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73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招募士卒的时候,也特别青睐会写字的。
可惜明朝文贵武轻,那些大户人家的公子歌,或许有功名的读书人肯定是不会来军队中武夫的。不过,这不要紧,孙元将军自己培养。亲自担任教官不说,还请了不少先生进军营教授军官。
当然,文言文这些东西也不会教,这玩意儿除了用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也没有什么用处。宁乡军的军官们只要能识得两三千字,能够看得军令和发布命令就算合格。
余祥当年不过是一个流浪儿,被孙元拣了之后,跟着孙将军几年,不能学出来,并在军镇中出任经历一职?
这个姓冷的他娘的实在太怂,不过不要紧,等上了战场,几的死人多了,自然就会被锤打成一条汉子。
被余祥看重,冷英呆住了。
旁边荆然又狠狠扯了他的袖子一把:“冷兄弟,还不快快叩谢余经历……咳,这孩子,都欢喜疯了。”
冷英好好的一个锦衣卫小旗子,如今却要进宁乡军做厮杀汉。可荆大哥既然有命,却也不能不磕了一个头:“多谢经历。”
当下,余祥就说了孙元在南京的地址,让他们先回家去安顿好家小再过来报到。
……
孙元进了自己在南京的府邸,吃过午饭,稍事休整之后,就到了南京皇城,进了兵部衙门。
南京兵部孙元以前也来过两趟,可谓是熟门熟路。这地方比不上北京兵部,平日间也没几个人,今日更是如此,当真是一个来这里候着的武官也无。
他本以为能够立即见到史可法,不过,里面的一个书办却道史部堂正在处置公务,请孙总兵先等着,态度甚是不善。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多时辰,直将黄佑等得心中烦闷。
黄佑的脸色也渐渐难看起来,低哼一声:“出兵河南一事何等要紧,如何能够耽搁?”
孙元反安慰他道:“或许部堂真有公务要处置呢,黄兄也不要急,且再等等。”
一想到可以见到大名鼎鼎的史可法,孙元心中一真莫名的激动,也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眼见着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一个书办才走过来问:“哪位是扬州镇的孙元孙总兵官?”
黄佑又冷哼一声,站起来:“将军一年总要来兵部一遭,怎么你却识不得了?”
孙元:“黄兄勿要多言,怎么进去吧,别让部堂久等。”
这个时候,那个书办却伸出手栏住黄佑,不客气地说:“黄参将,部堂只见孙总兵一人。”
黄佑:“这个时候你却认得我们了?”
孙元在那个书办的带领下进了一间独立的院子,又进了一间精舍,就看到里面的大案后面坐着一个身着正二品大红官服的官员。
此人面庞黝黑,身高大约一米五十模样,当真是又瘦又小,跟小老头一样。正因为如此,却看不出他究竟多大年纪。
他正低头看着一分什么卷宗。
书办:“史部堂,金吾将军扬州镇总兵官孙元将军来了。”
孙元吃了一惊:这就是史可法?也太……太瘦小了点吧!
第0644章 大失所望
明朝人因为营养关系,都矮小。
自从穿越到这片时空之后,满目都是瘦子,尤其是妇女,大多一米五十左右。男子要好些,平均身高一米六几。
当然,也不是没有高个子,不过得看出身和家境。比如世家大族的贵公子、边军的家丁,建奴士兵,都一米七十左右,一米八十的也不鲜见。可见,营养对于一个人的身高影响还是很大的。
明朝选官对于个人形象有严格的要求,五官要端正,国字脸最佳,目字形面相也不错,上宽下窄次一等。至于下宽上窄,两头小中间大那种,就算你科举考试成绩再好,也分配不到好的岗位。官员若是太丑,就没有官威,以至百姓不敬,有损朝廷体面。
所以,明朝的文官大多是美男子,比如杨嗣昌、刘宇亮,卢象升虽然黑可身材够高,看起来身是威风。
在来的路上,孙元也想象过大名鼎鼎的史可法也不知道儒雅潇洒到何等程度。可现在一看,却是一个体重不足一百斤的小老头,内心中难免大大地失望。
但转念一想,人不可貌相,英雄不问外表。杨嗣昌是帅气,可又能如何,这厮死不足惜,只可惜不是死在我孙元手上。
孙元一作到地:“孙元见过史部堂。”说着话,他的眼睛依旧落在史可法身上。
史可法好象没听到孙元的话的样子,依旧凝神读着手上的卷宗,将他晾到一边。
孙元保持着一揖到地的姿势半天,却没有听到史可法让自己平身的话,心中突然有些不安,声音大起来:“孙元见过史部堂。”
史可法这才好象被他惊醒的模样,鼻子里哼了一声,显得很是不快。然后猛地抬起头来,将一双雪亮的目光落到孙元的身上:“你就是孙元?”
孙元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亮的目光,只一刹那,史可法矮小的身材好象瞬间高大起来,弥漫着一股强大的气场。
若是一般人被当朝尚书用这样的眼睛盯着看,早就战战兢兢,汗不敢出,被彻底震慑住了。
可惜孙元前世乃是一个见多识广的白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穿越到明朝之后,生生死死走过几回,内心中早已经坚如铁石。
“正是孙元。”孙元顺势直起了身子,在他看来,能够有这种目光的人,必然是一个性格极其刚强之人,也不是太好相处。
“你这次来南京可是为出兵河南一事?”史可法个子不大,中气却非常足,声音非常响亮。
“正是。”孙元道:“自从闯贼入寇河南,豫地一片糜烂。洛阳已然失陷,如今开封已被李自成、罗汝才二贼团团围困。朝廷有诏命各地军队入豫剿贼,孙元深受皇恩,日思夜想,想的是如何为国家为朝廷效力。”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侃侃而言:“开封之于河南的意义极为重大,开封不存则河南不保。河南不保,则中原危矣。中原若是有失,则天下动荡,特别是人心。也就是说,若开封有事,这局面顿时就会逆转。”
“如今,保定、宣府、湖广、陕西各路兵马齐聚开封,总数已达到十八万之巨,至于李、罗二贼,所部并裹胁的流民,也有三十万出头,一场空前大战迫在眉睫。我朝自松锦之战以后,九边之精锐、中原之粮秣,毁之一尽,这十八万人马已是我朝所能动员的最后力量。开封一战意义重大,关系到我朝国运,关系到我大明朝的生死存亡。”
“部堂,孙元深受国恩,如何能够置之度外,拟出动镇中全部精锐入豫。只可惜,军中钱粮匮乏,这次来南京拜见部堂,想问一下,兵部和户部能不能借二十万两军饷与我扬州镇。其次,孙元自年初到现在,以上了三道折子请命,可到如今,却如石沉大海一般。孙元想问问部堂,扬州镇出兵一事,朝廷是什么态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