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41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虽然坦克集群的移动性和冲击性在二战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坦克毕竟也有自己的劣势,它只能进攻,不能防守,所以,坦克部队,必须要配备步兵才行。
最开始的时候,步兵们都是直接坐在坦克上,遇敌后在下车展开战斗,在国内,哪怕是去年的那场边界战争,也有好多这样的情况。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好,坦克上面搭载步兵,步兵在上面不会特别稳,摔下来就惨了,所以,安全性无法保证。
为了安全,有的战士甚至会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坦克上,但是,一旦遇到敌人袭击,一梭子子弹打过来,外面绑着的战士,就都阵亡了。
所以,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有步兵自己的机动力量,要能伴随部队一起前进。
在二战中,就有半履带的装甲输送车,就是这种用途,当时是半封闭的,到了战后,就开始全封闭了。
但是,这种装甲输送车,主要承担的是火线运输任务,它必须一套有一定的越野机动性,可以保证半推坦克部队的机械化开进,而且能有效减少步兵的伤亡。
但是,这种装甲输送车自身的火力非常弱,只具备一个自卫能力,它仅仅是用来作为一种运输工具,把步兵带着伴随坦克在后面而已,等到打仗的时候,步兵还是要跳下车来作战的,所以,它只能叫做装甲输送车。
步兵战车,就是升级款了,这种步兵战车,加强了火力,这个火力,不仅仅是自卫,更是用来攻击敌人的,只有这种步兵战车,才能真正地和坦克协同作战。
比如,就在坦克部队进攻的时候,步兵战车的部队,保护住坦克的侧翼,而步兵在步兵战车内部,可以通过射击孔作战,也能通过上面配备的火炮,甚至是反坦克导弹来承担攻坚的任务。
步兵战车,几乎是主要在车上作战的,只在清扫战场或者执行防御和警戒任务的时候,才下车作战。
国内生产的63装甲车,就是一种装甲输送车,上面只配备了一款高射机枪而已,运输步兵的,而BMP步兵战车呢,已经成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步兵是可以在内部作战的。
所以,现在秦振华把这个项目,介绍给谢惠民他们,和63式装甲车,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
听着秦振华的介绍,谢惠民的眼睛发亮,连连点头:“没错,我们二机厂,要上这个项目,砸锅卖铁也要上!”
他们是步兵战车,首都兄弟工厂的,是装甲车,这是两种不同的车辆,所以,他们并不是竞争关系,没有抢兄弟单位的肉吃。
“如果这种步兵战车研发成功,不仅仅是可以出口出去,我认为,我们部队还有很大的需求,罗叔,你说呢?”
罗荣根刚刚的时候,一直都是在当听众的,现在,秦振华向罗荣根问话,罗荣根点了点头:“没错,我觉得有很大的可能。”
“部队的军费是不多,不过,上头的意思,貌似是要裁军,通过降低规模来减少军费的开支,但是,在裁军的同时,肯定还会侧重质量上的提高,这种步兵战车,如果你们能够搞下来,或许还能成为军队的一个香饽饽。”
出口转内销,这不是第一次了,现在一机厂的很多技术,都是在出口的坦克上首先实验起来的。
国内还没有这种类型的产品的,一旦研发出来,性能不错,那么,军队还是会有需求的,对二机厂来说,哪怕是外贸赚不到钱,也能通过内销来获得足够的利润。
这可是个空白的市场啊。
“嗯,有了老罗这句话,我就更放心了。”谢惠民说道:“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件事了,我们上哪里先去搞一辆BMP步兵战车呢?”
他们这是要测绘仿制了,既然是测绘仿制,那就必须要有个原型啊,他们首先要有个样品才行。
“这个任务,看来只能交给振华了。”罗荣根又向着秦振华说道。
他们要测绘,还要找原型车,这些,都落在了秦振华头上,秦振华摸着鼻子:“那个,到底是你们在搞,还是我们在搞啊,干脆,我们一机厂要了这个项目算了。”
“不,不,振华啊,你可不能这么做啊。我们可是最亲密的兄弟工厂了,一机厂和二机厂,从建厂开始,咱们可是携手并进的。”谢惠民显然很着急。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秦振华说道:“总之,没有利润的事情,我可不干,这件事,是那么容易的吗?”
“你小子!”谢惠民指着他的头,说道:“说吧,你还想要什么好处?”
“你们要研发这种步兵战车的话,上面的发动机,由我们一机厂来提供。”秦振华说道。
一机厂,主力生产12150L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V型12缸的,现在已经能够做到600马力左右的动力水准了,而这种发动机,劈开两半,变成一个V型6缸发动机,就能输出300马力了。
所以,正好给他们配套,以前的时候,二机厂的那些自行火炮,用的发动机都是煤省柴油机厂的,现在,一机厂,也是要不断开拓市场的,己方的一分厂是生产发动机的,也要卖出更多的发动机去才行。
“你们要配套?对了,你们不是还有民用重卡的项目等着呢吗?到时候,你们的产能跟得上吗?”谢惠民问道。
“这是我们的事,跟不上,大不了再上新的生产线,扩大规模。”秦振华说道:“这个条件,你们答应还是不答应?”
第0519章 新的订单
“战斗一开始就打的很激烈,看来,是我们的出口国占据了优势。”
罗荣根拿着一根棍子,在一张地图上比划着。
时间在不断地推移着,战争,离人们很遥远,离一机厂却很近,大家几乎每天都会在听罗荣根分析局势。
作为军人,罗荣根对这场仗很看重,当然,更加看重陆军的各种战略战术,各种武器的使用。
“到目前为止,他们精锐的T-72坦克,并没有出动,主力推进的,还是老式的T-55坦克,他们几乎可以算是长驱直入了,在北中南三个方向上,不断推进。”罗荣根继续说道:“在战斗中,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损耗了。”
秦振华并不懂军事,但是现在听着罗荣根的介绍,那也是津津有味:“只要是打仗,肯定就会有损耗的,只要是有损耗,就需要补充损失。”
“是啊。”罗荣根说道:“目前,他们都有一定的损失,不过,国际社会目前,已经通过了决议,开始对这两个国家,进行武器禁运。”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相当突然的,同时,也是不符合国际准则的,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主动发起进攻,试图改变世界局势,那是要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的。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实际上,在这背后,超级大国依旧在活动着。
“原本,苏联是该国的武器主要提供国,但是,这次战争中,苏联人,有异动。”罗荣根说道:“他们在背后里,支持了另一个国家。”
国际局势是风云变幻的,苏联人在背后玩的这个阴谋,当然也是有必要性的,现在,苏联人正在帝国坟场打仗,却苦于四周没有帮助的国家,如果借助这个机会,给帝国坟场西部的国家提供了支持,拉拢过来了对方的力量,是有很大的用处的。
可惜,苏联人并不知道,那里的人的思维,并不能用常理来揣度的,不要以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而且,更加的凶恶。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国,已经感觉到遭受了背叛,所以,接下来,他们肯定得更加求助于我们。”赵国栋说道:“等了很久,终于还是让我们等到了这个机会!”
一机厂的局势,终于扭转过来了,以前出口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就是苏联人的干涉,苏联人觉得那里是他们传统的武器出口市场,己方卖过去的武器,苏联人一直都在挑剔,这下好了,终于摆脱掉这个魔咒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