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86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东方大国的芯片工业,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是世界领先水平,后来却是迅速落后,走的就是这样的一条路。
其中,有太多的错误蕴含在里面,有太多的教训值得深思,只是可惜,没有卖后悔药的。
一机厂,是造坦克的,原本和芯片产业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但是,一机厂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想要造先进的坦克,却又离不开芯片,坦克需要火控计算机,要靠微电子技术,坦克需要热成像装置,也要靠半导体工业,所以,现在王晓强想要涉足到芯片制造上去,秦振华是支持的。
但是,究竟该怎么支持,却是有讲究的。
“王院长,非常感谢您啊。”此时,就在另一座酒店里,一个包间里,王利民正在和自己的十几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聚会。
“还是叫我老王好了,否则,你叫我王院长,我叫你冯厂长,这就生分了。”王利民向着对面的老朋友说道。
江城无线电三厂的厂长,冯士忠,就坐在他的对面,两人以前就认识,算是老朋友了,十几年未见,今天再次见面,也可以说是缘分了。
当然了,前段时间,就打过电话的,顺水推舟,王利民就帮了个忙,正好王晓强过来,就给王晓强介绍了一番这个厂子。
当然,他没有收老朋友任何的钱物,在他眼里看来,无线电三厂经营上遇到了困难,而军工系统内又有搞火控芯片的需求,双方完全是可以优势互补的嘛。
“那有什么好谢的,都是应该的,不过,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你们也要做好准备。”王利民说道。
虽然和王晓强说过了这件事,不代表一机厂那边就会同意,毕竟人家也是有人家的考虑的,一机厂赚钱能力很强,花钱能力也很强,赚回来的钱,很快就会投入进去,所以,有没有资金会注入江城的无线电三厂,那是个问号。
“是啊。”冯士忠说道:“上级下了死命令,我们如果不能扭亏为盈的话,厂子就要倒闭了,所以,我们也是下了大力气的,这次来首都,不仅仅是为了找老朋友叙旧,我们还找到了新的项目。”
新的项目?
王利民有些好奇,同时也为自己的这个老朋友而高兴,只要能够找到更好的项目,盘活了厂子,那可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啊!
“从哪里找来的项目?”王利民问道。
“南泡菜国,三行公司。”冯士忠说道。
“三行公司?”听到了这话,顿时,王利民的眼睛就睁大了:“那可是国外的大企业啊!”
“是啊。”冯士忠说道:“我们也是找了很久,才和这个公司取得联系的,外国人的技术就是牛,只要咱们能够引进外国技术,发展咱们电子产业,那一定是红红火火的,就像是太湖厂,原本那么小的一个厂,引进了东芝公司的技术,就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的响当当的龙头老大了。”
其他人或许不熟悉,但是,电子行业内部,都在为太湖厂这个小厂的发展而感觉到震惊不已,当初和东芝公司合作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说风凉话,结果呢?
结果人家现在一跃而起,成了龙头老大了。
尤其是那个厂的厂长,说话就更是牛气了,去了他们厂,吃住全免,工资翻番,在这个厂初期扩招的时候,着实吸引了不少人,就连他们无线电三厂,也被挖走了一批人。
这几年,大家的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你们太湖厂能引进国外技术,我们就不行吗?
你们能找岛国,我们就能找泡菜国,反正都是外国,技术都是牛。
“而且,我已经邀请了对方的商业代表,来和我们谈一谈。”冯士忠说道。
“现在?”
“没错,现在,我们只是个地方厂,所以,特意找了你这样的首都的人来给咱们作陪,没有提前和你说,你不会怪我吧?”冯士忠说道。
“当然不,不过,我也不太熟悉电子行业,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没事,有你的身份就够了。”
正说着,外面传来了敲门声,当冯士忠过去开门的时候,那边,两名西装革履的人走了进来。
三行公司的商业代表金泰元,笑呵呵地弯腰鞠躬,显得很有礼貌的样子。
“冯厂长,见到您很高兴。”
“哦,您还有客人?”
“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首都工业学院的王院长,我的老朋友。”
一番寒暄,众人坐定,金泰元身后的助手兼翻译,已经把拎着的东西,摆在了桌子上:“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也是我们合作的项目之一,请两位过目。”
那是两台看起来很漂亮的收录机!上面的英文字母MyMy,很是显眼。
王晓强能想到的,冯士忠自然也能想到,他们主打产品是收音机,那么,转型生产收录机,也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了。这也是他们的扭亏转盈的背水一战了。
“在我们泡菜国,这款收录机的销量相当不错,我们对东方大国的市场也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打算在东方大国寻求一家厂商合作,共同生产。”冯士忠说道:“希望我们能合作顺利。”
第1084章 找一机厂化缘
金泰元的个子不高,西装革履,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一看就是那种充满了气质的人,果然,人家外国人就是不一样啊。
冯士忠在心中暗暗地想着,然后,开始看那两台收录机了。
这两台是不一样的,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单边喇叭,一个两边都有喇叭,表面的塑料壳,看起来也是光彩夺目,那些按键,做的更是精致。
“这也是我们三行公司目前最新款的产品,相比岛国货,一点都不差,但是价格上还要便宜一些,贵方公司生产之后,成本比我们那里的还要低。”金泰元说道。
“我们生产的,成本能更低?”冯士忠问道,心中此时是充满好奇的,怎么到了己方手里,就能压缩成本了呢?
东方大国的人力成本是相当低的,这是一个共识,但是,东方大国的工厂,运行成本可不低,看看厂子的各种机构设置,看看厂里的领导所占的比例,就能知道了。
此时,冯士忠的心中充满了好奇,而对方,则是露出了微笑:“那是当然了,这种录音机,里面大量使用了集成电路,而我们知道,贵方也能生产集成电路,所以,我们可以把相关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也出口过来,在贵方的厂里大量生产,这样成本就降低下来了,我们知道,在电视机的集成电路方面,已经有相关工厂生产了,但是收录机方面,还是一个空白。”
当听到这话之后,冯士忠顿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噗通噗通地跳起来了,这个机会,简直是太难得了啊,己方的工厂这下要鸟枪换炮了,要有新的发展时期了,自己这次来首都,还真是收获巨大啊。
带着这样的想法,冯士忠的语气都有些颤抖了:“那么,我们需要付出多少?”
“整套生产线算下来,大概是三亿左右。”对方说道:“如果贵方能接受,我们就接着谈,如果贵方不接受,那我们……用贵方的话说,叫做买卖不在仁义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