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111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如果把T-72坦克摆过来的话,估计一炮就能打穿两辆,对于这种坦克炮的威力,秦振华是毫不怀疑的。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种坦克扛起来了这种大炮管,毕竟,有得就有失。
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要经过缓慢的发展的,到目前为止,120毫米和125毫米的坦克炮成为主流,是因为各方面的技术都已经成熟了,发动机的动力迈入一千马力以上,相关的火控等等都发展起来了,而到了152毫米这个级别,就需要坦克各方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了。
毕竟,想要让它跑得快,那么,两千马力的发动机几乎就是一个必备要素了,而就目前来说,这样的动力绝对不是说句话的事情,面临的问题必然会相当多的。
“是啊,这种口径的坦克炮,在战场上就是王者一般的存在,不过,整个坦克的设计,怕是得全部围绕着这个坦克炮来了。”秦振华说道。
这个设计很奇葩,但是,肯定又是一种无奈之中的折中,它为了有强劲的动力,被迫采用两台坦克发动机,这两台坦克发动机如何布置,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现在,可以看到,布置是巧妙的,杜拉巴肯定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了。
中部部署了发动机,后面就留出来了空间,这些空间,是布置装弹方式的了。
它并没有采用现有的装填方式,所有的备弹,都是平行排列放在尾仓的,就像是多管火箭炮那样排列在里面,要说这个自动装弹的方式,很类似于西方世界的尾仓布局方案,炮弹也就是整装的炮弹了,反正一切都靠自动装弹机来做,那后面,压根就没有人。
32发炮弹,呈四排布局,每排八枚,倾斜向上,这就意味着炮管只有在固定的角度,固定的位置,才能够装填进炮弹去,每次打完之后,都会退回来,显然,是不利于快速射击的。
上面没有现在意义的炮塔,但是炮管是可以旋转的,理论上,炮管甚至可以转到最后面去,用来打击后面的敌人,但是,考虑到炮弹的装填问题的话,那这种打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与其炮管转动,还不如车体转过去呢。
“秦厂长,请就这辆坦克的设计,提出一些您的看法吧。”杜拉巴很是虚心地向着秦振华说道。
他拿出这张设计图来,并不是让秦振华他们表扬自己的,更加希望秦振华能够提出一些意见来。
“整个坦克的设计方案,看起来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152毫米的坦克炮展开。”秦振华也不迟疑,立刻就品评起来了:“但是,它在操作中,依旧会有很多的不便,尤其是后向射击能力很差,当然了,如果苏联军队的作战方案里,只是进攻的话,这倒并不算什么缺点。”
杜拉巴点点头,没错,后向射击是不容易,但是,他们的作战方案里,就是进攻,只要向前开就够了!
“方案前卫,大胆,是一个不错的好方案。”秦振华继续夸奖对方说道。
“不,不。”就在这时,王二柱突然开口了:“我认为,这个方案依旧不够好。它的这种布局方式,看起来似乎已经折中了,但是,依旧有改变的方式,比如说,它的乘员舱,我觉得部署在前面并不好,我建议,将它挪到后面来。”
正常的坦克,都是把坦克手放在前面的,但是,王二柱却说出来了他的观点,挪到最后面!
杜拉巴眼前一亮:“说下去!”
“你们刻意地追求了前后对称,实际上,我认为并不用如此,前面改成两对负重轮,后面改成四对负重轮,这样,把原本设计在前舱的乘员舱,可以挪到后面来。”王二柱讲解起来:“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乘员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你们不用再找中亚的小个子了,哪怕是高大的欧洲人种,也能有不错的驾驶体验。”
坦克前面低矮,后面高大,前后的高度差,至少在半米以上!甚至可能在一米左右!这就意味着,前面的乘员舱,小个子,还得躺着驾驶,后面的乘员舱,就能够正常坐姿驾驶了!
这绝对是个大的改动,但是,这么改动之后,看起来却是更加的合理了。
第1403章 改进建议
杜拉巴听的很认真,不管是出于父子的原因,还是出于技术人员的原因,他都听的很认真,他看着王二柱的手指的方向,一边听,一边在脑子里思考着。
“虽然前面是两个负重轮,后面是四个负重轮,看起来动力似乎是不协调,但是,动力的输出,并不以负重轮的多少来决定,而是在于履带和地面接触时候的抓地力,所以,如果调节合适的话,完全是可以实现动力的全部输出的。”王二柱分析起来。
这样改动之后,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动力输出问题,前后是一样的发动机,结果前后的车体不一样长,动力能完全输出吗?会不会一个超负荷,一个却用不完?
王二柱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个并不和负重轮的多少有关系,而是决定了履带的抓地力。
“同时,这样前面的设计,就更平滑了,从前到后,完全是一个超级大的斜面体,大大地增加了车体的防弹能力,如果配合足够好的材料的话,我觉得,整个车体,全部正面,防弹能力达到一千毫米的数量级,是完全没问题的。”王二柱继续分析道。
前面不用放驾驶员了,可以做的更加低矮一些,这样,从前到后,是一个大坡度的防弹斜面,一直贯穿过去。
倾斜角度的防护,可以大大地增加等效的防护面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潮流,除了固执的德国人喜欢用竖直的装甲之外,其他各国,都是尽可能增加装甲的倾角,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防护力。
而目前,这个装备,可以说是把这种防护发展到了顶峰,拥有了最好的防护效果了,等效防弹厚度一千毫米,也是不在话下的。
“没错,说的好。”杜拉巴听的很高兴。
对苏联的坦克来说,首先是火力,其次就是防护,他们扛起来了152毫米的坦克炮,可以击穿一千毫米的装甲钢,足以让西方震撼了,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能够挡住他们的攻击!
同时,在防护力方面,他们如果采用这种从前到后的大倾角的设计的话,这种防护力,也是相当逆天的,以前毫米的等效防弹厚度,足以让目前北约所有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的火力黯然失色,没有任何的武器可以击穿他们的坦克!
这简直就是个绝美的方案啊,自己可以随意地打穿敌人,敌人却拿自己没办法,谁不向往啊?
王二柱这样一改,可以说,让他们的这个坦克设计方案,就更加的完善了。
“后面四个负重轮,更容易承受坦克炮射击时候的后坐力,这样的方案,应该才是更加合适的,就像是现在的汽车一样,前面两个单胎就行了,后面是四个轮胎,为啥?还不是因为后面的受力更大,咱们这样设计,在坦克炮开火的时候,应该会更加的牢固可靠,虽然我们没有掌握到具体的参数,但是,这种坦克炮的后坐力,绝对是大的惊人的。”
“没错,后坐力不小,后面四个负重轮,更容易承受开火时候的后坐力!”此时的杜拉巴,满心的欢喜,这样设计的好处,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王二柱,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无愧于自己的种!
“同时,前面的部分,全部用来作为油箱,我相信,这么大的油箱,即使是供给两台发动机使用,也可以保证它拥有超过五百公里的续航能力。”
前面的驾驶员舱去掉了,做成了最优秀的防弹外形,那么,里面剩余的空间干什么?
当然是用来当做油箱了,这种设计下来,里面储藏的燃料也是逆天级别的了。
听到了王二柱的这番设计,就连秦振华都是很感叹了,这家伙,脑子里也是真有些东西的啊。很多时候,灵感都是在这样的瞬间被激发出来的,看来,是伟大的父爱发挥作用了?
“后面的部分,用来当做乘员舱,这样的好处也很多,乘员有着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同时,由于乘员位于最后方,所以,当真的被敌人击穿的时候,乘员也是最安全的,最容易逃生的,虽然我知道苏联的坦克兵不怕死,但是,如果能活着,我想,肯定还是活着更好。”
这句话,说的就更是直接了。
没错,苏联人的坦克兵是不怕死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想死,如果能活着,谁不愿意活着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呢。
现在,把坦克兵们放到了最后面,这样的防护力,估计让以色列人都会羡慕不已的,这样的防护力,是最好不过的了。
苏联坦克兵们肯定会喜欢的。
“你说的很有道理。”杜拉巴说道:“把成员部署到最后面,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不过,如果这样布置的话,也意味着他们的观察能力是最弱的,他们的操作,会很不方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