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精校版]

第84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是陛下,老奴去了。”王承恩见说服了不皇帝,流着泪转身去了。
打发走王承恩,崇祯皇帝又坐到御案前,提起笔,想要做些什么。可将笔举了半天,他突然悲哀地发现,自己好象还真没有什么事可做。
这一年来,朝廷的军国要务除了打仗就是打仗,可打仗这种事,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没有任何用处。这天下就好象一座缓缓倒下来的大厦,根本就撑不住,挡不了。
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一点坍塌下来,任何试图拦在下面的事物都会无一不被碾为齑粉。
“这一切究竟……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怎么开始的呀……”
皇宫里还是死一般的寂静,崇祯皇帝痛苦地发出一声呻吟,用手死死地抓住头发。
这一切都是从关中失陷开始的。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这个贼子在西安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以秦王殿为宫,增旧殿为九间,以符帝制,同时大修西安城。
一个泥腿子,也妄称帝号。估计那李贼也是没有心气,竟假托他是宋时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后代……李贼竟然认蛮夷为祖宗,还要不要脸了?
关中经过多年战乱,已然残破。况且,李贼未来收买人心,又下令免去关中百姓三年税赋。几十万大军囤积关中要吃要喝,必然要寻找出路。
于是,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亲率主力由西安出发开始东征,进入山西。权将军田见秀则留守西安。
这个时候的山西明军已经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闯贼大军一过黄河,便直扑平阳府。正月二十三日,李自成到达平阳府城下,制服张麟然直接投降。城中的西河王及三百多宗室被李自成屠戮一空。
李自成、刘宗敏兵不血刃拿下平阳之后立即北上攻打太原。
太原乃是就边重镇太原镇的辖地,在崇祯初年的时候,这里有军户十万,边军三万有余,精锐战兵至少两个营。可经过这十多年的消耗,竟没有一兵一卒。于是,这座三晋雄城瞬间而下。
二月初八日,太原山西巡抚标营士兵开城投降,巡抚蒋懋德自杀,布政使赵建极被俘,晋王被俘。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攻宁武,最后斩杀总兵周遇吉,拿下宁武这座军事重镇。
宁武周遇吉部乃是明朝山西到北京中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周遇吉也是当时唯一能战的悍将。
此战之后,李自成进京之路一片坦途,根本没碰到过象样的抵抗。
三月初一,李自成抵挡大同,大同总兵姜襄投降,代王朱传全家被杀,大同巡抚卫景援自杀。这个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镇,也陷落了。
三月初六,李自成抵达宣府,总兵王承胤一箭未发就开门投降,巡抚朱之冯自杀。
三月十五日,李自成抵达居庸关,守将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投降,京城北面门户洞开。
就在前天,李自成杀到北京城下。
在李自成主力沿陕西——山西——居庸关一线入京的同时,他还派出另外一支偏师,又刘方芳亮率领,渡过黄河之后就沿着黄河的北岸向东一路劫掠,连克河南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然后攻入京畿,又连克大名、河间、保定,和李自成在北京城下汇合。刘芳亮这一路大军同样没有受到任何抵抗,所过之处,各地官员和军队纷纷打开城门投降。
两路大军一到,整个北京被几十万贼军围得跟水桶一般。这个时候,不管是太子还是崇祯,都去不成南京了。
“这一次贼军竟然打得这么顺,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难道朕已经丢掉人心了吗?”举起笔,崇祯皇帝突然有些清醒,面上病态的潮红消退,心中一片冰凉:“即便是朝中百官,只怕都知道这京城肯定会陷落,他们也会有异志了……对对对,这些畜生,肯定是这么想的……”
就在今日卯时,崇祯皇帝依旧如往常一样参加早朝。可钟鸣之后却看不到一条人影。
“他们都逃跑了吗……又或者已经在家里等着迎接新君了?”
“所有的人都不可信,都是叛贼!”狠狠地将笔扔在地上,崇祯猛地大叫一声:“乱臣贼子,乱臣贼子,锦衣亲军何在,东缉事厂何在,将他们都给朕拿下!”
叫声在空荡荡的殿中回荡。
这个时候,崇祯突然醒悟过来,厂卫不是早在崇祯一年就裁撤了吗?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年,没有了厂卫耳目,自己对外间的事情几乎是一无所知。文官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宫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摆设。
突然间,昨夜的梦境又浮现在眼前。
眼前是魏忠贤那张苍白的营养不良的脸:“崇祯小儿,你也有今日。咯咯,怎么样,离开了咱家,这大明朝完蛋了吧,哈哈,痛快,痛快啊!崇祯小儿,你以为将厂卫都裁撤掉,你就能做一代明君吗?笑话,当年雄才大略的成祖爷是明君吧,不也要用纪纲,不也要用郑和,难不成你还比得了成祖爷?咱们这些做奴婢的,其实就是天子的耳目,就是皇家的奴才。若说起忠诚,还有什么人比得上咱家?离开了我们,天子就是聋子瞎子,崇祯,这十多年,你被外官骗惨了吧?哈哈,天启爷将这花花江山交给你,最后却被你弄成这样,等下你见了他老人家,看你如何交代。哈哈,快来吧,天启爷正等着你,咱家也正等着你呢!”
又记起厂卫裁掉的时候,东厂的太监们痛哭流涕时的情形。
那一天,东厂的提督、掌刑千户、理刑百户掌班四十余人跪在自己驾前不住磕,只将额头都磕得鲜血淋漓:“万岁爷,我的万岁爷啊,奴婢对你一片赤胆忠心,天日可鉴。若万岁爷不信我等,将奴婢们赶出去就是了。可万岁爷却离不开这座衙门,给东缉事厂留一点骨血吧!?”
开玩笑,当年的朕是何等的意气飞扬,如何听得进去。只大声冷笑着说,一群阉货小人,也妄谈忠义?小人胸中有忠诚二字吗,还真当你们是君子了?可笑粘满了忠臣热血的东厂大堂上竟然悬挂岳飞岳武穆的画象,你们这群奸佞也配?
是的,一切都是从裁撤厂卫开始的呀!
……
记忆又回到了当年自己还在做信王的时候,有一天,他入宫晋见天启帝的时候。崇祯当年正是一个热血青年,为东林案一事向皇兄进谏言。
那是一个春日的正午,阳光明媚,当时的情形崇祯依旧历历在目。
一向玩世不恭的天启帝听到崇祯的话,突然转过头来看着他,面上带着一丝苦笑:“信王你还是太年轻啊!难道说太监就一定是坏人,而文官一定就是好人。如此,倒也简单。可惜,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坏人和好人不过是少数,更多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圣人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其实,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对于中官外官来说,更重要的利益,是屁股。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就会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才是他们的本分。”
“对于一个天子来说,你不能相信任何人,也不能先入为主的对某人抱有恶感。天子者,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治天下者,用君子也要用小人,更要学会用普通人。”
“无论君子小人,若是只用其中之一,对于天下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为君王者,可以什么都不做,但却要懂得制衡。”
“就是那顶盘上的星啊!”
……
这个时候,崇祯突然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
“朕比不上皇兄啊!”
“朕妄自称明君,却连皇兄的万一也比不上,更何况太祖、成祖。百官误朕,百官误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