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115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们杂志是地面武器,不是空中武器啊。
“如何不能写?”秦振华说道:“这种武器,是用来打击地面目标的,我们只要换一个思路,从地面如何拦截这种战斧式巡航导弹,如何降低这种巡航导弹的威胁,这样的角度,不就是我们陆军的角度了吗?”
听得聂倩倩大为赞同,秦振华实在是太聪明了,任何的问题,到了他这里,都根本不是问题,给解决的妥妥当当的。
“还有,在我们的文章里面,要多渲染高科技的观点,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武器处于劣势的国家,根本就不容易抵挡。”秦振华说道:“比如说,我们的69坦克,走的是高性价比的路线,如果遇到了先进的高科技,它无法抵抗,那不是它的问题,它压根就不是用来打现代化战争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价值了,在很多的战场上,并没有高科技的加持。”
秦振华的这番话,自然也是为了打铺垫的,因为秦振华已经有预感了,这场战争,伊国将会败得很惨,伊国大批装备的69坦克,也根本就没法在M1,挑战者这样的坦克面前幸存,所以,现在提前打预防针,不是我们的坦克不行,而是我们的坦克根本就不是执行这种任务的。
到时候,再多渲染T-72,就可以让69坦克的声誉受到的影响降低下来了。
现在,得到了秦振华的指点,聂倩倩心满意足,笑呵呵地又出去了。
电视机上,张忠依旧在讲解着,看着这个特约嘉宾,秦振华再次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关上了电视机。
“咚,咚,咚。”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
“进。”秦振华说着,开始构思自己的那篇稿子,这篇稿子一定要犀利,要让看到的人都纷纷咒骂,怎么可能这样?坦克大战呢?大炮对轰呢?这些都没有,能叫战争吗?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等到战争开始之后,印证了自己的观点,就知道自己的语言的正确的,那个时候,肯定能够让坦克装甲车辆这本杂志的含金量大大提高的。
哼,既然要当预言帝,那就一定要当好了。
这样想着,抬头去看门口,这一看,顿时脸上就是一喜:“强哥,你回来了?”
王晓强!
这几年来,王晓强一直都扑在芯片厂上,日夜奋战,就连秦振华都觉得不合适,这样不是冷落了他的外国老婆了吗?不过,王晓强却丝毫不改,简直就是技术狂人的典范,靠着这样的奋战,王晓强的手下,也出来了不少的成果。
这次回来,直接来找秦振华,自然也是工作上的事情。
“嗯,听说你们最近大吹特吹先进的高科技带来的优势,尤其是把电子技术吹到了天上,有不少人都在背后说这件事啊。”王晓强说道:“甚至还有的人戳我的脊梁骨,说你这是在给我要经费呢。”
现在,王晓强和秦振华两人,不仅仅是大兄哥和妹夫的关系,而且,还已经是好朋友了,现在的王晓强的事业,那可是秦振华一手给推动起来的。
最近秦振华一直都在吹嘘高科技,吹嘘现代战争离不开先进的电子技术,就不免有人在背后议论,说秦振华这是在帮助王晓强呢。
现在,王晓强大大方方,把这个当做一个笑话来说了,而秦振华此时脸上也是苦笑:“我吹牛?用不了多久,他们就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了。”
“我这次来,是来送芯片的,有关你们的坦克火控系统上需要的芯片,咱们已经都能自主研发了,军用级别。”王晓强说道:“听说,三代坦克项目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我可绝对不能拖后腿了。”
“嗯,我代表晓玉感谢你。”秦振华说道:“红外成像夜视仪呢?进展如何了?”
国内的高科技,欠缺太多了,在微电子领域里面,也欠缺了不少,现在,听到了秦振华的话,王晓强摇摇头:“你说的轻巧,以为一句话的事情吗?专门的团队组建起来,也得数年的时间才会有成果,成果转化为生产,又得好几年,你可别想搞什么大跃进。”
“有这么难?”听到这话,秦振华也是一愣,自己难道真的吹牛了?
“如果是第一代的热成像仪,这个不难,咱们国内在前几年,就已经有成品了,就是特大号的,那镜筒像是个汽油桶,显示器用的是个17寸的电视机大小的显示器,那些,也不可能装到坦克上去。”
夜视仪的发展,就经历了很多代的发展,最初的时候,用的是主动红外大灯,大灯照射过去,目标反射回来,就能够被人看到了,再接着,就是微光夜视仪的时代了,把微弱的光放大,这些都有缺点,所以,又发展出来了依靠红外线来探测的红外热成像仪,最后这种利用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进行观察的热成像仪,绝对是最高大上的,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人一直都在研制,10年间用于研制夜视装备的总投资高达70到80亿美元。到了现在,美国人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了。
国内呢?国内哪里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啊,而且,这红外热成像仪,也是分代的。
第1468章 封锁什么就突破什么
热成像仪,其实也是分代的。
第一代的热成像仪,和电视机的原理一样,有专门的光学扫描设备,将红外物镜上获得的目标热辐射的信号,映照到红外探测器上之后,转变成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放大之后送到显示器上,这样一来,热辐射图像就可以变成可见光图像了。
这和电视机一样,电视机的图像,也是通过扫描来得到的,将目标分成一行行的,再变成一个个的光点,这种装置的原理并不难,实现起来也容易,哪怕是东方大国,在八十年代中期,也搞出来了这种类型的红外热成像仪。
但是,这种红外热成像仪上的红外探测器,相当的不好操作,尤其是需要冷却,所以,使用起来难度很大,如果用到了坦克上,还得时不时地给它加液氮,那简直就是后勤人员的噩梦了。
所以,它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而已,真正的想要具备使用的状态,最好还是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红外热成像仪,它取决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个焦平面阵列,就是在一块小小的平面上,集成进去成千上万个小型的红外探测器,这样就不再需要扫描了,每一个探测器都在获得信号,然后这些信号被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这就类似于雷达的发展,早期的雷达都是一个整体天线,通过天线的转动把电磁波辐射出去,到了主动相控阵雷达,就是把雷达天线做成了一个个的小小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可以收发信号。
这种热成像仪,才是具备真正的实用价值的,也是目前的国际上的主流,当然了,这些技术,西方对国内都是禁运的。
一机厂制造的90式坦克,计划是给老巴装备的,所以,这种坦克上的各种零部件,都可以对外采购,包括高大上的红外成像夜视仪,但是,如果东方大国要自己使用,那就不行了。
而且,即使是有了样品,拆开之后,自己也无法仿制,这个所谓的焦平面阵列,其实就是一个芯片,一块半导体的电路板,芯片这种东西,根本就是无法仿制的。
现在,只有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地研究才行,在这个方面,东方大国是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
当然了,东方大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微电子方面的经验,整体的实力来说,比苏联还要高。
东方大国是知道在夜视仪方面的欠缺的,早期的59坦克连个红外大灯都没有,现在红外大灯的技术虽然已经有了,但是却是落后的了,如果在战场上用,那就是自己找死。所以,东方大国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微光夜视仪上下功夫,现在已经有了合格的微光夜视仪了,但是,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主流的夜视装置,已经是红外成像夜视仪了。
苏联在这方面也是相当落后的。
苏联在电子技术上,一直都很落后,当西方已经开始用微光夜视仪的时候,苏联还在用红外大灯,在夜视仪方面,苏联至少落后了西方十几年。
等到苏联解体,俄罗斯一直都在吃老本,搞出来了龙舌兰系统,听起来高大上,但是,这也不过是苏联时期的老旧技术而已。这些东西装到了T-90坦克上,也就是T-72坦克改名产品,然后就对外出口了。
阿三从俄罗斯进口了T-90坦克之后,就对上面的龙舌兰系统相当的不满,别看阿三的军队不咋地,但是人家眼界高啊,不断地向俄罗斯抗议,于是俄罗斯没办法,只能是从法国引进了专门的热成像仪的核心元件,卖给了阿三。
俄罗斯也是很上心,于是痛定思痛,经过数年的努力,一直到了2016年,才研制出来了一个640x521级别的红外焦平面阵列元件,这种30万像素级别的热成像仪,落后了东方大国十几年的时间。至于百万级别和千万级别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那就更是落后了。
而且,这还仅仅是一个红外焦平面阵列,它只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件而已,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专门的处理芯片,光导器件,如果不是非制冷的产品的话,还需要微型制冷装置。
所以,这东西的技术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不过,一旦研发出来,好处也是很大的。
“是啊,第一代的产品不行,咱们必须要研发第二代的产品。”秦振华说道:“咱们现在先投入,等到咱们搞出来之后,就能打破西方的封锁,而且,还能够让咱们的其他军工产品都受益。别的本事没有,咱们东方大国,就是有这个骨气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