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说的很有道理。”法里德向着秦振华说道,算是表示了一番肯定:“这种专用的导弹发射车,也不是完全有优势的,我们对拖车的方式,是能接受的,不过,我们要求的拖车,必须能满足我们国内的需要才行。”
“那是肯定的。”秦振华说道:“您也知道,我们前些年引进了斯太尔技术,国内的斯太尔重卡,一直都是高端重卡的代表,在军队中使用也相当广泛,我们出口给贵方的,也是其中的最先进的版本。”
秦振华拿出来了车上王利水交给自己的文件,开始介绍起来。
“首先,在发动机方面,给贵方提供两款发动机进行匹配,一款是斯太尔配套的WD615系列发动机,其中的最大功率版本,370马力,另一款,是我们生产的道依茨风冷发动机,动力是500马力。”
“我们选择道依茨柴油机的版本。”法里德说道:“这样的动力储备更多一些。”
作为金主国家,从来都是不差钱的,购买装备,必须是高大上的。两款动力相比,自然需要500马力的版本了。
秦振华点点头:“嗯,那就选择这台发动机,然后,我们再确定一下其他的装置。”
一番匹配下来,果然都是高大上的了,采埃孚公司的转向机,变速箱,威伯科公司的制动阀,博士公司的电器,西门子的仪表总成等等。
“我们专门从美国配套厂商采购了专用的车载空调,提供足够的制冷能力。”秦振华说道:“保证我们的朋友在最炎热的地方,也有舒服的环境。”
对方点点头,空调是必须要有的,否则部署到了沙漠之中,那种热量,谁受的了?
“如果按照这种方案配套下来,一辆车大概是七十万左右。”秦振华说道。
“这个当然没问题,我们大概需要三十六……不,大概需要一百辆吧,贵方能在一个月内交货吗?”
七十万!
听到了这个数字,王利水等人都在那里咋舌,哪怕是用了各种配件,其实成本也不到三十万,秦振华居然向人家要七十万,而且,人家还不还价,直接就认同了,这生意,做的简直是太容易了啊。
而且,对方还要一百辆,这一百辆,绝对包括一定的备份了,一般来说,储备一半当备用车辆就够了,人家呢?直接就储备了两倍,实在是财大气粗啊!
“当然没问题,我们还需要有先期的试装车,提供给贵方,贵方在沙漠里面试车之后,如果有各种问题,我们再专门解决,总之,一定要让我们的朋友满意,对了,有关车子的涂装,我们给贵方专门一套沙漠迷彩喷涂,如何?不过,这个得加两万。”
尼玛,这不是坑人吗?
目前,国内生产的,要么是军绿色,要么是正常的白色,改变成沙漠的黄色,就是在喷涂的时候上个不同颜色的油漆而已,这个就要两万,也太坑人了吧?
“当然没问题,我们就要专门的沙漠迷彩。”法里德说道。
几乎是在会议当场,对方就拍板了所有的细节,各种加价的装备,几乎都是毫无保留地选择了,土豪的作风,显露无遗,当最后签下了合同之后,对方也是表示,立刻就会将定金转过来,作为生产的启动资金。
看着那个最终签署的文件,王利水在那里直接就呆住了。
这七十万一辆,居然并不是七十万人民币,而是七十万美元?现在,一美元已经兑换3.7人民币了,意味着价格又翻了3.7倍啊!
这一笔合同,几乎就是黄河厂整年的利润了,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这次叫秦振华过来帮忙,实在是找对了人了,要是换做其他人,根本就不敢这么要价的啊。
等到中场休息,王利水在洗手间遇到秦振华,小声地向他说道:“那个,咱们这样要价,会不会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秦振华说道:“对于咱们的这个大客户,价格要少了,那就是看不起人家,那就是对自己的产品的信心不足!奔驰重卡,还能卖到一百万呢,咱们要价七十万,又是各种高端配置,这个价钱一点都不多。”
狗大户,有的是钱,要少了,那就是羞辱人家呢啊。必须多要点,人家又不差这个鸡毛蒜皮的。
秦振华乐呵呵地说道:“老王,这笔生意,可是我给你们谈成的,而且,以后还得我们一机厂帮忙,还有那道依茨柴油机,也是我们一机厂下属的企业生产的,这个嘛。”
秦振华露出了一个你懂得的神情,王利水看着秦振华,用力地点点头:“没问题,我们对半分。”
对半分!一辆七十万,一边分三十五万,这样看起来,似乎是他们黄河厂吃亏了,但是,账不能这么算,如果没有秦振华,那他们自己,要价都估计够呛敢要到三十五万,估计还是人民币。
这样给秦振华的,也不过是他应该拿的而已。
第1080章 王利民的点拨
“这么旧的书,没想到王院长您居然还有?”首都工业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王晓强看着那个已经显得斑驳的一本不是很厚的书,向着王利民说道。
王晓强的心情不是很好,回到了首都来了之后,又不想再回老单位去看看,而王晓玉就把他带到自己的学校来了。
毕竟,三代坦克的火控系统项目已经确定下来了,王晓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不行的,主要还得靠首都工业学院,靠曹建丽教授的帮忙,而今天,带着自己的哥哥一起过来,王利民听说之后,就把王晓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了。
此时,王晓强的面前,摆着一本书。
《光刻掩模版的制造》,这本书,32开66页,几乎每一页,王晓强都能背出来,这本1972年由江城无线电元件三厂编写的书,是东方大国芯片的光刻工艺研究的起步。
当年,东方大国开始研究光刻制造工艺的时候,比美国稍稍晚一些,但是和日本几乎是同时起步的,至于什么泡菜国,什么湾湾,则要早十几年的时间。
更早的时候,在1965年,东方大国科学院就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七十年代,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当时,王晓强也是其中的研究人员,后来国内第一工科大学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在1980年圆满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现在,国内的芯片生产工艺,几乎就是和整个时代同步的,但是,就在现在这个时代,因为芯片产业的投入太大,国内要硬生生地放弃掉了!
想到这里,王晓强的心中,又出现了无比强烈的愤懑,感觉到无处发泄。
“是啊,我得到了这本书之后,也是如获瑰宝。”王利民说道:“前些年,我开始自学数字电路,总觉得很多东西不理解,毕竟,我以前是搞模拟电路的,这些年,才算是有所收获,但是对于集成电路如何制造,还很是不解,现在算是明白了,真的是太先进了,太有创造力了。把照相机的方式用在制造集成电路上,真是不简单啊。”
“可惜啊,这些,咱们都要扔掉了。”王晓强说道:“投入太大,上级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些光刻机,造不如买啊,直接从国外买来就好了,自己研究,花钱太多,国家不肯投入。”
说起这件事来,王晓强的语气是低沉的。
王利民点点头:“这也不能怪国家,现在国家就是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不起来,那一切都是白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其他行业都得忍耐,这个无线电元件三厂啊,最近据说日子也不好过。”
江城无线电三厂,原本是个国内著名的集成电路生产厂,但是现在,已经面临了一系列的危机了,作为一个曾经编写了这本集成电路制造书籍的工厂,他们也算是经历过辉煌了。
而现在,这个厂子已经经营困难了,他们虽然还能生产集成电路,但是,当国门打开之后,一些国际上低端的集成电路,都已经是潮水一般地涌进来了,他们厂里也有很多的问题,导致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于是,产品一下子就滞销了。
他们的另一款主打产品,是收音机,这个嘛,现在的销量也很少,谁去买收音机啊!
目前,厂里已经举步维艰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逃脱不了破产改制的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