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太平低头应是。
其实他们四个是知道皇上回宫的。
“让他们到端谨殿。”
“是。”
宋玉筝刚在端谨殿坐下,太监们纷纷将殿内的香炉点燃,轻手轻脚退下。
脚步声中,四位身穿紫袍的老者缓步徐徐踏入殿内,抱拳行礼:“皇上!”
宋玉筝轻拂玉手:“坐吧。”
四个小太监分别搬来一张太师椅,分列宋玉筝左右。
“谢皇上。”四老者从容落座。
“又什么事?”宋玉筝揉揉太阳穴,面露不耐烦神色:“没什么事别打扰朕,最近睡得不好,心烦意乱。”
“皇上是因水渠之事烦心吧?”
“嗯。”
“皇上不必担忧,圣旨既下,各府官员皆得遵从,纵使拖拉一些,还是会奉旨行事的。”
“今年大旱,难道明年才修好渠?”宋玉筝没好气的道:“你们四个催着他们点儿。”
“皇上是要给他们一份工期吧?”
“嗯。”宋玉筝颔首。
“皇上万万不可。”一个老者沉声道:“一旦限制工期,必然发生逼虐之事,弄得民怨四起。”
“高大人所言正是,”另一个老者道:“原本修水渠已然让百姓怨声载道,再逼迫之下,怨气更足,就怕发生不测之事,皇上,不得不慎呐!”
“不测之事?造反?”宋玉筝哼一声。
四老者皆缓缓点头。
“就会吓唬我!”宋玉筝没好气的道:“造反?他们为何造反?”
“劳役太重,可能被逼得活活累死,与其如此,不如反了。”
“哼,曾大人,那你说吧,到底该如何做?”
“听闻四王爷又下令户部调粮,甚至行文兵部,让守卫军前去协助迁徙百姓?”
“嗯,那里会有地龙翻身。”
“钦天监所得?”
宋玉筝黛眉轻蹙,哼一声道:“高大人,看来你们是别有用意呀,说罢,别遮遮掩掩的。”
“皇上,所谓地龙翻身还是大永南王殿下所说吧?”
“对,是他。”
“皇上难道不觉得,对这位南王殿下太过信任了吗?”一个紫袍老者沉声道:“虽然这是皇上的私事,但皇上无私事,这涉及到了我大云朝的兴衰。”
宋玉筝明眸变冷,淡淡道:“那你说来听听。”
“南王殿下一句话,我们大云要兴师动众,修建几乎不可能用到的水渠,劳民劳力,陷江山社稷于动荡,”高伯风沉声道:“南王殿下又一句话,又是拨粮又是派兵。”
宋玉筝微眯明眸道:“就是嫌我轻信于他,是不是?”
“正是。”高伯风肃然道:“兼听则明,皇上为何独独信他一家之言?”
宋玉筝冷冷道:“高大人你的意思是该听你们的,不该听他的,是不是?”
“我等诸臣虽武功不如南王殿下,但论治国治天下,却并不输于他,更何况诸臣同心,集思广益,怎能不如他?”
“你们是让朕收回圣旨?”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高伯风起身,抱拳肃然道:“还望皇上明鉴!”
另三个老者跟着起身抱拳:“皇上明鉴!”
宋玉筝轻轻一摆玉手:“坐下说话。”
高伯风四人无奈的对视一眼。
唉——白说了,没用!
深陷情网之中的女人呐,再怎么劝也是没用的,一条道走到黑。
宋玉筝淡淡道:“朕知道你们的一片苦心,对大云的忠心,不过你们精于治国,却未必精于预测天象。”
“皇上,南王殿下武功卓绝,可也不长于预测天象,贸然修建水渠此举太过冒险。”
“那就看这一次吧。”宋玉筝道:“看看到底会不会如他所预测的地龙翻身。”
“……是。”高伯风缓缓道:“地龙翻身几乎没人能预测得到,如果南王殿下真能做到,我等佩服。”
“如果他真料准了,你们几个就别再阳奉阴违,把水渠给朕建好了!”
“……是。”
“没事的话,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