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火器营的混乱不堪不同,这一千弓手显得威武强壮,一个个营养过剩的模样,显然是军中精锐。弓手乃是技术兵种,一个合格的弓兵,必须是身高臂长的壮士。而且,还得经过好几年的训练。
他们在阵前一站,纷纷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羽箭,虚搭在弓臂上,指着地面。只等军官一声令下,就将这漫天箭雨射向敌人的身体。
山东军列好阵势之后,就没有任何动静,就那么呆呆地龟缩在那里等着。
孙元本以为自己激怒刘春之后,这个狂躁的中二青年会不顾一切地杀过来找回场面。可等了半天,却没有任何动静。两军士兵隔着两里地你看我我看你,有点用以眼杀人的意思。
他倒是意外了:“刘泽清这个儿子怎么了?”
傅山道:“太初你的火枪长矛方阵响誉天下,即便是建奴,也只有俯首待毙的份儿,更何况山东军。听人说,刘孔和这人极为谨慎。估计他是在等着咱们进攻,看我军密实的阵形在进攻时能否露出破绽。”
孙元讽刺一笑:“他刘孔和既然不敢过来,那就换我们进攻老了。今日就让他们看看,我宁乡军的进攻究竟是什么模样。”
“对,就让山东军见识一下什么叫其疾如风,侵略如火。”旁边,汤问行道:“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将军,让我们骑兵上去吧!”
听到这话,犟驴子就急了:“汤问行,你他娘在永城还没打过瘾?这几年,咱们步兵歇够了,此战也该我元字营拉出去热热身子。”
傅山喝道:“你当打仗是儿戏,该派哪一支部队上去,总兵官自有计较。”
孙元:“其实山东军孱弱不堪,若是上骑兵,一个冲锋就可以拿下了。不过,光是击败刘春算不得什么。这次我要把刘春打残打痛,让他他以后再不敢轻易来招惹我扬州镇,要让他知道什么才是战争的艺术。骑兵得留在追击时使用。这一仗,让元字营先上。”
没错,在孙元的战略中,未来建奴一旦南下,刘泽清将在淮安一些抵挡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势,作为扬州镇的屏障,高杰则在徐州一线威胁清军侧翼。
至于刘良佐和黄得功,则是明军的总预备对。
未来,孙元有统合江北四镇,把南明所有军队拧成一条绳的计划。
可是如果刘泽清只顾着和宁乡军摩擦,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这一仗得将刘春部全歼,给山东军长长记性,叫他们知道招惹我孙元的后果。
只有将山东军打痛了,其他三镇才会聚集在以孙元为首的统一战线旗下。
“是,将军。”汤问行闭上了嘴巴。
犟驴子则欢呼一声:“将军英明。”
孙元一挥手:“下去准备吧,换我军进攻。”
说完话,他看了一眼侍立在自己马前的小鼓手小荆,“小荆,你就不用出阵了,留在我身边。”
小荆却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一张小脸涨得通红:“将军,我是元字营的小鼓手,军中将士在进攻的时候可是要听我鼓声为号的。我不是胆小鬼,我不是胆小鬼。”他因为还小,头上的铁盔和身上的铁甲都是特意定做的,比普通士兵小上一号。
身上也没带任何武器,只挎了一个小鼓,在孙元面前竭力挺着小胸脯,看起来倒像回事。
孙元失笑:“某没说你是胆小鬼啊!你还小,不到上战场的时候。”
小荆摇头:“可昨日突袭高杰前锋部队的时候,将军怎么派我出阵?”
“那是因为敌人已经被骑兵军打垮了,昨天之所以派你上阵,某只不过是让你知道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我已经知道了啊,将军若要让我留下,小荆誓死不从。”
“好小子,我没看错你,是我们元字营的兵。将军,就让他去吧,放心好了,我会盯着这小子的。”犟驴子哈哈一笑,一把将他提起就朝前走去。
孙元无奈地摆了摆头。
长长的牛角号响了起来,一声声催人肝胆。
大鼓轰鸣,心血也随之沸腾。
第0762章 只射出去一箭
日头已经升得老高,昨天下了一日雨,空气显得分外清新。
碧空如洗,风阵阵吹来,旌旗招展,鼓声阵阵。
刘春还是觉得口中发干,心脏不争气地乱跳着。
六万多接近七万山东军在广阔的原野上列阵,结成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阵势。即便骑在马上回头望去,一眼也看不到边。
山东军这几年膨胀了许多倍,这次南下,几乎裹胁了辖地里所有的青壮。进入江淮富庶之地,抢劫地方之后,部队的装备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到此刻,即便是辅兵,也是人人手中提着一把带着铁制枪尖的长矛。至于主力战兵,个个着甲。
虽然人数相比起宁乡军占了绝对优势,可所有士兵的面上都带着惊慌的神色。尤其是排在前头的火枪手,一个个双手颤个不停,火石敲击的声音依旧响个不停,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人没能点燃火绳。
“士气好象不成啊!”吞了一口带苦味的唾沫,刘春发现自己的嗓音略带沙哑:“不过,我军人多,又是固守,我就不信宁乡军是天兵天将下凡,咱们就在这里跟他耗。就算一命换一命,也耗光他。”
“对对对,死守,耗到天黑就好。”刘孔和刚接了一句话,突然大声惊呼:“孙元,孙元来了!”
这一声惊叫让队伍一阵骚动,就连刘春也被吓了一大跳。
对面宁乡军的牛角号和大鼓的声音突然停了,战场上呈现出诡异的寂静。
向前方看去,只见一个半大孩子率先从敌阵中走了出来,双手挥着鼓槌“扑通扑通”乱敲着,独自一人朝六万多山东军走来。
“派一个孩子过来,孙元贼子在搞什么鬼……”
话音刚落,突然间,“刷拉”一声,宁乡军的步兵全体出动,整齐划一地朝前移来。
一步,一步……一米、十米、一百米,三百米,五百米……走了这么长的路,队型却是丝毫不乱。
脚步声在小鼓的声音中轰轰响起,就好象是一块巨大的滚石慢慢移来,让人兴不起抵抗的念头。
已经能够看清楚宁乡军士兵的面容了,那是一张张没有任何表情的麻木的脸。
铠甲闪亮,长矛闪亮,在日头上,金属的波涛简直将人的眼睛都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