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83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看来,当今有识之士都知道北京那边是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大明朝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北方。也就南京这边靠着深厚的积淀、宽裕的财政和基本保持完整的基础组织,还能和未来出现在北方的伪政权相抗衡。
以孙元看来,如今以自己在政治和经济、军事上的实力还不足以横扫六合,剿灭贼军、驱除鞑奴,所以,对于北方的乱局,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有心无力。
眼下只能等,等到政治斗争垮台,武夫当国时代的到来。到那个时候,自己可以学江北四镇那样割据一个地盘,听调不听宣,统合管辖去的所有力量。有了独立的人事、财政和军权,这才能谈到下一步。
想来,郑家也在等这一天吧!
真到那个时候,他郑一官就是福建王。
为了这个目标,郑鸿逵已经在提前布局了。
说起来,郑家所盘踞的福建地势真的非常好。将来,占领北京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其他谁,一旦南下,南京政府肯定会发动所有力量全力防守安徽、苏北地区,这就是所谓的“守江必守淮。”有南京政府在北面顶着,郑家自可躲在后面从容发展。而且,郑一官还有大量的海军,陆上实在顶不住,还可以去台湾。
实际上,让别人在前面顶缸的心思,孙元也有。这也是他为什么将扬州镇设在如皋、南通、崇明岛一带的缘故。一是未来满清南下上头还有江北四镇防御,而且东面也有大海。
不过,福建那地方真是不错啊,真说起来,郑家的地盘真的适合穿越者种田啊!
既然就连郑家也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该如何才能为家族获取最大的利益,孙元作为一个穿越者,又如何能自甘人后。
他的目光已经从扬州镇同郑家的谈判中抽离出来,落到了未来一年。不,只剩半年不到的时间了。
扬州镇做好了迎接这场甲申天变的准备了吗?
不,还没有。
因为,实在没必要再在南京耽搁下去了。
下来之后,黄佑和傅山又和郑鸿逵在阅江楼谈了一次,正如傅山有预想的那样,郑接根本就没有什么退步,双方不欢而散。
“开玩笑了,日本航线由郑家为主,让扬州镇参与进去,但所贩运的货物数量和种类必须受到郑家的管制和监督。怎么,他郑家好想搞股份制公司,而且他们要做董事长,我扬州镇反成了仍由他们收割的散户?”
孙元讥讽地笑了一声:“也不知道这个郑芝凤是怎么想的?传我的命令,命方惟攻击黄海航线上所有郑家的军舰和商船,我要截断这条商路。”
傅山:“以打促和,上上之策。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再同郑家接着谈?”
孙元哈哈一笑:“不急,不急,拖他一阵子也无妨。某出来一年多,也该回家了。黄兄,明日一大早我们就回南通。青主你留在南京全权代表我和郑曰渐保持接触,什么时候他愿意再坐到谈判桌上,做出让步了,我再回南京。”
“是,那我就留南京了。”傅山点点头:“少将军如今正开始启蒙,也留南京吧。”
“也好,让阿大留这里,也好日夜聆听青主教训。”孙元自认为自己不算是一个好的父亲,而且手头的事务实在太忙,若让自己教育儿子,鬼知道会教育成什么模样。阿大从小缺少母爱,如今已经有熊孩子的架势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又是一动:“对了,马瑶草那边的欠款青主你也帮着催催。如果实在催不下来也不急,你就说钱可以慢慢还,但马瑶草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傅山:“将军请说。”
孙元:“等阿大满六岁,得进马家的学堂,拜在他马士英门下做他的门生。”
黄佑和傅山同时一凛,孙元此举是要和马士英做政治上的同盟。
确实,孙元能够走到今天,能够独领一镇,宁乡军有如今的规模,除了部队实在能打,立功无数之外,和孙将军擅长走上层路线有莫大关系。
当初,若不是他攀上了卢象升,如何做得了宣府参将;若不是和大学士刘宇亮成了政治同盟,怎么可能移镇扬州。
问题是,这个马士英值得孙元如此看重吗?无论怎么看,马士英将来都不像是要飞黄腾达的模样。
“怎么,黄兄和青主不以为然?”孙元反问。
黄佑不说话,只不住摇头。
傅山却念道:“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
“寻流寓南京。时大铖名挂逆案,失职久废,以避流贼至,与士英相结甚欢。不久复社和东林党人图谋以周延儒再相,秘筹金帛。大铖企图与东林消除敌对,就献金万两佐之。后周大拜,入内阁,为首辅,欲报答。因东林同人反对而作罢。大铖推士英以自代。士英遂再起,以南京兵部左侍郎衔出任庐凤总督至今。”
正是一篇完整的马士英的履历。
孙元没想到傅山将此人查得如此清楚:“青主何意?”
傅山反笑问:“将军若单从马瑶草的履历来看,怎么说?”
孙元想了想,点评道:“马士英历遍封疆,有实务干才,在朝廷大员中颇为难得。且此人正值壮年,我却是看好他的前程的。”废话,马士英将来可是南明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现在烧他的冷灶,将来也不知道能够为宁乡军获取多少实利。
傅山摇头:“我却不这么认为,确实,单从履历来看,马士英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干才。虽然不算一流,可在朝中大员普遍无能的情况下,此人却甚是难得。可正因为如此,此人的前程我是不看好的。”
黄佑也点点头:“青主这话说得再理,如果一个人的前程看好,那得像钱牧斋那样,一中进士就进翰林院。然后进六部观政,然后在各部任主事之类的实职。历练上十来年,熬出品级和资历之后,就可以谋求入阁了。如此,一步一步才算是走得稳妥。马瑶草自出仕以来,都在地方上打转,混到巡抚一职时就出了事被免去一切官职。复起之后,也只能在南京养老。所以,我也觉得将军此举不妥。”
第0733章 倒计时开始
“所以,虽说马侍郎年富力强,但仕途到今天也算是走到尽头了。”最后,黄佑下了这么个结论。
“此一时,彼一时间也!”抛开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孙元觉得黄佑和傅山还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自己也不方便同他们明言,就道:“这事就这么定吧,执行就是了。”
次日,孙元也懒得再呆在南京,将这边的事务都丢给了傅山,自己带着母亲和家人回了南通。
军镇那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办,耽搁不得。
郑家为将来的大变提前布局这件事提醒了孙元,福建和扬州镇虽然都有在躲在后方发展,将南京防务丢给南京在前面挡着的心思。
可处于现代人对那段历史的先知,孙元知道未来自己前面虽然有刘泽清和高杰挡着。可高杰死得早,一死之后他的队伍就散了。而刘泽清在清兵南下之时一箭未发就学后世的韩复蕖直接丢下部队逃了,将大片国土丢给了侵略则者。说起来,刘、韩二人都是山东军事长官,干的都是同样的事,真是传承有序。
刘泽清一败,扬州镇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多尔衮大军的攻势之下,已经没有退路了。
所以,孙元现在首要任务是强军。
部队如今有一万一千主力战兵,未来和多尔衮有一战之力。不过,还是有些问题的。部队数量毕竟太少,而且辅兵的素质还差了些,专业化程度不够,还不能作为预备部队使用。部队的物资也需要提前储备,这些都需要花很长时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