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战争,很可能是信息化的,未来的坦克,会融入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之中去。”就在这时,又有人开口了。
听到这话,秦振华却是心中暗自一惊,没想到,他们之中,还果然有这种人才?
第1371章 挖人才的想法萌芽
信息化,才是未来真正的形势,才是对坦克作战起到革命性的理论,而这个理论,秦振华是从来没打算拿到这里说的,猫教老虎学本事,上树的本事是肯定不能教的。
在说座舱的时候,秦振华只是提了几句电子化,也没有就具体情况展开讨论,没有想到,苏联人之中,居然有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够看到未来的战争形势?
电子战,信息战,将会成为未来的战争形式,如果不能占据这些优势,那未来就不可能打赢战争。
秦振华之所以重视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还投入巨资给了自己的大舅哥,难道仅仅是出于私交吗?当然不是,只有电子技术发展起来了,国家才会有未来!秦振华知道,未来的坦克,会塞进去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否则的话,这种陆战之王,将不会重复以往的荣光了。
早在二十年前,美国人的E-2预警机和其他电子战飞机相继投入使用。1972年3月,美军仅仅用了15枚激光制导炸弹,炸毁了以前出动700余架飞机、投弹约1.2万吨均未击中的猴子大桥,这已经显示出来了高科技带来的优势。到了1976年,美国军事理论家汤姆·罗那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未来的战争,没有先进的电子技术,那是打不赢的!
现在来说,坦克似乎还和这些沾不上边,但是,想想看,如果在一场战斗中,坦克指挥官随时随地能够知道自己部下的每一辆坦克的位置,可以给自己的每一辆坦克下达作战任务,那将会是什么场景?甚至,更高级的军队指挥官,随时可以把命令下达给下属的一辆坦克,将会带来如何的变化?现有的树形的指挥结构,将会被完全的打破!
坦克部队,绝对不是孤立作战的,必须要和空军密切联系起来,如果能够和空军交换数据,那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这些,都是未来必然会出现的,东方大国的坦克部队,也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要走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才行。
不过,这些都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秦振华又怎么可能会说出来,而现在,他却不曾想到,居然在苏联能够听到同样的判断。
但是,这句话刚刚说完,就被人给否定了。
“你又在说奥尔加科夫的那一套了,他那一套,是空谈的,根本就没有用。咱们军队的数字化实验部队,已经验证了这个结论了。那个数字化师,已经拆除了全部的数字装备,重新变成了咱们现在的坦克部队。”有人的话语很不客气,将批评的话说了出来。
这件事,只把秦振华给震的说不出话来。
苏联,也是有能人的,苏联有一名叫做奥尔加科夫的能人,敏锐意识到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大量涌现,必将从根本上打破军队旧的发展模式,推动和促进新的军事革命的发生。
这场军事革命,足以匹敌当时核武器出现之后的军事革命,以探测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领域的技术成就为基础,可使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相提并论。甚至,还建立了师级数字化试验部队,结果呢?
结果居然被这些官僚们给否决了,在苏联,已经没有人想要改变了,只要改变,那就会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根本就施展不下去的。
秦振华望着那个人一眼,是一名中年人,此时,在受到了讥笑之后,脸色涨红,很是不平,但是,最终还是坐下了。
这个人,看来在这里是受到排挤的啊,要是有机会,把他弄到东方大国去就好了,国内,很多人也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啊。
秦振华现在还不知道,他来苏联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已经萌芽了:这里有着大量的人才,把这些人才,弄到东方大国去!
现在看来,想要从庞大的苏联挖人才,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但是,谁都不知道,用不了几年,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是轰然倒塌了。而现在,秦振华虽然不能预测以后的事情,却已经开始了这个幻想,在这里,也是有一批不得志的人的,毕竟,这里的官僚作风更加严重,肯定是有很多人被排挤的,这些人,可能是真的有能力的,这样的人才,可用啊。
到目前为止,东方大国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仅仅说坦克方面,已经可以拿得出手了,但是,这些依旧还不够,己方的研发实力,还是很弱的,毕竟,多少年来,一直走的都是测绘仿制的道路。
苏联就不同了,冷战这些年来,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优秀的工程师,他们的研发能力,是相当强大的,如果能够从这里挖人才,进入到一机厂工作,那一定可以让东方大国的坦克生产和设计,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啊,尤其是,坦克柴油机方面,更是缺乏人才啊。
以前的时候,一直是坐井观天,来到了苏联之后,才算是看清楚了,己方的工业基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己方认为的天花板,在苏联这里,还可以再高好几米啊!坦克动力方面,己方提升到八百马力,就必须要扩大缸心距了,否则就解决不了过热的问题,人家苏联人呢?居然把这个需求提升到了一千马力以上。
坦克发动机,是相当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也是考验设计师的能力的,所以,只要有机会,秦振华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技术重要,人才更重要啊。
秦振华想到这里,再次望向了那个人,一扇新的大门,已经向着秦振华敞开了。
终于,下午的会议结束了,按说,在会议之后,还是有一场酒宴的,不过,来了几天之后,东方大国人终于体会到了这里的喝酒有着多么的可怕,没有人再愿意来这里陪着一起喝酒了,至于秦振华等人,更是传出了不怎么能喝酒的名声,没有人在意。
更没有人知道,秦振华带着王二柱,私下里和杜拉巴会面了。
第1372章 往事
可以看到,在苏联的这个时候,两极分化已经很明显了,当普通人为了一块面包而排了半天队的时候,在高档的场所里,依旧有一批人,在过着上等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比较安静的酒吧,就在酒吧的一个包厢里面,一众人坐了下来。
大部分的老毛子,都是酷爱喝酒的,把喝酒像喝水那样,一杯接一杯的一饮而尽,而现在,当众人坐下来的地上,杜拉巴并没有一杯接一杯的畅饮,他的脸上的表情很复杂,看着面前的王二柱。
“当初,我也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的工程师,我曾经在莫洛佐夫老师手下做事,有一天,我被老师询问,是否愿意到东方去,帮助我们的兄弟去建设他们的坦克工业的时候,我点头答应了下来。”杜拉巴说起来了那个尘封多年的故事。
“当时,草原上很冷,我们忍受着严寒,在草原上搞建设,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我们是住在帐篷里面过冬的,然后,我遇到了一个漂亮的东方女孩,她给了我一个罐头瓶子,外面用毛线勾了一个瓶子套,里面放的是热水,她告诉我,可以用来暖手,也可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用来暖被窝。”
杜拉巴的东方大国的语言,说的很流利,正常的表达,已经可以很清楚了,所以,就连充当翻译过来的聂倩倩,也已经不用工作了,只是过来听那个故事而已。
“我们度过了一个冬天,到第二年的时候,工厂就盖起来了,东方大国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然后,就开始安装机器,开始从我们苏联进口钢材,制造坦克。”杜拉巴说道:“我喜欢上了那个女孩子,告诉她,我不想用那个瓶子来暖被窝了,我想要让她给我暖被窝。”
“我当时,是认真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愿意一直留在东方大国,我愿意一直留在这片土地上。”杜拉巴说道:“我喜欢这里的一切,我在这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聂倩倩,王晓玉,都在认真地听着,有些感动,这种跨国之恋,必然是需要双方的牺牲和付出的,王晓玉知道的很清楚,因为她的哥哥,娶的就是个德国女孩。
现在,杜拉巴在说那个故事。
“后来,突然有一天,上级告诉我们,要让我们收拾东西离开。”杜拉巴说道:“当时,我整个人已经懵了,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过,我不能离开她,我想要带她回苏联,哪怕是付出任何代价,但是,我已经找不到她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在回苏联的好几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振作起来,甚至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结婚,我永远都忘不掉她。”
“我从未想过,原来在那个时候,她已经怀孕了,如果知道的话,那我宁可背叛自己的国家,也要留下来,我不知道,没有了我,她是怎么过来的。”杜拉巴说道:“这些年,每天晚上闭上眼睛,我都会想到她。”
杜拉巴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眶已经湿润了,这个男人,有多少个夜晚,都是靠着酒醉入眠的,如果没有喝酒,那就是工作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于是,这些年来,居然还有了一番成就,他在莫洛佐夫设计局里,逐渐崭露头角,逐渐被重视,以至于现在,已经是设计局里面的顶梁柱了,是总师的助手了。
“后来,我们两国国家之间关系破裂,我即使是想要打听,也是不可能的了,我甚至不知道,原来她已经把孩子生下来了,已经长这么大了,二柱,请你原谅我,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杜拉巴态度诚恳,望着前面的王二柱。
王晓玉和聂倩倩,也是含着眼泪,看着王二柱,女人都是感情的动物,这一幕,让两人有些感动,这是要认亲了啊。
“那么,那个女人,是叫曹建丽吗?”王二柱没有正面回答杜拉巴的话,而是问出了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