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到处都是存在的,以后这个公司发展的好了,盈利了,也会有人议论纷纷,尤其是经济问题,最容易做文章的了。
秦振华对此是清楚的,该打的预防针就得打,该怎么处置就得怎么处置,谁眼红都没用。
其实,即使是这样,一机厂也是吃亏的,也是在帮助其他兄弟工厂的了,毕竟,不用这个北方工业公司,一机厂自己就能把装备卖出去了,这个公司,正是依托于一机厂组建起来的,赵国栋当这个董事长,也是因为离开了一机厂,这个公司根本就捣鼓不起来。
现在,说要在卖出武器之后,分利润给这个公司,那也是相当于一机厂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补贴给这个公司的。
不依托这个公司,一机厂该卖什么卖什么,通过这个公司,一机厂还要分一部分利润出去,而这部分利润呢,用于这个公司的经营,相当于是在帮助其他兄弟工厂了。
秦振华无数次地提出要竞争,该倒闭就倒闭,但是实际上,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还是愿意伸手出去的。大家在窝里斗,最终是没啥意思的,咱们一起赚外国人的钱,那多开心。
一机厂,现在已经有了这个实力了,同时,也要有这个担当,作为国内武器研发和生产的龙头老大,带着整个行业,突破重重的限制,最终走向一个辉煌!
这个事情,就算是这么定下来了,当脱离开了系统的限制之后,公司自主性增加,这种规章,也会很快就完善和推出去的。
“接下来,咱们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方面继续完善咱们的主战坦克,为阅兵做准备,另一方面,咱们今年要把老巴作为重点攻略对象。”秦振华说道。
老巴!
虽然把M1介绍给了老巴,秦振华有很大的把握老巴不会要,但是,毕竟还是要未雨绸缪的。
新款的85坦克,研发到现在,也已经算是能满足老巴的需要了,所以,接下来,应该是重点攻略老巴了。
毕竟,军队要的数量太少了,即使是88坦克完善了,军队的订单也不会多,还是要走出口的道路的。
第1026章 塔克希拉重型工业公司
这年春天,冰雪消融,而在南方,已经是一幅春机盎然的景象了,至于在地处更南部的老巴,这个时候,天气应该是最舒服的了。
不冷,也不热,没有南亚那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这个时候,让人感觉到的只有惬意。
塔克希拉重型工业公司里,则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些年来,这个工厂也在不断地发展着,最初的时候,它的底子,不过是东方大国援助的一个坦克大修厂,可以用来大修东方大国援助的那些坦克,而到了后期,他们开始改进工厂里面的生产设备,让它逐步具备生产坦克的能力。
而现在,在他们的生产线上,就在进行着69坦克的生产,按照当初的计划,这会是一个分四步走的过程,生产69坦克是第二步,生产85坦克是第三步,最后生产哈立德坦克,则是最终的一步了。
现在,他们已经能够自己生产69坦克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成就,这个成就,和东方大国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
此时,在生产线上,不仅仅有老巴的工人们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也伴随着一个个的东方大国的面孔。
电焊的火花飞溅,就在车体的焊接车间里面,一名老师傅正在那里指挥着:“电流小了,没烧透,加大电流,你的手,要再倾斜一些!”
语言不通,身边也没有翻译,老师傅只能是用手指着,和对方比划着,甚至亲自上去,手把手地教对方。
那里的学员,一脸的感激。
而教完了这个学员,老师傅下来,拿着自己的不锈钢的水杯子,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吐出一口茶叶到了杯子里。
这水杯子,比以前的罐头杯子要好用的多,还保温,上面用汉语和对方的语言,印着什么两国友谊万岁之类的话。而看着眼前的一幕,老师傅在不停地摇头。
也就是现在,搁着过去老子的脾气,挨个上去踹你们的屁股,真是笨啊。
于长虹回忆着往事,又露出了苦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现在会有这种的境遇,一切简直就是太不可思议了。
正想着,又一名老师傅走了过来,和他打了个招呼:“老于,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估计得下个月才能出师,这批人,没任何基础,对了,老刘,你那边如何了?”
刘建志笑了笑:“笨啊,不过都肯学,只是太鲁莽,昨天要不是我及时出手,一个小伙子的胳膊就被机床卷进去了。”
两人对视几眼,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当老巴决定要自己生产69坦克的时候,一机厂进行了大力的支援,不仅仅是装备上,更有人员上的,尤其是人员,才是最重要的。
一机厂抽调了一群精兵强将,来这里指导生产建设,于是,于长虹,刘建志等等,就一起过来了。
至于背后人家怎么说,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一流人才,去的是发达国家,就像是和美国人合作的美洲虎项目,二流人才,留在工厂里搞生产,只有末流人,才会来老巴,当然了,这是某些人的调侃而已。
大家伙出来,其实一方面除了在工厂里面不怎么受待见,同时生产线上不能和那些年轻的小伙子比速度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来了这里之后,待遇好啊!
厂子里的工资,给发的是一个平均数,各种福利都不少,而老巴这边,再给额外开一笔工资,这样,出国来工作,虽然离家很远,但是,能赚钱啊,回去还不得让他们眼红死。
大家来这里,当然是带着崇高的理想,帮助兄弟国家,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腰包,就这样,成为了第一批出国打工的人了。
工作不辛苦,主要是技术指导,生产的又是69坦克,他们都熟悉的很,闭着眼睛都没事,现在,主要的还是思乡之情啊。
“对了,老于,你听说了没有,最近一机厂那边,要来人了。”刘建志向着于长虹说道。
“来人?”于长虹有些好奇地问道:“来换班吗?还没到时间呢啊。”
虽然出国赚钱,但是,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可能一直都在国外赚钱,而放弃了家庭,所以,出国一年,就该回去了,回去休息一个月,如果还想来,可以再申请。
现在,于长虹听说要来人,觉得有些奇怪。
“不是换班,是把85坦克带来了。”刘建志说道:“这个厂,在这批69坦克生产完毕之后,估计会转而投产85坦克。”
投产85坦克?听到了刘建志的介绍,于长虹再次看了眼那些正在干活儿的学徒工,小声地说道:“就凭他们,还生产85坦克?”
不是自己小看,是实在不行啊。
85坦克,算是二代坦克中的佼佼者了,单单说一个车体的焊接,就不再是普通的钢板了,而是多层的,材料,厚度等等,都是需要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