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柱不仅仅在负责重卡厂,同时,还负责了轮式步兵战车的生产,毕竟,轮式步兵战车的很多零件,都是从重卡上移植过来的。
六轮步兵战车已经进入了陆军之中,成为了重要的一款装备,同时,八轮步兵战车也在研制之中,由于要搞侧传动系统,所以,进展很慢,还好现在军队的需求并不急,供科研的时间有很多,其实也不是不急,而是因为军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所以研制出来军队也不可能大批量地购买。
这样正好给己方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这种另辟蹊径的传动系统,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研制和测试,才会有最终的成熟。
苏联人的BTR步兵战车,从六十年代就开始面世了,在山地国的战场上,也是大量使用,到了前年的时候,最新一代的BTR-80步兵战车,也展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充分说明了在这些军工方面,苏联人有着强大的研发实力。
既然要去,不仅仅要看坦克,还要看步兵战车。
罗荣根笑着点头,又望向了王晓强:“你呢?你想去看看吗?”
“苏联的电子技术,发展也是有他们的特色的。”王晓强说道:“如果有机会,我想要考察一下苏联的半导体产业。”
在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不遗余力地抹黑苏联,捎带着连苏联的电子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歪曲,其中在电子工业方面,说苏联多少年来专注于电子管,是为了打赢核大战,所以苏联人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方面,落后西方多少多少年。
要说苏联落后,或许是有些落后,但是要把苏联贬低的一文不值,那也有些太过分了,苏联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其实并没有落后西方太多。
比如说,苏联生产的第一个晶体管,比美国晚不了几天,到了70年代末,苏联就应用起来了2С系列工控微机,广泛用于车铣加工中心、磨床、激光切割和线切割机床。
在计算机方面,民用的就不说了,仅仅说最能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超级计算机,苏联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超标量处理器“厄尔布鲁士2”,靠着这种处理器,苏联的M13超级计算机在80年代中期运算速度曾排名过世界第一位,这样的微电子实力,最后居然被贬低到了一文不值。
就在苏联解体前,仅莫斯科州周围的ELEX生产联合体,这个机构的产能就达到了8亿块,同时,已经开始使用1.5微米的制程了,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0.8微米制程工艺。
当然,随着那个帝国的轰然倒塌,这些优秀的头脑,都被全世界到处挖掘了,不少人后来都出现在了英特尔公司里,开始用他们的智慧为曾经的对手服务了。
现在,这个考察是军队组织的,所以应该是以军工为主,王晓强说要考察一下苏联的半导体产业,是有些不合适的,所以,说完了这些话,他就推了推自己的眼镜,有些惭愧地笑了笑。
谁知,罗荣根却是郑重地点了点头:“没错,是该去看看电子产业,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都在看各种资料,总是有一种感觉,到了以后的战争中,这个小小的芯片,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目前,这只是罗荣根的一种预感,他把这种预感说出来,立刻就引起了一旁的秦振华的共鸣:“罗叔,您可算是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了,我把大批的资金投入到了芯片行业里,有人还在背后说风凉话,说我是照顾裙带关系,他们丝毫不知道,到了以后,电子系统落后,那就是要挨打的啊。”
秦振华对此是深表赞同,现在,没有几个人有这么长远的眼光,罗荣根在一机厂,耳濡目染,也变得超前起来了。
“就拿咱们的坦克上来说,上次表演了炮口端酒杯,某些人说这就是花拳绣腿,根本就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没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坦克就没法打仗,他们还抱着跑几步,停下来开炮的想法,却不知道在现代的战场上,停下来那就是等死。”
说的秦振华满腹牢骚,都出来了,这几年来,秦振华的权威越来越大,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知觉中,也有些人眼红起来,觉得秦振华的权力太大了,很多事情都是由着他的性子胡来。
己方一个坦克厂,兼并个发动机厂,配套下属工厂,都有的解释,又去搞什么电子厂,这不是瞎胡闹吗?为了他的大舅哥,也太浪费国家的宝贵资金了吧?
秦振华顶着压力,坚持到现在,也知道罗荣根等人都在背后支持着他,而现在,说起来这个电子技术,终于把满腹的牢骚给说出来了。
电子技术,关系重大,没有先进的电子技术,以后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法生存。
炮口端酒杯,展现的就是坦克在行进中的稳定性,没有先进的电子技术,根本就做不到,有什么用?战场上可以跑着开炮啊。
“这也是因为咱们很多的人没有眼光。”罗荣根说着,把一本杂志拿了出来:“我看,你们办的这本杂志就不错,我可是打听过了,首都里面的不少行业内的领导,都对这个杂志赞不绝口,以后,可以在这个上面,多介绍一些现代化的电子知识啊,给他们科普一下嘛。”
第1337章 第一期杂志
那是一本崭新的杂志,封面上,85坦克高昂着炮管,雄赳赳气昂昂,拍摄的角度关系,炮口显得最大,看上去气势十足。
“坦克装甲车辆?这第一期的杂志,终于出来了!”秦振华很是高兴地说道。
安排完了这件事之后,秦振华就出国了,出去解决海军的一点小事,回来之后,又在王晓强的厂子里呆了一段时间,几乎就将明年的工作给安排全面了,订单也排的满满的,赶着过年,这才回来。
回来之后,就眼巴巴地跑罗荣根这里来了,体现了对这位老领导的尊重,现在,从对方手里接过来了这本杂志,秦振华也是眼前一亮。
“年前的时候,小聂跑来找我,说这个杂志马上要刊印第一期了,但是他们不知道里面有的东西是否涉及到泄密,原本想要找你来把关,结果没找到人,就给放到我这里来了。”罗荣根说道:“其实,我当时是不愿意的,觉得这样一个杂志咱们也搞,实在是管的太宽了,但是,我看第一页,就被吸引住了,然后我就把这个差事给接了下来,给他们审核一下,同时也当了第一个读者。”
秦振华点头,这件事是自己答应过的,但是,自己哪里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啊。
“这一期,主要介绍了咱们的85坦克,介绍了大量的数据,不过这些数据又都是公开的,所以并不泄密,但是正好可以宣传咱们的坦克,很是不错。”罗荣根说道:“里面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那些初次接触的人可以读懂,资深的军迷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真是一本不错的书。等到刊印出来之后,我把其中一部分,送到首都去了,果然,在他们那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不少机关单位都把它作为内定的必要刊物了,当时就定了全年的。”
秦振华的脸上也带着笑容:“多谢罗叔,看来,应该给您在杂志社里面挂个名了。”
听到这话,罗荣根赶紧摆手:“这可别,我就是图个先睹为快。而且,里面写的真是不错,要说现代的宣传方式,咱们是真的比不上这些年轻人啊,他们把这期杂志,办的很成功,尤其是里面的那个国际坦克排行榜,简直就是全世界的原创啊,没想到,你们还能捣鼓出来这个,小聂说,是你出的主意?”
“不,不,是聂倩倩想的。”秦振华说道:“我只是跟着参谋一番而已,看来,他们做的很不错。”
说着,秦振华向后翻,在介绍完了85坦克之后,果然,就是那个著名的国际坦克排行榜了,尤其是,里面专门用了一页彩色的纸,看起来有些厚,秦振华用力一拉,居然把这张纸给拽出来了!
它居然是夹在里面的?
秦振华很是诧异。
这也是聂倩倩的发明了吧?
这张纸,居然是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摊开一看,一面是国际坦克排行榜的,分成四块,一块是总榜单,另一块是前三名,等到翻到了另一面,就是一整张的85坦克的海报了。
这玩意儿,看着就霸气,肯定有无数的军迷,买回去之后就贴在墙上。
这是一张侧视图,85坦克正在奔跑之中,而且,摄影师恰到好处,居然拍摄的是这辆坦克从一个小土坡上开下来的时候,履带悬空,几乎飞起来的场景了,真是漂亮大气啊。
“我上次去首都,看到黄老已经把这张海报,压在他的写字桌下面了。”似乎是知道他在想什么,罗荣根说道。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喜欢在写字桌的桌面上,压一张玻璃,玻璃下面就可以放各种相片了,能压相片,也能压这种大幅的海报。
听到这话,秦振华的眼前,又出现了黄老的身影,当初刚刚进入一机厂,自己狐假虎威的时候,背后就是有黄老支持的,如果没有黄老,自己也不能走到现在。
黄老已经从那个位置上退了下来,赋闲在家,但是黄老依旧关心着装甲兵的事业的发展,从未有过放弃。
“只可惜,这是85坦克的,等到阅兵场上展现在全世界面前之后,咱们自用的88坦克,也会专门做一期。”秦振华说道。
其实,如果论现代化程度的话,应该是85坦克更好,因为这款坦克是计划外贸出口的,所以用了不少进口部件,那自然是高大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