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杜拉巴终于放弃了阻拦,这个女人是秦振华的妻子,同时也是王二柱的妻子的闺蜜,既然是这样,想过瘾,就过一下好了。
二柱子,真厉害啊,还能娶到一个漂亮的媳妇。
秦振华从右边,站进了坦克内,内部狭小逼仄的空间,让他有些不适应,难道自己最近又长胖了?车长的顶部舱盖,是向前开启的,还可以锁定在各种位置,充当车长的一个护盾,这点,和国内的很类似。
要保护,首先保护车长,炮长的话就不行了,因为两边总得有一边安装高射机枪,所以,左边的炮长的舱门,是向后开启的,当炮长站在那里的时候,就可以操作高射机枪了,看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没有任何防护,战场上,死亡率是高的惊人的。(看95年乌克兰T-80UD坦克的竞标视频,机枪在右边,到底哪边是车长位置啊,真搞不懂,难道是后来二毛改过了?)
秦振华向左扭头,看着自己的妻子熟练地跳上了驾驶舱,在这一刻,他的内心深处,突然就涌起来了一丝的愧疚。
如果自己不是个研究坦克的,那王晓玉,肯定不会来吃这个苦啊,如果自己当初去了大学教书,那王晓玉,肯定也会在大学里面,当一名漂亮的年轻教员的,然后,两人一起慢慢变老,就和王利民教授他们一样?
想到这里,秦振华又想到了杜拉巴,向后看了一眼,然后冲着杜拉巴挥挥手。
第1377章 各有不同
“这套自动装弹系统,和T-72完全不同啊。”
当坐到了坦克内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最大的不同,就是四周的布局。
不管是T-72坦克,还是己方国内的85坦克,甚至是三代坦克,用的都是同样的自动装弹机,横着上下两圈,一个是弹头,一个是发射药包,自动装弹的时候,推弹杆推两次,弹头和发射药包就塞进去了。
但是,T-80坦克的自动装弹机是不同的,它的发射药包是竖着放置的,弹头则呈九十度,放置在最下面,构成了独特的布局。
当年苏联人把坦克炮的口径提升到125毫米,在这种时候,注定无法再使用装填手了,而且,由于对T-64寄予厚望,所以,他们要求的射速很高,这种自动装弹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莫洛佐夫设计局设计出来的。
它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来完成弹头和药筒提升,利用“啮合推送链条”实现弹药的推送入膛,开火后“壳收集器”抓获药筒退壳,在第二发填装完毕后,“壳收集器”将壳放到第二发的药筒匣中。
和T-72坦克的横置的弹药相比,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只需要一次装填,就可以把弹头和发射药包全部塞进去,推弹杆嗖的一下子,就完成装填步骤了。
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造成了自动装弹机的很多故障,在开始装备部队之中,自动装弹机出现的故障是层出不穷,以至于让基层的官兵们宁可手动,也不愿意用这种鸡肋货。
正是因为知道这种自动装弹机不可靠,所以卡尔采夫才会换一种方式,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自动装弹机也在不断地改进,成熟,到现在为止,也已经算可靠性很高的了。
秦振华在观看着内部的自动装弹机,同时也在看着整个炮塔内部的结构。
这种坦克,是有炮塔吊篮的,苏联人的这款坦克,设计的很特殊,炮塔安装于车体之上,炮塔吊篮与炮塔是固连的。安装在炮塔吊篮上的自动装弹机弹盘是“挂”在炮塔之上的。由于自动装弹机需要和火炮保持同向,这样可以保证选弹机独立于炮塔旋转,满足了选弹的功能要求。
同时,也可以看到下面的发射药筒和弹头成“L”型放置,药筒垂直、弹头水平放置。这样,等到操作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推拉机构的作用。那么,也就意味着装弹过程的操作是复杂的。
就在秦振华观察着造型独特的自动装弹机的时候,王晓玉也在观察着火控系统,她来这里,就是来观察火控系统的。
坐在这个位置上,最吸引她注意的,自然是那个1G46瞄准具,这个瞄准具的个头很大,打开预热之后,可以看到里面的发着绿光的镜片,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当坦克开动起来的时候,这个瞄准具内部的景象一动不动,是独立的双向稳定的。她试着转动了一下,瞄准的俯仰范围,应该是负十五到正二十度,两边移动大概是八度左右。
然后,当她从瞄准具上把眼睛挪开的时候,立刻就看到了另一个装置。
热成像仪!
谁说苏联人的坦克,只有红外大灯的?苏联人当然也是知道夜间作战的重要性的,他们绝对不仅仅满足于微光夜视仪,早在七十年代,苏联人就已经开发出来了于坦克的原型热成像系统。
在这辆坦克上,就安装了代号为Agava-2的热成像系统,不过,并不是每一辆坦克都能配备上,因为苏联的热成像系统才刚刚起步,生产困难,导致成本过高,所以,只安装在指挥型的T-80UD坦克上。
它虽然是夜视仪,而且有一个384x288像素的取景器,但是,它并没有使用目镜来作为观察手段,而是在夜视仪上有一个专门的显示器,同时,这个显示器的信号,也可以同步地传输给车长那里。
可以想象,热成像仪已经是未来坦克夜间作战的必然了,东方大国也要抓紧时间研制啊!现在,三代坦克虽然已经开始试车了,但是,火控系统,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呢。
王晓玉将这个夜视仪调整到最大倍率,虽然叫做夜视仪,但是由于是热成像方式的,在白天也能够探测到目标辐射的红外线,极限地探测了一下,最远距离大概有两千五百公里,基本上和坦克炮的射程是差不多的。
王晓玉在心中感叹了一句,谁说苏联的电子技术差的?人家的火控系统,也是跟随了西方的潮流的啊!
“车长那边,有独立的瞄准具吗?”给秦振华示意了一下苏联人的热成像仪,王晓玉又问起来了秦振华那边的情况。
车长有没有独立的瞄准装置,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车长能否在发现目标的时候,除了指示给炮长之外,还能够自己操作直接射击,快捷性大大提高。
看着秦振华那边的观瞄装置很多,潜望镜就有四个,王晓玉问了一句。
秦振华把自己的眼睛放在前面,然后点点头:“我觉得,我自己这里完全可以独立射击,里面什么都能看到。”
然后,他把目光放出来,又看到了右侧专门的开火的控制杆,果然是够高大上啊。
苏联人的火控系统和观瞄系统,是在不断发展的,当初,到了T-80坦克的时候,首先用了PNK-4S通用瞄准镜,它只是一项小技术创新,但该设备将T-80推到了与当时最好的北约坦克相同的水平线上,也就是说,它将辅助射击的功能与综合观察的功能相结合,车长拥有火控系统的全部操作权限,关键时候直接代替炮长。
到了T-80U的时候,更是增加了一个独立的稳定器,带有自己的陀螺仪和补偿器,进化为一个现代化,通用的车长独立瞄准具。
就在后面的两人各自观察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前面的王二柱,已经启动了发动机,尾部的涡轮增压器发出了一声声的啸叫,王二柱戴着坦克帽,通过喉头送话器向着秦振华喊道:“发动机启动,请求开车!”
“可以,首先测试一下提速性能。”秦振华喊道。
“明白!”
T-72是七挡变速箱,但是到了T-80上,就变成五个前进挡了,推着档杆挂入一档,踩下油门踏板,在尾部的发动机的轰鸣下,T-80坦克蹿了出去。
试车开始了!
第1378章 试车试炮
同样是一千马力的柴油机,感觉和东方大国自己的一千马力的柴油机,又有所不同,这种水平对置的二冲程柴油机,虽然是马力达到了,但是,扭矩却不高。
很多人在比较发动机的动力的时候,都喜欢看马力,动辄就觉得多少马力就逆天一样,实际上,马力是和转速有关系的,只有当油门踩到底,发动机的转速达到最高的时候,马力才是最大的,别看车头里面塞了个两百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平时舍不得踩油门,其实动力也就才发挥出来二十马力而已。
马力是在最高转速下得到的,所以它就决定了车辆的极速能力,一辆车最终能跑多快,就得看它的马力有多大,对坦克来说,也是如此,一千马力的,可以让坦克达到七十公里每小时以上的极速,但是,五百马力的,最多只能够让坦克开动到五十公里每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