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会议结束之后,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把新的发动机给捣鼓出来了,上了台架,一测试,功率达标了。
706千瓦,简直就是国内的柴油机的一个标杆啊,但是跟着,无数的噩梦就降临了。
任何一款发动机,不是拖上台架,得到了实验数据,就能宣布研发成功的,它必须要经受住严格的长时间的测试才行,必须要有足够高的稳定性才行。
就像是后世的某个汽车厂商,一直宣称自己正向研发,吹嘘自己的发动机技术多先进,热效率多高,吹的多了,自己估计是信了,还忽悠了一大堆的粉丝,但是,吹嘘了多少年,一直都在吹嘘,从未实际装车。而就在他们吹嘘的时候,其他的一个个的默默无闻的汽车厂,都已经把自己生产的发动机,装到了汽车上,投放市场。
只是在实验室里做一个数据,其实很简单,但是,真正用起来,那就必须要可靠!任何一个部件的小问题,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初他们研发730马力的发动机,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快就组装起来了,但是,装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故障不断,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算是把所有的故障都解决了。
而现在,新的发动机开始试车,各种故障又冒出来了。
“爆缸盖?”秦振华问道。
“是啊,爆缸盖,这个故障,已经困扰了我们近两年的时间,我们试过了各种的方案,材料,工艺,结构,加工,但是,不管怎么试,永远都是爆缸盖。”张宝林说的时候,声音很低沉。
当初,提升到730马力,他们就遇到了这种问题,爆缸盖!经过了反复的研究,用了各种方法,终于解决了这个爆缸盖的问题。
但是,现在随着动力的继续提升,爆缸盖的问题,又出现了。
怎么解决?
张宝林已经没有信心了,因为秦振华当初就说过,这个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利用原有的结构,缸心距太小,无法达到足够的散热效果,全部聚集在缸盖上,就形成了最后的爆缸盖的现象。
怎么解决?
加厚,加强强度,都没用,只能是加大缸心距。
要是加大了缸心距,那不就是一机厂的方案了吗?
不撞南墙不回头啊,现在撞墙了,他们要怎么做?继续坚持走下去,期待着突然出现奇迹,解决问题吗?
即使是能解决了,那又如何?那样到了1000马力,也就到头了,而坦克发动机的动力,一千马力只是一个分水岭而已,他们还需要继续提升。
现有的12150L发动机的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干干净净了,想要再提升,那是难上加难,即使是眼前这款成功了,后续也已经没法继续下去了。
“在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走的路越远,只能是距离成功越远。”秦振华说道:“张工,我是很真诚地邀请您的,怎么样?来我们一机厂吧,我们现在,真的是急缺人手。”
乌瑞华等人,也都是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但是,大伙儿手头的任务都太多了,乌瑞华又当了厂长,现在,他是个大忙人,到处跑。
如果张宝林过来,完全可以当这里的新发动机的负责人的。
当然,他的这个提议,张宝林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振华啊,你要再这么说,那就是赶我走了。”张宝林说道。
秦振华只好闭嘴了,跟着,又想到了什么:“你们的研发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既然能够在台架上得到那么大的马力,说明,增压中冷器研发的还是不错的。”
如何压榨发动机的潜力?这是个技术活儿。
首先应用的就是增压器,只要在相同的气缸里,吹进去更多的空气就够了,一直有什么所谓的修车多少年的老师傅,说增压发动机怎么不靠谱,自然吸气的舵面稳定。其实,都是二把刀而已,在二战的时期,增压器技术就已经普遍使用了,当时主要用在飞机上,飞的越高,空气越稀薄,发动机的动力就下来了,所以,只能是用增压器,鼓进去更多的空气,才能保证动力不丧失。
为了达到更高的高度,有时候甚至会串联,用二级增压器,一直到用了喷气发动机,才终于不用这么复杂了。
然后,移植到地面上来,也就顺理成章的了,很多车辆已经开始采用了,首先就是柴油机,鼓进去更多的空气,喷更多的燃油,来增加动力。
但是,这也有极限的,空气被加压之后,就会升温,温度高了,密度就会降低,所以,涡轮增压到一定程度,那就再也无法继续增加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是想办法降低空气的温度,空气温度低了,就能吹进去更多的空气了。
也就是,在这个涡轮增压器的气管上,再增加一套冷却装置,形成增压中冷的结构。
对柴油机来说,自然吸气是第一代,涡轮增压是第二代,而增压中冷,就是第三代,想要研制大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增压中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他们能够达到这种动力,虽然不稳定,但是总说明,增压中冷这一块,算是研发成功了。
己方目前还在研究单缸的各种技术数据,还没有涉及到这些领域。
“你们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相关技术。”张宝林说道:“毕竟,这是为了咱们的新一代坦克,是咱们所有行业技术人员应该通力合作的。”
秦振华顿时一愣,这就是一名老军工的觉悟啊,就是高!
第0555章 正向研发
发动机,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的高低,发动机上哪怕一个小小的耐磨涂层,那也是国家的工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造出来的,更不用说其他的精密加工部件,各种先进的材料的研发,等等各种技术了。
坦克发动机,又是整个活塞发动机的巅峰之做,以目前国内的工业基础来说的话,其实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所以,其中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集中全国的力量,统一整合起来研发。
但是,各个工厂,都是有各个工厂自己的利益的,想要整合起来,并不容易,而一味的由国家来主持,联合起来搞,还会形成不少的不利的情况出现,比如说相互之间推诿,各自埋怨对方,一个劲地要经费却不干活。
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在上次的坦克竞标中,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经过竞标,成本降低下来了,技术进步明显了,比以前的大锅饭的时代,要好的多了。
所以,现在要说大家联合起来搞研发,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实际上,要说相互之间没有合作,那也不对,就目前的发动机来说,上面的主要部件,涡轮增压器,油泵,喷油嘴,这些其实都是一机厂给加工出来的,比煤省柴油机厂自己生产的精度要高得多。
大家其实已经在联合了。
但是,这也仅仅是少量的联合而已,现在,要说在新的发动机项目上,大家一起联合搞,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的,很多的阻力,都在等着呢。
其中第一个大问题,自然就是路线之争了,当初在计划的时候,是有三种路线的,赢得了国家投资的,是测绘仿制德国的8V331发动机的项目,这该项目,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代号8V165,现在,是由发动机所研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