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这个问话,祝老的态度是坦然的。
他知道对方为什么发怒,毕竟当初在一机厂上的时候,就已经对红星机电厂是清清楚楚的了。
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你老祝还能活多少年?说不定,这个项目没有研发完,你老祝就没了,你搞这些,图了什么?你得罪了多少人?或者说,你害了多少人?我们红星机电厂,上上下下所有工人,都会恨你入骨!
“我老祝活多少年,我也不知道。”祝老说的很轻松:“但是,这条路,我会铺出来,如果我老祝没了,还有人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了搞三代坦克,我老祝是什么都不在乎的,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祖国和军队,至于某些注定要淘汰的人,我老祝,管不了那么多。”
祝老说完这话,已经转身离开了。
这个制度,必须要制定起来,必须要执行下去,自己没了的那一天,身边的秦振华,也已经成长起来了啊。
想到这里,又看了秦振华一眼。
两人扔下了毛洪坡,向外面走去,同时,放下了这些许的不快,继续讨论起来了具体的技术细节。
毛洪坡愣愣地站在那里,突然,感觉到一阵的天旋地转,然后,身体慢慢地倒了下去。
下午,会议继续进行,上午是粗略地讨论整体方案,到了下午的时候,已经上升到了细节上了。
而祝老的发言,就更是重要了,整个下午,几乎都是祝老在说的,只是没有人知道,下午的发言里,不少都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和秦振华又仔细研究过的。
“多少年来,我们遵循的原则,始终是火力为王。”祝老侃侃而谈。
坦克是干什么用的?是打仗的,是冲锋的,所以,必须要有最强悍的火力才行!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火力,挖掘潜力,所以,我们把坦克炮的口径定在了125毫米,同时,也定下了炮口动能数据,不过,为了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威胁,我建议,我们可以在这个项目里,展开炮射导弹的分支。”
炮射导弹?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都是一愣,现在搞这个,合适吗?
在六十年代,到处都流行着导弹万能论,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以后是导弹的天下了,就拿战斗机来说,连机炮都去掉了,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导弹糟糕的可靠性,让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的手段。
普通的导弹,是自带发动机,靠着自己动力前进,而炮射导弹,则是其中的一个另类,它装在炮管里,靠着发射药给打出去。开始是用专门的炮管,而现在,已经有了坦克炮用的炮射导弹,美国人有橡皮棍,苏联人也有好几种,但是,这个真的合适吗?
第0783章 炮射导弹的再次提出
随着当年导弹万能论的影响,苏联首先在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概念。美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坦克炮射导弹;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已经有了第一款的产品。
比如,苏联有了“红宝石”坦克炮射导弹。法国有了“阿克拉”导弹,美军在M551“谢里登”坦克上装备了MGM-51A“橡树棍”导弹。
这些似乎都预示着炮射导弹的前景越来越光明,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炮射导弹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就逐渐地没落了,除了苏联人还在搞之外,就连美国人都放弃了,除了橡树棍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
为什么?
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我们目前的实力来说,仅仅研制出来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采用的还是手动控制,想要研究炮射导弹,难度很大啊。尤其是,要从炮管里面发射,承受的过载,就很难解决。”果然,就在祝老抛出了这个方案之后,就有人表示了疑问。
这个疑问是肯定的,不是挑毛病,而是实打实的。
这种炮射导弹,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就是怎么制导的问题。
红箭73是手动控制的,导弹飞出去的时候,尾部拖着两根线,所以需要专门的放线器,在炮管里,这东西肯定是不能用的。
如果不用这种控制,就得用无线电控制,早期的苏联人的炮射导弹,用的就是无线电控制,但是这样的话,在复杂的战场上,很容易受到干扰。
另一方面,就是导弹在发射时候要承受的过载,导弹自主发射,靠着发动机点火推动导弹前进,这个加速度不会特别快,但是如果是在炮管里,嗵的一下,导弹就从速度为零,加速到几百米每秒了,这提速太厉害了。
坐过跑车知道推背感,而要是在炮管里,那就不仅仅是推背感了,直接就在这种加速度下把人压成肉饼了,而现在的炮射导弹,要承受这么大的加速度,给里面的电子系统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总之,难度是很大的。
“是的,难度很大,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武器的使用前景。”祝老说道:“首先,它可以提高射程,我们的坦克炮,受限制于火控系统,在两千米外命中目标,已经很不错了,而炮射导弹,可以将这个距离拓展到三千米,四千米,甚至更远,在这种距离上,我们就能获得先敌开火的能力。”
炮射导弹,靠着炮管发出去,然后自己的发动机再点火,所以射程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增加坦克的射程!
“其次,就是精度,我们的炮弹,距离越远,精度越差,而炮射导弹,不会受到这个影响,远距离内,还可以精确攻击。”
“炮射导弹,应对的目标很多,不仅仅是可以对付敌人的地面目标,甚至可以对付空中的武装直升机。”祝老将各种优点都罗列出来了。
“至于技术上,我们要立足高一点,搞激光驾束制导,这些技术都需要时间,等到突破之后,不仅仅是用在我们的炮射导弹上,还能移植到其他的反坦克导弹上,毕竟,我们自己的反坦克导弹技术,也是需要进步的。”
“没错。”王利民院长站了起来,作为一手研发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人员,他深知这种反坦克导弹不过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而已,根本就不足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继续改进,不断改进才行。
“我们的设计团队,愿意接受这个任务,继续提升我们的导弹技术。”王利民在这里表态了。
红箭73已经完成了,下一个红箭-8反坦克导弹,也已经进入了最后定型的阶段,跨过了有无,再实现技术进步,这都是计划中的了,他们也期待着能够研究各种新技术,激光制导就是其中一种!炮射导弹,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王利民也是很感兴趣的。
当年的122坦克,就打算架上红箭73导弹的,后来由于技术问题被放弃了而已,现在,终于有了新的项目了,一定要拿下来!
激光驾束制导的方案是相当先进的,己方发射一束激光,瞄准对方的目标,然后,发射炮弹,炮弹在飞出去之后,就会沿着激光飞行,就像是骑在这束激光上一样,所以,这又叫做激光驾束制导。
这种制导的方式下,射手不用做任何的其他动作,只要保证瞄准目标就够了,导弹自己就能骑在激光上,飞到目标上,不管目标做什么机动,加速,刹车,转向,都能命中目标!
这个原理很先进,实现起来也很难,但是,首都工业学院,是有这个能力的!作为部里面下属的一个大学院校,当然要给军队搞这些科研项目了。
再说了,他们在光学上,还是相当有优势的。
想要射精射导弹,就必须要有这种引导方式,挑战很大,任务艰巨,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去做的意义,努力追赶和超越!
“这个项目,可以首先预研,等到以后,我们的资金更充裕了,可以转入正常研制之中。”贺老说道。
这个项目,要投入的资金肯定是不少的,所以,不能头脑一热立刻就上马,要有一个稳妥的方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