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53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当然可以,另一种方案,就是苏联的T-72坦克了。”秦振华说道:“我的这张幻灯片,是坦克设计所提供的,是他们测绘的苏联的T-72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的方案,就像是一个左轮手枪一样,转盘的方式,装在了炮塔的一圈上。”
说着,第二种自动装弹机的方案,上了幻灯片。
随着口径的增加,自动装弹成为一个必然,而炮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装填,就至关重要了。
这个转盘方式的自动装弹机,炮弹是上下两排横着放的,正好在炮塔吊篮里,放了一圈,形成了独特的构型,就像是左轮手枪一般。下面是弹头,上面是发射药。
“这种方式,避免了尾仓带来的体积增大等问题,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不过,这种装弹方式也有缺点,因为炮塔的直径毕竟有限,如果是整装的炮弹,那中间就彻底没有人员的空间了,所以,苏联人的坦克炮,采用的是分装式的弹药。”秦振华继续介绍着这种方案。分装弹药,上下两层,一个放弹头,一个放发射药,这样才能把中间的空间留下来给坦克手。
这设计到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分装和整装弹药的问题。
随着火炮口径的增大,炮弹的重量也会增加,搬不动怎么办?就得分开装,弹头和发射药分开。
自动装弹机,其实是不在乎重量大小的,但是,它照样面临空间有限的问题,必须分装才方便解决,所以,苏联人的125毫米的坦克炮,采用分装弹药,就是因为有这些原因的限制。
分装弹药,发射一次,要装填两次,肯定速度比整体装填的要慢,就看怎么取舍了。
会议最初的议题,不过是选择坦克炮的口径,但是现在,已经从坦克炮口径的选择上,变成了如何装填的选择上了,现在,秦振华再次唱了主角。
第0670章 火力为王不会变
当初,让秦振华负责口径选型的时候,作为一名坦克厂的技术人员,他要考虑的当然不是哪种炮火力更猛的问题,而是要综合来考虑了。
所以,考虑到最后,就可以发现,装填的问题,才是其中最大的问题!而且,具体怎么选择,他不会拍板,他只是在这里,把问题都摆出来,解决方案摆出来,在场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多的军队指挥官,总能拿个意见出来吧。
炮塔尾仓装填的方案,其实秦振华是不喜欢的,大炮塔没有变,车体整体就会上去,不符合低矮车体的国内军队的需要,同时,尾仓只能放二十多枚炮弹,其余的炮弹还是装在别的地方的,所以,一旦尾仓里面打完了,还得用手动方式,把其他地方的搬到炮塔尾仓里面去,当然了,一场仗打二十多枚炮弹,估计已经不少了。
现在,他给大家介绍起来了T-72坦克的装填方案,这种方案,看起来好像更复杂一些,但是,它不用增加炮塔的体积,还能够保证一个低矮的车体,这个好处是明显的。“弹药整体部署在这一圈上,如果在这里被命中,那会不会带来坦克的殉爆?”就在这时,一名军官开口问到。
这一圈,正好在炮塔的座圈处,这个座圈的位置,应该是最薄弱的地方啊。
“没错,如果这里被命中的话,后果很可怕,十有八九的概率,这个炮塔会飞起来。”秦振华说道:“我们只能是增加这里的防护,同时,靠更加先进的灭火抑爆系统来扑灭可能引发的爆炸。不过,即使是西方所谓的尾仓方式,也不是十拿九稳的。所以,坦克兵,是很值得尊重的。”
当坦克兵,看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一旦坦克被击中,十有八九里面的坦克手都会牺牲,不过,这又如何?打仗,难道能害怕牺牲吗?
当年,就曾经有一首坦克兵的歌曲,里面就有这样的歌词,如果我们被击中,那么,我们的坦克,就会给我们一个金属坟墓。
当坦克兵,早就做好了这样的觉悟了,想要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那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还是勇敢地去战斗,将敌人的坦克首先打爆,不就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了吗?
(T-72在海湾战争的殉爆,让苏联的坦克名声大损,甚至于到了后来得改名成了T-90坦克,因为T-72的名字已经臭了,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怪罪于它的转盘自动装弹机,更多的是基本不能正常工作的灭火抑爆装置和身为猴版糟糕的防御能力的锅。到了后来,比如在叙利亚战争中,T90坦克的炮塔没有飞,被吹的神乎其神的豹2A4飞了炮塔,就能说明问题了。)
“我认为,两种自动装弹机方案里面,这个转盘的方式更适合我们。”问完了这个问题,这名军官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说出来了自己的观点。
随着口径的增加,装填手的体力有限,自动装弹机就是个必然,而在两种方式中,大家几乎都是一致地喜欢后者。
坦克兵们不喜欢大炮塔,那代表着更大的被击中的概率,而坦克设计师们也不喜欢大炮塔,这意味着更复杂的设计,更大的车体重量,现在,两种方式介绍过之后,大家几乎都将票投给了转盘方式的。
此时,谢惠民的脑子里在急速地思考着,这两种方案的对决,看起来,是125毫米的坦克炮,更合适了?
不行,绝对不行,他们研制了这么久,这120毫米的坦克炮,难道要从此就销声匿迹了吗?
从六十年代开始,他们就在120毫米坦克炮上钻研,一直到了现在,他们对这款坦克炮,已经放了太多的精力,绝对是不忍心看着这款坦克炮失败的。
“分装式弹药,也是有问题的。”谢惠民开口了:“我们整装式的炮弹,可以把弹杆插到发射药筒内,这样可以减少整体的长度,同时还有更大的潜力,这点,分装式的炮弹是比不上的!随着我们以后的发展,穿甲弹的弹杆会越来越长,所以,分装式炮弹,以后的潜力是有限的。”
现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已经是最常见的一种主力穿甲弹了,它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长径比,这个值越大,穿甲能力就越强!
整体装弹的方式,穿杆可以塞到发射药筒里面去,但是,分装的就不行了,所以,他觉得,这个缺陷,是对方无法克服的!
“现在,苏联人的坦克炮,别看炮口的直径更大,但是,穿甲能力反而比不上我们的120毫米坦克炮,就是例子。”谢惠民说道。
别看苏联人的炮管粗,但是,穿甲能力反而不如西方的120毫米坦克炮,这点已经在实际测试中得到了,坦克是用来打仗的,坦克炮是用来击穿敌人的坦克的,自然是潜力越大的越好。
这才是重点!
别扯什么自动装弹机!自动装弹的问题,总会解决的,但是,理论上的威力问题,却是不能回避开的。
“是啊,这是一个问题。”秦振华说道:“所以,我们就更是需要125毫米的坦克炮了,我们有了先进的造炮技术,我们可以研制承受膛压远远超过苏联人的坦克炮的先进的125毫米的炮管,我们还可以增加药室,继续增加坦克炮的威力,这样下来,性能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的。谢主任,您说呢?”
咱们用的,又不是苏联人的原装坦克炮,别看都是125毫米的坦克炮,国产的和苏联人的,绝对是不可能通用的,国产的坦克炮,药室要做到全球最大!别的不会,塞发射药提升坦克炮的威力,总是可以的吧?
口径大了5毫米,那发射药,当然也能多塞很多!
至于穿甲弹的弹杆的问题,无法塞进发射药筒里,也可以想别的办法来解决,要说12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不足,那就是片面的想法了。
谢惠民哑口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良久,才抬起头来:“这么说,你是支持125毫米的坦克炮的方案了?”
“我只是说出来了各种优缺点,要说造炮,咱们二机厂才是行家,具体怎么选,还是大家一起说了算的。”秦振华说道:“但是,有一个宗旨是不会变的,坦克,火力为王!”
第0671章 口径125毫米
坦克,火力为王,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东方大国的军队中,向来都是崇尚火力第一的。
那么,到底如何来实现火力第一呢?
当然是需要口径更大的火炮!口径越大,发射药就能越多!
到目前为止,120毫米的坦克炮,已经展现出来了逆天的性能,谢惠民等人相信,这种坦克炮的性能已经足够让坦克部队满足了,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由此而带来的其他问题,制约了这款坦克炮的性能的提升。
当初让秦振华来进行分析调研,秦振华做了很多的工作,现在,这些报告都已经出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