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101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去年去金字塔国的时候,千方百计弄回阿里了一辆卡玛兹543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来,那款导弹发射车被安泰厂拆开了,打算进行测绘仿制,结果中途,三江厂开着自己的三江580,过来找场子了。
后来很戏剧化,三江580掉河里了,是安泰厂派出去车辆给拉出来的,于是乎,当时就没有闹起来,不过,对这样的情况,秦振华倒是很支持的,有竞争,有进步,有想法,有实干的精神,所以,对于三江580的弱点,秦振华提议用飞毛腿导弹发射车的相关部件来替换,这样也给安泰厂一些压力。
后来,安泰厂倒是答应了,不过只是给成品配套。
现在,时间过去近一年了,三江580,应该是改造过的了,也一定能够赶得上今年的国际防务展,这种车辆,自用不了太多,所以一定是要拉出来赚钱的了。
而且,这可是国家的科技实力的一个象征了,目前能够制造这种高机动越野底盘车辆的国家可不多!
这次的国际防务展,是一定要出彩的,但是,选定为阅兵的那些装备,又不能拉出来,所以,只能是找这些了,不管是203毫米炮,还是导弹发射车,还是实弹射击,都是用来出彩的。
会议已经进入正题了,秦振华说着各种国际防务展的建议,坐在上面的来领导,也是听的很认真,最终,经过商量讨论,对秦振华的这些建议,都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既然要干,那就轰轰烈烈地干,出了什么状况,咱们给你兜底!
来领导回答的很干脆。
“这次的国际防务展,我们不仅仅要争取把装备给卖出去。”秦振华说的很认真:“更重要的,是要开阔眼界,多学习国外的知识,弥补我们现在的欠缺,这次已经汇报上来的厂商名单里,有不少都是做光电设备的,我提议,如果确实对我们有用的话,也是可以买过来的。”
这是一个双向的,不仅仅是要出口装备,还要向西方学习,尤其是西方那些先进的设备,确实能够弥补己方的武器系统缺陷,该花钱的时候,也绝对不能吝啬。
这是在给上级领导打预防针呢,别总是想着赚钱而不花钱,毕竟,咱们也是有不少的弱点的,就目前来说,光电系统,依旧是其中最弱的了。
这次不知道能够有什么好东西,王晓强肯定也是要参加的,其中最让人心动的,自然就是红外成像系统了,那可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拥有的东西,同时,对武器装备来说,也是必须要走过的一个难关。
夜视仪,需要用红外成像装置,目前的微光夜视仪只是个过度,各种导弹的导引头,也要用红外成像装置,可以说,这是目前国内的火控系统和导弹系统里欠缺最多的了,如果能够在这次展览会上找到合适的厂商,引进过来,交给王晓强去做,那就再好不过了。
“没错,为了咱们现代化的国防,该花的,还是要花的。”来领导说道:“只是,现在咱们既然都开始搞市场经济了,那咱们就可以交给某些工厂去自主引进,咱们只负责牵线搭桥,如何?”
果然还是不想花钱!秦振华心中清楚。
第1270章 铁人的精神
这也没办法,毕竟,国家现在就是比较穷,就是没钱,而且,国家也已经看到了,目前最弱的是空军,差距最大的是空军,所以,即使有钱,也只能是首先投给空军,海军其次,至于陆军,有限的经费里,被庞大的军队数量一平均,能够用在装备上的,就是太少了。
百万裁军又如何,裁完了这些军队,东方大国的陆军依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所以,国家也是没办法了,各个军工厂,自己寻找出路吧,既要引进现代化的装备来实现国防的现代化,同时又不能让国家花费太多的资金,除了那些急需的项目之外,普通的,就只能是靠边站,只能是等待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秦振华是可以理解的。
一机厂,其实也一直都在这么做,能不用劳烦国家掏钱的,一机厂自己就已经出资了,最近最大的项目,自然就是那个芯片的工厂了,所以,别看一机厂目前看起来盈利能力很强,实际上,花钱也是很厉害的。
不过,只要熬过这一段时期,初期的巨大的投入,转化为了一个个的成品之后,己方也必然会迎来一个光明的前途。
会议召开了两天,商议了各种具体的问题,到了第三天,一众人显然都还是不肯走的。
“虽然咱们知道三代坦克属于绝密项目,不过,目前咱们的级别都是足够的,所以,去你们厂里看看三代坦克的生产,总不算违规吧。”来领导笑呵呵地说道。
三代坦克的生产?
听到了众人的期待,秦振华无奈地摇摇头:“目前,我们还在研究新型钢材的焊接。”
“什么?”听到这话,众人顿时都是一惊,都听说三代坦克的设计已经完成了,目前正在积极地打造原型车,搞了半天,现在居然还没有完成焊接呢?
坦克就是个铁疙瘩,这些铁疙瘩,就是直接焊接出来的,所以,焊接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坦克的整体性能,焊缝的强度,必须要达到和车体一样才行。
同时,随着坦克技术的进步,坦克用的装甲钢,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现在,国产的三代坦克,将会使用全新的装甲钢,这些装甲钢,如何焊接起来,就是一个大难题了。
如果焊缝质量不过关,那就会是残次品,以一机厂的严格要求,是绝对不能装备到部队中去的。
秦振华带着众人,进入了一机厂的车体焊接车间。
车间内,电弧的火光飞溅,照耀着焊工们的青春。
可以看到,在工件的两边,都有工人,这两边的工人,是在同时开始焊接的。
这也是卢峰以前研究出来的一种焊接技术,想要焊接厚实的装甲钢,只从一个方向焊接,烧不透,如果两边同时开始焊接,那就能大大地增加电弧的能量,烧融金属,可靠地焊接在一起,同时,这也对焊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人必须要配合默契,稍有差池,就会出现问题。
其中一名焊工,看起来很奇怪,对方用一只手拿着焊把,而另一只手,却没有去拿焊帽,那只手,似乎隐藏在耷拉着的袖管里,而焊帽,却稳稳地悬空在他的脸前。
终于,一根焊条烧完了,焊工放下焊把,将焊帽取下来,嘴上蠕动了一下,紧张的肌肉终于能舒展一下了。
因为一只手没有了,所以,卢峰只能选择这种焊接方式,他虽然残疾了,却是一机厂目前最好的焊工,他正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诠释着一名共和国的建设者,一名军工的技术员该有的职业素质。
“老卢,你辛苦啦。”来领导看着卢峰,感叹地向他说道,对这名一机厂重要的电焊工,他也是清楚的,对这名焊工相当的佩服。
“不辛苦。”卢峰说道:“每天焊五十根,今天才焊了四十根而已。”
卢峰的脸上,带着从容和淡定,对这么多的领导视察,并没有表现的多么的异样,在一机厂,大家都习惯了,随时都会有领导来视察,那又如何,该干啥就干啥呗。
“卢师傅,这实验的情况,怎么样了?”秦振华向着卢峰说道。
其实,每隔几天,秦振华就会过来看看,现在,这个提问,主要还是帮来领导他们提问的。
卢峰摇摇头:“不行,我们最终的实验结果,就是这样,一条焊缝,只要开始焊接,就不能停,必须要一口气焊到底。这样就能保证焊缝的质量了。”
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已经可以达标了,只是,这个达标的结果,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那些小的焊缝,一两米长,这还好说,但是,车体前后的长度七米多,转一个圈的话,那这个焊缝的长度,就要有二十米以上了!
一名电焊工,蹲在这里,一刻不停地焊接,那也得从早焊到晚!谁能受得了!
“看来,咱们还得找其他的方式啊。”秦振华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