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故障,是有一定几率的,但是,这个几率很小,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只是没有想到,现在在这种时候,居然出现了这种故障。
那边的温纳尔达,瞬间也是眼睛里一片死灰,他跺了跺脚,突然说道:“今天不比了,今天不比了,明天接着再测试!”
今天的运气实在不好!
导弹放线器故障,导致导弹失去控制,这和第二枚导弹的脱靶完全不同,第二枚可以说是因为操作手的失误,但是第三枚,彻彻底底的就是因为导弹自身的质量问题的。
有线制导导弹的放线本身其实没多大难度,这点可以从放风筝,或者钓鱼说起,那些线缆也都是要放出去的,原理都是一个样子,电缆沿着线轴一圈圈缠上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当然,在缠绕的时候,还要使用特殊脱水加固,平时线缆是粘接在一起的,等到释放的时候,轻微的拉力就可以让个胶水失去作用,这样是为了避免在漫长的岁月里变松,有些像是漆包线外面刷的一层漆。
这个东西,目前已经成熟了,毕竟,对于有线制导的导弹来说,这无非就是一个缠绕工艺的问题,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放线过程中的发动机喷射的火焰的炙烤问题,如果不解决,很容易把导线给烧断。
红箭8导弹是旋转的,这样容易保持导弹的稳定,在刚刚的飞行过程中,也验证了这种方式的好处,它居然能接连击中五个不是在一条直线上的靶标,足以说明姿态的稳定了。
这种导弹的放线,随着导弹的旋转而甩开,这样,导弹发动机的尾焰是在中央直着喷出来的,导线就在外面转圈出来,虽然看起来惊险,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意外。
而陶式导弹,并不旋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线轴被放在弹尾中央,发动机喷口做成几个对称倾斜的,这样就相互避开了,发射时导线从尾部直着放出去,而发动机火焰却向斜后方喷出,互不干扰。
这两种,哪个更好?就目前来说,红箭-8的飞行是更加稳定的,这种不旋转的导弹的优势,需要到了后期,有末端成像制导装置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
当导弹采用光纤制导的时候,不仅仅是单向传输控制信息了,导弹看到的目标,也可以从头部的光学摄像装置里面发送过去,发送到后面的操作手里,看到目标的样子,增加命中的精度,甚至操作手还能选择砸在目标的某个位置上。
这种时候,旋转的导弹,就没法做到传输图像的稳定了,图像是旋转的!
总之,那些才是关键问题,现在,放线器,绝对不算是什么大问题,谁能想到会在这个方面出了故障。
所以,温纳尔达一直觉得,今天是运气不好,干脆不比了,明天再比!
反正,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他们也没有心情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总之,现在就算了,绝对是不比了。
说完,他就迈开步子,头也不回的走了。
第1146章 绿箭
第一天的测试,就以这种戏剧性的一幕作为结尾了,大家都可以看到对方是有些恼怒了。
对方的恼怒是可想而知的,打了三发,一发只命中了一个靶标,一发脱靶,一发故障,这要是平均下来,命中率低的可怕,今天再打下去,怕是要丢人丢到家了。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再接下去干了,如果再接着下去捣鼓,如果还不成,哪里还有脸。
对方走了,冷场了,这边也就不方便再继续下去了,谢里夫笑呵呵地说道:“走,今天我们去庆功宴。”
其实,打完这两发,大家伙都已经心中有数了,两款导弹相比,陶式当然还是不错的,但是,红箭-8导弹,要比陶式导弹出色,就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选择,自然是选择更加又优势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了。
仅仅打了两枚,红箭-8导弹已经靠着杰出的性能,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尤其是,这款导弹完全就是尊崇实战的方式,按照实战来做的,这就更是难能可贵了。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美国人撂挑子走了,这边依旧是兴致勃勃的。
“多谢。”秦振华笑呵呵地说道,对方不说是什么接风洗尘,直接说是庆功宴,意思也是很明显的了。
这场宴会,就是要庆祝的,庆祝红箭-8导弹,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已经赢得了他们的认同!
赴宴不是第一次了,秦振华落落大方,等到一众人坐定,谢里夫说道:“我们对这款导弹很满意,如果引进生产线的话,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我们就能自己生产了?”
“如果全套引进我们的生产线,加上厂房建设,设备调试,我们认为,有两年的时间差不多。”秦振华看了一眼王利民教授,然后向着对方说道。
这个生产线,绝对不是国内的生产线拆过来的,而是要订购各种机器,然后运输过来安装,这样一来,肯定能带动起来不少的工厂,给他们利润。
而且,这两年的时间里,老巴想要拥有红箭-8导弹,那就应该是外购的方式,所以,己方还是能够有一定的销售订单的。
现在,国内已经不再为出口生产线而有所顾忌了,研制出来,就是要卖钱的,直接卖产品是卖钱,卖生产线,也是卖钱。
至于卖生产线,会不会挡住自己的买卖,这就要看怎么考虑了,己方是拥有足够的研发能力的,等到这边生产线建设起来,开始投入生产,国内新型的反坦克导弹,也已经开发完毕了,所以,对方还是有需求的,国际市场也是会有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影响到己方的出口的。
管他呢,先卖了赚钱再说,能赚了钱,也才方便获取更多的研发资金,从而研制出来更先进的武器,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那么,如果我们要求联合起来,一起共同开发呢?”就在这时,对面一个人开口了。
这是个新面孔,秦振华顿时一愣,看着对方。
“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他目前领导我们的军备发展实验室。”谢里夫向众人说道。
“如果要联合开发,那贵方有什么想法?”秦振华问道。
“我们要更远的射程,更高的穿甲深度,更多的瞄准方式,尤其是对付爆炸反应装甲,也要有这种能力,整体来说,要达到陶-2A的性能。”卡迪尔汗说道:“我们想要比现在的红箭-8导弹的性能,提升一个档次,这样作为我们应对未来的装甲威胁的主要武器。”
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的,虽然因为不是正式场合,没有把那些详细的公式数据等等拿过来,但是,还是有了一定的概念,要达到最新的陶-2A的水平。
虽然说陶式导弹是西方先进的,大量使用的导弹,但是,就和M1导弹一样,是有多种型号的。
早期的陶式,是在1970年的时候装备部队的,射程三千米,静破甲厚度600毫米,而老巴手头拥有的,就是这种最早期的陶式。
虽然美国人在给老巴军援,但是,最新的武器装备,是不会给老巴的,或许美国人是有顾虑的,什么东西,只要到了老巴手里,那就会落到东方大国手里,他们要防备着一些。反正这种导弹在越南战争中已经大量使用,对付越南的坦克,成功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经相当不错了,同时,由于前前后后生产了十几年,也是数量最庞大的一批。
后来,1981年又定型了陶1导弹装备部队。这种导弹将发射管缩短到1067毫米,有利于克服在较大横向风条件下操纵发射装置的困难。配装了AN/TAS-4夜间瞄准具,可以夜间瞄准,同时,在战斗部内腔中安装了可伸缩的长约305毫米的圆柱形探针,大大提高了性能,让它的破甲能力达800毫米。
不过这种导弹没有生产几年,到了1983年,真正的大改款陶2出来了,增加了直径和重量,弹头前部探针由305毫米增至540毫米,破甲厚度达逆天的一千毫米。采用增程发动机,提高了射程,增加了二氧化碳激光器光标,提高了导弹在烟幕灰尘或恶劣气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这种导弹出现之后,修斯公司再接再厉,跟着改进出来了陶2A型,今年正式装备部队,和陶2相比,它采用了两级串联空心装药,提高精度和威力,用于攻击披挂反应装甲的目标。
老巴的目光是相当长远的,既然要搞,就要搞世界先进的,他们对红箭-8很满意,相比他们自己装备的陶式导弹,已经是一个逆天的性能提升了,但是,他们依旧不满足,还想要更好的。
听到了这些要求,秦振华认真地点点头:“当然可以,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能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他们说的,也正好是己方的红箭-8导弹的改进方案,对方能提供研发资金,自然是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