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125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去了非洲,具体某个国家,现在还不方便说。”刘大军说道。
非洲,去非洲,考察个什么劲?秦振华有些好奇,不过,既然刘大军已经说了不方便说了,那就说明是涉及到了某些机密的,秦振华知道保密法则,没有追着问下去,不过心中依旧很是好奇。
“对了,二柱子呢?”刘大军问道:“好久没有见过他了。”
“二柱子,一直都在厂子里。”秦振华说道:“咱们的大八轮,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了,为了能够让大八轮加入9910工程,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奋斗。”
9910工程,其实就是为了99年10月份阅兵任务进行的一个工程,凡是能够参加阅兵的装备,都算是在9910工程里面的。
一机厂已经有了先进的坦克被预定了,但是,仅仅有这样一个项目,当然是不够的,一机厂的汽车分厂里,还有大八轮的项目,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了。
大八轮项目,进行了很多年,如果仅仅像原来一样,在六轮的基础上发展,应该是很快就能服役的,但是,一机厂为了能够让大八轮具备更优秀的性能,决定放弃简单的中央传动系统,采用H型的传动系统,这套新的传动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轮式装甲车的整体高度,让它具备更优秀的越野能力,只不过,研制的难度也很大,所以,一直到了现在,还在不断地测试之中,不过,也已经算是修成正果了。
“大八轮?”听到了秦振华的话,刘大军兴奋起来:“目前,世界上的军事潮流,正在向着轻型化发展,重型坦克起的作用,已经没有轻型车辆重要了,这种大八轮,对咱们部队来说,作用更大。真是期待啊。”
虽然在沙漠地区的战争中,坦克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重装部队,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了。
从欧洲来说,冷战结束了,迫在眉睫的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的威胁结束了,对欧洲来说,他们需要的不再是挡住多少的装甲洪流了,而是能够适应快速部署,快速反应,以及城市作战等等,在这些领域里,轻型装甲车辆,更加的有优势。
毕竟,轻型装甲车辆重量小,方便直接空运,对于美国这种追求全球部署的国家来说,就更是能凸显出来优势了,所以,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就在追求地面装备的轻型化,期待着能够瘦身成功,具备更快的反应能力。
听到了刘大军的话,秦振华无奈地摇头:“大军啊,世界的潮流,不一定是我们的潮流,我们可不能跟着西方的脚步走,我们和西方的情况是不同的。”
绝对不能一直跟着西方的脚步走,因为国情是不同的。
“是啊,首先,咱们国家的领土还是不完整的,还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咱们还有硬仗要打,所以,咱们的重型装备,绝对不能降低质量和数量。”刘大军知道秦振华要说什么,在那里也跟着讨论起来了:“咱们国家是个传统的陆地国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苏联虽然崩塌了,但是,大毛那边也依旧有很强的实力。”
这些年来,刘大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这些事情了,所以,现在秦振华提出来了这个观点,刘大军就跟着附和起来了,他自然不会受到西方的忽悠的。
“没错,咱们国家又没有全球部署的需求,咱们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质的,而在咱们国内,直接通过铁路就能运输,所以,装备即使是重型的,也不用太过担心。”秦振华听着刘大军的话,就知道刘大军并没有被西方给忽悠了,很是高兴,跟着在一旁补充道。
这就是和西方的不同,西方想要快速部署,就得空运,而国内,则是走陆地,有铁路线就可以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忽视了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轻便,造价低,便于大量装备,除了方便咱们进行机械化的改进之外,更是方便咱们在高原部署。”刘大军说动。
高原部署!对东方大国来说,具备高原部署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就在南部的边界上,有一个国家始终都是不老实的,轮式装甲车的自重轻,阻力小,更容易上高原。
听到了刘大军的话,秦振华点点头:“没错,除了轮式装甲车之外,以后,咱们还要造一款专门在高原使用的坦克,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上次走陆地线路去巴国,秦振华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而现在,这个想法是更加的坚定起来,等到三代坦克的项目结束,就要搞一款上高原的坦克!
第1598章 轮式坦克
“你们真的是太疯狂了。”一机厂里,一个人说道,他的头发是金黄色的,他的鼻梁很高,他的整个人都带着明显的西方人的特征,而现在,他正在看着设计图纸,两眼冒光。
“列昂尼德先生,请您过来,我们是来做技术的,不是来谈思路的。”王二柱向着列昂尼德说道:“现在,您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列昂尼德,原来是在高尔基汽车厂工作的,等到苏联崩塌之后,高尔基汽车厂也和其他的重工业工厂一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了。
高尔基汽车厂是从三十年代建成的,之后就成为了苏联的汽车工业的顶梁柱,而高尔基汽车厂的很多产品,对东方大国也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比如说嘎斯越野车,当初就曾经在国内广为使用。
只不过,苏联人向来就是粗制滥造,讲究的是战争时代的大量生产,加工精度不高,产品的性能不高,耗油量还高,所以,等到苏联崩塌,计划经济体制结束之后,高尔基汽车厂,一下子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和西欧的产品相比,高尔基汽车厂的产品简直就是渣渣啊,动力小,油耗高,价格虽然便宜,但是使用起来不可靠啊,所以,崩塌之后的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都不再采购高尔基汽车了,他们更加喜欢采购西欧的轿车,就这样,高尔基汽车厂就没落了。
好在它毕竟是民营企业,不如军工企业那般破败的迅速,即使是这样,高尔基汽车厂里面,也在不断地裁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列昂尼德来到了东方,从这里寻求一个新的发展。
他还记得,当初王二柱和秦振华去一机厂的时候,他还热情地接待过,当时他是多么风光,但是现在,列昂尼德却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员工,受到王二柱的领导,他的内心,其实是有失落的,不过很快,列昂尼德就从这个失落之中摆脱出来,开始去研究目前的问题了。
高尔基汽车厂,就生产BTR-80装甲车,这种轮式装甲车是他们在军工领域里面的拿手王牌,曾经的列昂尼德就是这个项目的工程师,所以,来到了这里之后,签署了保密协议,列昂尼德也开始研究了,只是,他接到的任务,让他简直难以置信。
在8×8的轮式底盘上,安装155毫米的榴弹炮!
东方大国的155毫米榴弹炮,已经是一个王牌的明星武器了,甚至击败了西方的产品,成功地出口到了一些国家,但是,它都是安装到履带底盘上的,毕竟只有履带底盘才能够承受住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时候的后坐力,但是现在,东方大国居然要把它安装到轮式底盘上,这简直就是太疯狂了。
“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承受大炮开火时候的后坐力。”列昂尼德说道:“如果利用液压支撑,设计合理的话,应该能够满足后坐力的要求,不过,轮式底盘的空间有限,设计上面的炮塔,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嗯,炮塔的设计,就交给你了,可以参考我们的出口版本的PLZ-45自行榴弹炮的炮塔进行简化,整体承受后坐力的方案,也交给你。”王二柱说道:“这关系到我们的大八轮的系列化发展,希望你能够尽快完成工作。”
“好吧。”既然来了这里,成为了这里的员工,那列昂尼德当然是要有所贡献的,独自承担一个项目,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考验。
给列昂尼德交代完了任务,王二柱走了出去,他的时间很宝贵,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大八轮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实验,证明了底盘的稳定性,王二柱很自信,肯定可以在竞标中获得成功,同时,他也已经开始了系列化的发展。
大八轮最普通的型号就是步兵战车,搭载一个步兵班的成员,实现从摩托化步兵到机械化步兵的转变,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大八轮必须要发展成为一个系列。
比如说,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将105毫米坦克炮,搬上大八轮的底盘了。
对东方大国的陆军来说,一直都对火力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不管是什么武器,都想要给它安装上强大的火力,现在,要说东方大国的军用用的最趁手的,当然就是105毫米坦克炮了。
虽然说新一代的坦克已经将125毫米口径作为标准口径了,但是对于东方大国庞大的陆军装甲兵来说,新型坦克的装备数量有限,在很长的时间里,陆军的主力依旧是59坦克的改型,所以,大量的105毫米坦克炮,已经进入了陆军服役,同时,东方大国也把这种炮给玩熟了,怎么改都行,炮管不断加长,潜力不断挖掘,到了现在,这种105毫米坦克炮,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所以,王二柱就将它用在了轮式步兵战车上,现在,已经做好了,正准备进行测试呢。
就这样,王二柱一边考虑着问题,一边走向了试车场,然后,就看到了几个熟悉的人。
“秦厂长,刘大军,你们怎么来了?”王二柱很是奇怪。
“大军来咱们这里,看看88C坦克的情况,顺便过来看看大八轮。”秦振华说道:“咱们这大八轮,进展挺快啊,都已经扛着这种大脑袋了?”
装甲车,一般使用的是小炮塔,有的甚至就装一个机枪而已,现在,大八轮上面扛了一个105毫米坦克炮的炮塔,那就显得非常奇怪了。
由于受到自重的限制,所以,它并不是直接把59坦克的炮塔搬过来的,这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焊接炮塔,整体上看,和目前正在开发的63A水陆两栖坦克的炮塔有几分的相似。


章节目录