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复合装甲是趋势,但是,如果这种装甲困难重重的话,我们为何不从最普通的开始?”秦振华开始提出自己的意见了。
他们当然期待国内的复合装甲能够赶紧研发出来,但是,很多时候,这种东西是急不来的。
陶瓷复合装甲,听起来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两个装甲板中间加装一层陶瓷,别看国内是世界瓷器的发源地,但是这种装甲上用的陶瓷片,那是要经过多少次摸索才能成功的,有的时候,甚至还要看运气,运气好了,或许一下子就搞出来了,运气不好,就在门口,却是始终不能破门而入。
这需要时间,需要积累。
大家都瞄准的是西方的标准,所以考虑的就是用陶瓷装甲来满足需要,而现在,秦振华却首先提出来了最普通的陶瓷复合装甲!
听到了秦振华的话,众人都皱起来了眉头。
“你是说,玻璃纤维装甲?”穆桂金问道。
秦振华点点头:“没错!西方用的是陶瓷装甲,苏联用的是玻璃纤维装甲,咱们不是一直师从苏联吗?大家难道就没有考虑过先从这种方式入手?”
苏联对装甲力量最为看重,所以,也是最早使用复合装甲的,他们在T-64主战坦克上就创造性地使用复合装甲。
按照对外公布的说法,这种装甲共三层,外层为80毫米厚钢质装甲,中间层为104毫米厚的玻璃纤维板,内层为2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也就是钢板中夹带玻璃纤维板。
同重量的玻璃纤维板抗弹能力要超过同重量的装甲钢,只是厚度有所增加而已,按照苏联人的说法,他们的T-64主战坦克这种改进,重量只增加4吨,前主装甲抗穿甲弹能力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接近300毫米均质装甲钢的防护水准;抗破甲弹能力几乎增加百分之九十,达到约600毫米均质装甲钢的防护水准。
从复合装甲开始,坦克装甲衡量的指标,已经变成了等同于多少毫米均质钢的水平,同时,不同的穿甲方式,对抗的效果也开始有所不同。
听到了秦振华的话,众人无奈地摇头。
“其实,玻璃纤维,我们也研究过,后来发现,采用的方式,几乎和陶瓷装甲是一样的,既然都是一样的研究方式,我们何不用跳过玻璃纤维装甲的研究,直接上陶瓷装甲?”
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了,既然都要有的话,干脆就用更好的路线了。
今天叫所有人过来,就是商量这个路线问题的,听到了这个解释,秦振华摇摇头:“不,当然不同,玻璃纤维装甲,我们有现成的成品可以借鉴啊,听说……咱们正在计划搞一辆T-72回来?”
这个计划,其实早就有了,但是,却一直都不见动静,外事部门还在继续努力,而一旦搞回来了T-72,肯定是要给坦克设计所的。
“虽然我们能得到的是一种简化版的T-72,但是,它的前装甲,用的也是玻璃纤维复合装甲,所以,我们只要得到了这种坦克,拆开研究,肯定是有所收获的。”
其实,如果没有工艺,哪怕就算是样品放在了眼前,也是没有太多的效果的,不知道工艺,还是没法生产,其中的工艺稍稍有差错,出来的都可能是废品。
但是,有样品,总比没有样品好,至少还有个参考呢。
“我们以后,肯定还要出口更多的坦克的,我们国内的军队,也要装备先进的坦克,自用和出口,性能肯定是不同的。”秦振华继续说道:“如果国内可以搞的话,那自用的,用陶瓷装甲,出口的,用玻璃纤维装甲,这样,不是更好吗?”
如果军方在场的话,肯定会对秦振华的这个提议表示绝对的赞同的。
“有了样品,也不一定知道工艺啊。”穆桂金说道:“再说了,现在,T-72的进口,还八字没一撇呢。”
会议室内的气氛,到这里就有些冷场了。
就在大家的思考中,王晓玉的声音出现了:“那个,如果你们需要的话,能不能来找大学帮忙?我知道,我们学院里面有一名毛教授,是专门搞材料的,他在最近,就攻关出来了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叫做什么……”
“池窑拉丝法?”座位上的方老突然开口了:“是不是这个生产工艺?是不是?”
他的心情有些激动。
“没错,就是这个工艺。”王晓玉说道:“工艺已经研发出来了,好像正在找工厂做实验。”
“好啊,果然,到处都是人才,就是咱们以前不会找,没有挖掘到啊!晓玉,你这次给咱们立了大功!”方老说道。
秦振华在脑子里急速地寻找着资料,不过,他也不是万能的,术业有专攻,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记忆里的有关这些的生产资料。
玻璃纤维在现在的工业生产中,已经有所应用,它毕竟有很多种优点,至于用在装甲上,当然就是抗拉强度大。具体的坦克装甲用的玻璃纤维,肯定工艺有所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普通的玻璃纤维生产,是有很大关联的。
玻璃纤维生产工艺有两种:两次成型·坩埚拉丝法,一次成型·池窑拉丝法。
前面的工艺繁多,先把玻璃原料高温熔制成玻璃球,然后将玻璃球二次熔化,高速拉丝制成玻璃纤维原丝。由于要两次融化,所以能耗高、成型工艺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
而后者,是全新的生产方式,直接把叶腊石等原料在窑炉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气泡后经通路运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纤原丝。
由于这样的多孔漏板高达数百,同时生产的工艺工序简单、节能降耗、成型稳定、高效高产。
只是,这些工艺是不可能在坦克设计所研发出来的,现在,首都工业大学居然也有教授在专门研究这些工艺,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啊,要是把T-72坦克的装甲夹层中的纤维板弄过来,找这个毛教授一起研究,或许还能很快就突破了呢。
第0449章 主动防护的想法
术业有专攻,这句话一点都不错,国内在复合装甲方面,并没有人才储备,坦克设计师的团队一直在自己研制,其实就是在走一条不断探索的道路。
如果用专业的话说,这应该算是穷举法了,就像是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灯丝的材料,一样样地试,总是能试制成功一种材料的。
现在研发复合装甲,工艺也是一点点地试,比如某个工艺里面,加工的时候,三百度试过不行,那就三百二十度,三百二十度不行,那就三百四十度,一点点地来做实验,穷尽了各种方案,去探索那唯一的可能。
他们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如果有专门的教授,搞这个方面的教授来制造,当然就能事半功倍了,现在,随着王晓玉推举的人才,曙光已经出现。
其实,在军工的研发上,研究所和一些高等院校来联合研发,这种方式,也已经开始了,只是对于复合装甲的研发上来说,这还是第一次。
大家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晓玉给大家讲解了毛教授的研究经历,大家都非常佩服,于是,穆桂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找这名老教授研究一番了。
坦克的三大要素里面,火力,机动,防护,国内都是有很大的欠缺的,而现在,这些短板,都在一点点地弥补。
引进了L7线膛炮,客观上暂时弥补了火力的缺陷,机动性上,正在努力地提高技术,研制大马力的发动机,而在防护上,现在也已经开始着手,研制先进的复合装甲来满足需要了。
接着,就是其他的项目,有关火控系统上,晓玉汇报了一下最新的进展,而先进的稳像火控系统,也已经有了很大的眉目,在场的众人,都有一番感慨。
“说到二代坦克,你们一机厂的1223和1224坦克样车,研发的进度也太落后了吧?”方老说了一句。
“是啊。”秦振华也是感叹:“我们认为,这些坦克样车的进展,会落后于我们的风暴坦克。我们以后国内的研发,要改动一下了,先外贸,后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