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62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们知道,现在国内的技术,才刚刚达到二代坦克的水准,现在上马三代坦克,是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的,我们现在提出的技术指标,可能会有人说是大跃进,指标太高,但是,我们必须要提这样的指标,因为,我们要努力追赶,要进步发展,要将过去浪费的时间弥补回来!”
每一句话,都是发人深思了,说了这些之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就连秦振华,都被这些话鼓动起来了。
作为一机厂的技术人员,作为一手推动了二代坦克的研发人员,秦振华知道想要研制一款先进的三代坦克,究竟有多大的技术难关,但是,这个指标,不能降低了,总得和西方保持同步才行!
哪怕是用十年,二十年,也要完成这个研发的计划!
“好了,现在我来说具体的军队提出来的指标。”贺老说道:“坦克的全重,要达到五十吨的数量级,动力系统,初期至少要达到1200马力,后期要提升到1500马力的水准,采用125毫米坦克炮,初期要具有超过600毫米的穿深,后期要提升到一千毫米的穿深,防护能力,初期对动能弹的防护,要超过500毫米,后期的话,要提升到700毫米,甚至更高!它要有先进的稳像式火控,行进中的首发命中率,要超过百分之八十……”
(现役的坦克装备,各种数据都是绝密的,如果把真实的数据拿出来说话,那该会被请去喝茶了,所以,各位大大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但是,自己的数据怎么来的,也要注意啊,要是真有绝密渠道知道的,还请保密,不要说出来,华东之雄胆子小啊。)
客观来说,贺老提出来的标准,还是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在重要的发动机,防护,穿深等等数据上,都有初期的标准和后期的标准问题,先降低一个难度,再逐渐过渡上去。
但是事实上是,哪怕就算是初期的指标,就目前的工业标准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别的不说,拿柴油机来说,现在已经提升到一千马力了,但是再提升到一千两百马力,没有五到十年的时间,是做不出来的。
坦克炮的穿深,防护能力等等,就更是有难度的了。
听到了这些指标,所有人都在心中嘀咕着,同时,也知道了贺老刚刚开始的时候,说的那番话的意义。
他先给大家鼓鼓劲,现代化的国防,是买不来的,必须要立足自研!然后,在自研的时候,也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业水准差,就降低标准。
不过,即使是如此,大家伙的心中,也开始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个,有那么容易研发出来的吗?不会因为指标太高,最终研发失败吧?
在军队和军工企业之间,这个矛盾是一直存在的,军队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指标,但是,国内的工业基础达不到,所以经历过几年折腾,发现根本就搞不出来,耗费了资金,最终失败,而失败之后,军队又增加了对军工企业的不信任,这几乎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军队考虑工业基础,降低标准?人家军队是要打仗的啊,到了战场上,谁会说我们照顾你们国家的工业基础,我们用低档的武器?
战场是冷血的,是不会讲情面的。
贺老提出来的这些标准,都是相当高的了,要实现起来,相当困难。
“这个WZ123工程,由坦克设计所来负责设计,所以,现在我们先听听坦克设计所的设计方案。”于老继续说道。
知道大家会是这种态度,也知道这个指标是超脱现在的国家的工业基础的,但是,坦克设计所,还是责无旁贷地接下来了这个工程,而且,早就开始进行谋划了。
空着一个袖管的祝老,走上了前面,当他走上去之后,并没有来到主席台的正中,而是走到了旁边,那里是一个桌子,桌子上有东西,用红绸布盖着。
大家伙原本也没有多想,还以为是会议室里没有清理走的上次会议留下来的东西呢,现在,当祝老将这个红绸布拿下来的时候,所有人就愣住了,后排的人,甚至站了起来,望着那里。
那个墨绿色的坦克模型!
模型的体积还是比较大的,同时,做的相当的逼真,祝老看着下面的人的表情,然后,将这个模型,一把拿了起来,展示给大家伙看。
这下,看的更清楚了,尤其是坦克车体前面,那V字型的防波板的结构以及横着的加强肋,一看就能认出来,这不是T-72坦克才有的结构吗?
但是,炮塔不同啊!那个炮塔明显的焊接结构,有棱有角,但是,又和西方的炮塔不同,体积更小,和大脑袋的西方设计的风格,格格不入。
“我们进行了前期的一番分析。”祝老说道:“今天,为了展开更细致的汇报,让大家看的清楚,所以,特意做了这个模型。”
“大家会觉得,这款坦克有些不伦不类。”祝老笑着说道:“没错,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这辆坦克,算是一辆东西方设计结合出来的一个方案了。我们既要照顾到坦克低矮的外形特征,也要照顾到我们的新型装甲的应用和坦克设计的潮流。我知道,很多人还喜欢铸造炮塔,但是,那种球形炮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要向前看,这个炮塔的好处,很快就会展露出来的,目前来说,它的炮塔,和风暴-2坦克的炮塔的设计,是相当类似的。”
祝老的介绍开始了。
第0778章 模型介绍
“首先,给大家从炮塔介绍。”祝老拿着这个模型,展示了一番,然后,又把模型给放下了,跟着,用手一抓,居然将炮塔给抓起来了!
“主装甲主要横向放置在炮塔正前方,而不是苏俄式坦克的大角度倾斜放置,这样可以保证正面的任何地方装甲厚度都相同,不会出现越向中心装甲厚度越薄的情况。我们追求的铸造炮塔,虽然正面防护能力很强,但是,对付攻顶的能力很差,而到了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坦克面临的威胁中,从顶部的打击也会越来越普遍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以后面临的威胁情况。”
这个模型,做得还真精致,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了,炮塔居然还能拿出来!
炮塔翻过来,祝老介绍了起来:“我们自研的125毫米坦克炮,整体结构,还是和苏联的2A46坦克炮,有很大的相似,自动装弹机也一样,采用两次推弹进入的方式。”
里面做的比较精致,只可惜,看起来不直观,如果做个幻灯片就好了!秦振华在心中暗暗地想到。
就拿一门炮来说,炮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决定一款坦克炮的性能,但是同时,还有其他的东西,炮管尾部的装填方式怎么解决,炮管的尾部是什么结构的,都很重要。
“至于这个炮盾。”祝老摇了摇模型,继续说道:“我们也打算走我们自己的道路。”
上次看到的M1坦克,是西方常见的大炮盾,而己方的炮盾外形上仍保留了苏式坦克的传统,看不到那个巨大的炮盾,但是,防护力一点都不弱,耳轴的周围、炮盾的后方,则出现了一个新的结构。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第三种装甲,或者叫固定炮盾,它可以起到和西方大炮盾相同的防护效果,保护主装甲与火炮安装孔之间的空隙,不过并不像西方大炮盾那样随炮管一起运动。”
任何的坦克设计中,炮盾其实都是一个关键,这是最讲究技巧,考验设计师功底的,现在,祝老介绍的这种炮盾,绝对算是综合了东西方的共同特点了,这个新颖的方案,装甲厚度与主装甲相近,再加上前方的塞子炮盾,完全解决了三代坦克炮盾弱点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像西方的炮盾那样,出现一个巨大的窝弹区。
当然了,弱点还是会有的,比如多少会继续影响到主炮的俯仰,但是这个折中,已经是最佳的方案了。
炮塔,自动装弹机,各种设计介绍完了,就是底盘。
“我们计划采用纵置柴油机的方案,现在的设计,是按照现有的黑豹柴油机的数据来定下的。”祝老继续说道:“这样便于整个动力系统单元的起吊,野外更换很容易,我们以前主张人要适应机器,至于现在,我们则要考虑到操作的便利。”
“前面,我们把驾驶舱挪到了中间,这样是最合适的驾驶位置,我们的坦克手的操作也会更加的简单高效。我们计划,采用方向盘操作的方案……”
在一机厂研发二代坦克和外贸坦克的经验,大大地开阔了祝老的视野,现在,计划中的这款坦克,几乎都是按照最新的理念,最新的标准来计划的,可以说,这能够达到三代坦克的标准,能够实现部队提出来的指标,当然了,也会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大增加的问题。
“最后,第三代坦克的研发,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我建议我们这款坦克在研发中,要更加重视工厂的作用,切实地发挥厂所结合的优势。”祝老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小时,把各种细节都介绍了进去,最后,又提到了这个问题。
坦克设计所,和坦克厂,不要孤立开来,大家要相互联合,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三代坦克的跨越发展!
现在,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一机厂不会来竞标这个三代坦克的项目,一机厂还有大量的科研工作等着呢,所以,主体研究依旧是坦克设计所,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厂所结合,坦克设计所为主导,那也是板上钉钉的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