军事潘独鳌也被生擒活捉。
当时的张献忠号称十万,可农民军都是流寇,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没次流动作战都是拖家带口。几万人马中,扣除老弱妇孺和辅兵,其实没多少人马。所以,这三千五百多精锐的损失,对他来说几乎是伤筋动骨。
在接下来一断时间里,张献忠除了逃跑还是逃跑,残部进入川陕交界处的山区,要彻底剿灭他,也就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了,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彻底失败。
不得不说,杨嗣昌确实能打,配得上战略家的称号。
可惜杨嗣昌这人大概是在朝堂里呆的时间实在太久,没有多少基层工作经验。加上性格上又独断专行惯了,缺乏妥协的艺术和圆滑的处世手段,或者说心胸不够开阔。
连战连捷,屡立大功之后,左良玉骄傲起来,渐渐不把杨嗣昌放在眼里,让杨阁老非常不满意。
其实,明朝带兵的大将都有些骄横,必要的时候安抚一下就是了。打个比方,如果这次带兵的统帅换成天启年间的孙承宗,对于左良玉的骄傲,也就一笑了之,只要你能打胜仗就可以了。至于你是否尊重上司,倒不要紧。同国内战局比起来,私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杨嗣昌是什么人,他可是连卢象升都敢朝死里整的人,还怕你一个小小的左良玉。于是,他就将手头的资源朝陕西总兵贺人龙那边倾斜,开始扶植起这个听话的大将军。
不过,这自然引起了左的消极怠工,进而影响到追剿张献忠的战事。毕竟,左部的力量比贺人龙有大得多。最后,杨嗣昌没办法,又放弃了贺人龙,转而支持左良玉,这又引起了贺的不满。两位大将和杨嗣昌渐渐失和,都不愿意再替杨嗣昌卖命。
张献忠利用这次机会,躲过追捕,带兵进入四川。
四川多年没遇到过战乱,四川兵根本就没任何战斗力,农民军一入川,就壮大起来,巴州、广元、棉竹、剑阁等要地逐次陷落。
等到杨嗣昌移师重庆,成都以北的什邡、广汉、金堂、简阳、资阳也落入敌手。这一片乃是成都平原的核心区域,乃是农业主产区,地方富庶,人丁繁茂。得到极大补充之后的张献忠一飞冲天了。
十一月,张献忠又拿下泸州、隆昌。后来有拿下巴中,或许了战略的主动权,开始主动向杨嗣昌发动进攻。并于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三日,在开县大破猛如虎部。朝廷军大败,如此,张献忠由四川东出湖广之路已然打通。
随着朝廷各路大军被他调动,如今正分散在陕西到重庆的各个地区,湖北空虚,张献忠决定长途奔袭襄阳。二月初四,张献忠派二十骑冒充官兵潜入城中。夜半,二十人四下放火,乘乱袭击官兵,城内一片混乱。天明,张献忠率主力赶到城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这作湖北军事重镇,湖广局势顿时逆转。
城破之后,张献忠运气实在太好,竟然逮住了襄王朱栩铭、贵阳王朱常法、襄阳府推官邝日广、知县李大觉,这些人自然都被他一气儿地杀了个精光。
杨嗣昌在听说张部突然杀到湖广之后,知道大事不好,火速赶赴湖广,可惜还是来迟一步。等到了宜昌,知道襄阳陷落的消息之后,杨嗣昌忧愤交加,几日不食,呕血三升而死。
拿下襄阳之后,张献忠有进攻河南信阳,遇到左良玉。大约是太大意了,竟吃了一场空前败仗,部下被俘被杀者数万,各类骡马丢失了上万匹。
没办法,张献忠只能再次向东,进入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