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现在,既然以色列人能做到,那己方也应该是能做到的。
不过,说完这话,却看到了秦振华在那里,是皱着眉头的。
“怎么,振华?你难道有不同的想法?”赵国栋向着秦振华问道。
其实,大家担心T-72,也是未雨绸缪,现在,在祖国的北部防线,遥遥相对的,T-72,T-80都比较少,大批量的依旧是T-55和T-62这些装备。
毕竟,己方最大的防备对象是苏联,但是苏联最大的作战目标是欧洲,苏联人把重心都是放在欧洲那边的,己方这里,只是一种姿态而已,并不是他们的作战重点。
当然了,万一爆发冲突,苏联人也可能随时把T-72,甚至是T-80坦克给派遣过来的,防备,是要防备的。
“这么来说,咱们还是要继续加油啊。”秦振华感叹了一句,说道:“矛和盾的争斗,永远都不会终结,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行。”
看着众人都带着高兴,秦振华知道,恐怕此时在军队那里,也是带着乐观的精神的,只是,自己在这里,还是要泼凉水的。
你们以为,M111能够打穿玫瑰国的T-72,这就完了吗?
“首先,玫瑰国操作的T-72,和苏联人自用的,性能能一样吗?”秦振华向着众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苏联人,一向都喜欢把自用的型号,缩水之后卖给盟友,这种T-72坦克,并不是苏联人自用的,所以,能击穿外贸型号的T-72,并不代表就能击穿苏联人自用的T-72。”秦振华说道。
大家必须要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不能因为这一次的成功,就沾沾自喜,毕竟,现在在战场上的,是猴版的T-72。
苏联人这样做,自然是有道理的,那是为了防止泄密,一旦到了真正的东西方碰撞的时候,西方引以为傲的穿甲弹,发现根本就无法击穿苏联人自用的装甲,那个时候,只要这一次的失误,就足以让西方彻底地丧失所有的优势了。
这算是一种战略上的做法,所以,秦振华说大家伙必须要有心理准备,不能被目前盲目的乐观而感染了。
那么,苏联人自用的,数据是多少?
谁都不知道,这完全就是个秘密,不到了战场上,谁都不会泄露,哪怕是东方大国,自己的装甲数据,自己的穿甲数据,那也是绝密的。
“是啊,我们是太乐观了。”罗荣根说道:“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啊。”
“这只是第一点。”秦振华接着说道:“第二,就算是目前玫瑰国的T-72坦克,和苏联人自用的型号,完全一样,那么,这次被击穿了,苏联人绝对会大吃一惊的,苏联人已经在战场上缴获了M111穿甲弹,所以,苏联人必然会对这种穿甲弹进行测试,同时,也会根据测试的结果,提升他们的T-72坦克的防护能力。”
没错,T-72是低档的坦克,这款低档的坦克,为了能够低成本地大批量生产,是做出了某些妥协,但是,在发现战场上扛不住对面的穿甲弹之后,苏联人会怎么做?肯定会把成本放在一边,先提升了性能再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结束之后,T-72的装甲防护,肯定是会再上一个台阶的!
这第二点,甚至比第一点,还更重要,秦振华说完了这些,罗荣根脸上的表情就更加的严肃了:“是啊,你说的没错,咱们是太乐观了,想当年,咱们以为自己的武器够厉害,但是没想到,不管用什么武器,都没有办法打穿那辆T-62,当时,大家伙的震动,是难以言表的。”
罗荣根又想到了往事,当年的边界摩擦,眼看就是大战爆发的前奏了,在当时,如果苏联人的T-62坦克推进过来,己方还真的只能是依靠血肉之躯来抵挡了。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啊!现在,军工企业的发力,就是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只是,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竞赛,为了取得胜利,那就只能是不断地追赶,不断地超越,一旦停下来,那就会落后!
这场遥远的战争,带给了东方大国的军队,甚至是带给了全世界的军队,很大的震撼,各国都在想着自己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一机厂,这个东方大国最重要的坦克生产厂里,秦振华就在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这个机会难得,如果能够上战场,他真想要去那个血与火的战场上,看看坦克大战究竟是如何打的,从中找到己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而现在,只能是通过这样纸上谈兵的方式,来从中寻找经验和教训,寻找己方继续前进的道路了。
第0687章 库宾卡试验场的测试
“所以,我们的研发不能停。”秦振华说道:“现有的105毫米坦克炮,依旧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我们和以色列人的交流,也获得了很多的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要继续改进现有的105毫米坦克炮,研发新的穿甲弹,来获得更大的穿深,同时,也可以继续加长105毫米坦克炮的炮管,来获得更大的威力。”
其实,自从引进了L7坦克炮,己方就一直在改进,最初仿制的原版,叫做79式,后来有了81式,到现在,又即将有83式,一次次地改进工艺,一次次地提升性能,不断地挖掘这种坦克炮的潜力。
它依旧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它经过改进,依旧是可以适应国内的坦克的发展的!这是秦振华的一个建议,现在,国内依旧不能停下脚步,必须要继续改进才行。
“另一方面,我们已经下马的120毫米坦克炮,依旧是有很大的威力的,所以,在我们的125毫米坦克炮研发成功之前,为了不浪费,我建议,可以把这种坦克炮,装在自行底盘上,成为一款自行反坦克炮,不管苏联人怎么改进,在我们的120毫米的坦克炮前面,那都得跪。”秦振华继续说道。
现在,这个机会难得啊!正好向军队进行第一次的推销。
二机厂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努力,秦振华知道,他们是不愿意丢弃自己的120毫米高压滑膛跑的,现在,趁着这次战争的威胁,先给军队进行一次介绍。
军队军费紧张,不可能一次推销,就能够让军队下定决心装备的,但是,这次打了伏笔,以后再介绍,那算是一次亮相了,在军队的心中,算是有这么个印象了,要是你们嫌105毫米的坦克炮威力不足,怎么办?不用担心,咱们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已经在研发之中了!性能很强大,要不要来看看?
“自行反坦克炮?”听到了秦振华的这个介绍,罗荣根顿时就睁大了眼睛:“你是说,二机厂那边,还没有放弃这门坦克炮?”
“是啊。”秦振华说道:“这门坦克炮,没法在坦克上用了,总得找个新的用途,他们委托我们一机厂,开发一款相应的底盘,来装载这门坦克炮,变成一门自行反坦克炮,罗叔,军队对这个,感不感兴趣?”
罗荣根重重地点了点头:“当然感兴趣,真没想到,二机厂也会有这样的大手笔了,如果能装到自行底盘上,还真是个不错的创新,不过,你们可别想要军队的投资,军队最后能有订单,就已经很不错了。”
军队的军费是很紧张的,不可能给他们投资搞研发,但是,如果研究出来了成果,军队通过测试,那采购一批,却是必然的结果。
在125毫米坦克炮没有成功之前,这种120毫米坦克炮的巨大威力,足以让军队拿出来当杀手锏的啊。
转念一想,罗荣根又想到了什么:“这种自行反坦克炮,是不是你小子想到的?”
当初去二机厂开会的时候,秦振华也是在那里的,要说其中没有秦振华的功劳,罗荣根是不会相信的,他肯定是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了。
“这么粗的炮管,研发出来了,要是没装备,还真是浪费啊。”秦振华挠着头皮说道,他没有正面回答罗荣根的话,但是,这样说,其实已经算是默认了。
“等到定型之后,我给你请功。”罗荣根笑着说道。
就在一机厂这里,因为这场战斗展现出来的一幕幕而商议对策的时候,在苏联,库宾卡试验场,一群老毛子正在这里忙碌着。
白发苍苍的卡尔采夫,眉头有些皱得深了,作为T-72坦克的设计师,卡尔采夫在苏联国内,那也是大名鼎鼎,更是靠着T-72坦克这个型号,把下塔吉尔设计局一下子带起来了,成为了可以和莫洛佐夫设计局竞相齐名的苏联一流的坦克设计局。
莫洛佐夫设计局的T-64,T-80,都是自用的,所以,不管多么先进,都无法在国际上扬名立万,但是,T-72就不同了,作为高低搭配中的低档品,这款坦克已经开始大量地出口到了友好国家,甚至还在某些国家建立了生产线,用来生产这种坦克。
这就像是米高扬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一样,在苏联国内,那都是齐名的,但是在世界上,大家伙只知道米高扬设计局,因为米格机是出口的产品,但是苏霍伊设计局,大部分的战斗机都是自用的,就显得默默无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